(深圳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廣東 深圳 518060)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高等教育事業也隨之快速發展,面對當今的市場,企業需求的不僅具備高學歷,更重要的是具有實踐、創新的多復合能力的人才,這樣就要求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更需注重綜合能力訓練、創新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在專業教學中,學生知識的攝取是局限在某一專業中的縱向發展。但未來決定學生事業維度和人生維度的,往往不是一個人縱向知識的深度,而恰恰是橫向知識的廣度。這種對橫向知識廣度的拓展,是每個學校要求開設公選課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同學們了解不同學科與專業知識的最佳途徑。
在大學里,學習是自由的,學生可以挑選自己心儀的知識學習。公選課就是一個窗口,一個平臺。通過公選課,大家可以了解、學習到其他學院不同專業的專業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這樣,有利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發展興趣和個性,挖掘自身潛能,激發創新能力。對于當代大學生適應經濟時代的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大意義。這樣,學校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適應市場多樣化要求和全面發展的人才。
每個學生在新接觸一門新知識、新技能時,開始的時候總會犯愁,因為按照一般的理論課程大多數都是以文字為重點的傳授方式,必然出現許多枯燥無味的新概念。
在課堂上采用視頻、圖片的多媒體課件,運用對比、比喻等方法,總結和分享自己多年在企業工作的經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其中穿插一些與課程有關且現在微博、微信流行的幽默段子,再結合亮顯往屆學生既有代表性又有趣味性的優秀作品,并對其設計的靈感、方法、步驟作細致地分析與拆解。
對于非機械類的學生,特別是文科生,當他們走進課堂的時候,接觸機械方面的專業術語時,相對來說,因為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是難以理解的,百聞不如一見,因此,當帶領學生到工程訓練中心上課時,考慮到文理生或者機械類與非機械類學生的差異,我們會結合現場實實在在的先進制造設備,運用問答式的授課方式進行互動,使得上課的氛圍更加活潑自由,讓學生從自己的出發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就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工程訓練,理解先進制造,對設計有很大的幫助。
經過使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對企業、設計、制造的介紹,然后到中心去體驗工程訓練的氛圍,從而初步領略到設計的精神,這樣就能更好地進入下一階段軟件的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配合包括視頻、圖片的多媒體課件,以實例的形式講解軟件的設計方法和技巧。傳統以功能模塊講解的方法會讓學生了解各部分的功能,但以示例的形式講授除了可以更清楚地學習其功能外,還能掌握到各功能模塊之間的關系,使得各功能模塊之間有機結合的使用。這樣,才能使學生自己創新的想法和理念更快捷地轉化為電腦里設計的三維模型。
實踐性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生產實習。通過針對性的實習,使得學生在生產實踐中接觸與相關專業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及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一定的基礎。
當學生對電腦虛擬設計與加工成品認識過程有困難時,我們帶領學生到加工的現場,認真精心的安排,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怎樣把他們自己設計的在電腦里虛擬的三維模型,經過模型格式的導出,CAM軟件的導入,編程,產生刀具路徑文件,后處理,輸出G代碼的NC程序,傳輸到數控銑床,裝夾工件,加工到最后成品的全過程。
當學生掌握設計的能力時,怎樣設計出一件有創意又合理的作品是最重要的事。我們選取一些學生的作品加工,是希望為此而激發學生自學,自主創新的興趣。被選取加工的作品除了可以得到期末更好的成績外,還作為以后收藏于中心千古留名的作品,也就是作為后面同學的榜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榮譽感和積極性。
通過類似于項目形式的教學模式,既可充分地利用工程訓練中心的豐富資源,也可使學生學習的不單單只停留于某一軟件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個流程下來,綜合地領悟到生產設計的脈絡。我國高等教育中,教學內容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的實際要求存在著脫節的情況。由于教育理論相對于實際有點滯后,學生接觸生產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實踐性教學的特色逐漸淡化,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大多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綜合性較強的復雜問題的能力。
通過交叉學科的學習,文理科生可以優勢互補,互相取長補短,特別是文科生,借著工程訓練的機會,接觸機械工程類的知識和技術,學習理科類嚴謹的邏輯思維,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更有條不紊,有理有據有節,能夠進一步地挖掘自己的潛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多形式的生產實踐以及工程訓練中心實訓室的逐步開放,激發了學生自主創新設計制作的濃厚興趣。在創新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地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工程意識等工程素質。中心工程實訓將CAD/CAM、數控技術與機械加工工藝集為一體,涵蓋了現代工業新技術、新工藝和工程管理。中心實訓室相當于一個生產現場的模擬。在該實驗室里,可完整模擬、演示和整體培訓實現先進制造的過程。學生通過中心制造技術體系的學習,建立起現代制造技術系統的概念。
高校實踐教學模式不應是單一的、固定的,而應是多元的、開放的。綜合院校應依托學校的辦學特色,著力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循序漸進地更新裝備,交流和學習先進的技術,不斷地發展,動態地更新,以適應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市場企業發展的需要,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1]梁焱.本科工程訓練平臺下數控教學模式探討.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
[2]成瓊,郝建平,劉牧眾,高丹.培養綜合工程素質創新工程訓練模式.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