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1.研究對象護理系2013大專二年級4個班的護生10名,抽簽隨機選取2個班為觀察組,2個班為對照組,各5名,均為女生。兩組年齡、專業基礎成績比較,均為高考統一招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研究方法
2.1 教學策略
2.1.1 對照組教學策略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授課,即外顯認知的方法進行授課。具體教學程序如下:(1)理論講授。(2)操作示教。(3)護生“回示教”。(4)分組練習。(5)操作練習。
2.1.2 觀察組教學策略
觀察組采用將內隱理論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具體教學程序如下:(1)案例導課,建立內隱感觀。在上理論課之前,先用5min左右講述1個因忽略無菌原則而釀成護理事故的臨床案例,潛移默化地增強護生的職業態度和安全意識。然后指導護生觀看一小段無菌技術的教學錄像,使護生通過內隱感觀,提高護生興趣。(2)多樣化的示教形式,科學地將提問式、任務驅動式、小組競賽、情境性教學、暗示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3)護生操作“回示教”,改用由護生互相點評、教師引導和總結的方式。(4)護生分組自由練習,教師除了對錯誤操作手法進行糾正以外,更要給予一定的內隱心理暗示(5)操作練習除了上課時間和自由練習1次以外,還將護理操作碟片分至每個小班,布置班干部組織護生自行觀摩護理操作錄像。(6)練習期間利用20 min時間舉行1次小型的無菌操作競賽,由護生進行開放式評價,并根據護生平時表現的積極性作為該學期評優的量性指標。
2.2 評價方法(1)考核成績評價。在本課程結束時實行教考分離,任課教師不命題、不閱卷。技能考核中特別選用了女患者導尿術、無菌技術、皮試(包括皮試液的配制和注射)、靜脈輸液4種具有比較復雜的理論技能的考核項目。以護生個人抽簽決定考核項目,由2名老師監考,嚴格按統一的評分標準評分,且該教師不知道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分組,以避免教師主觀性對成績的影響。(2)問卷調查法。問卷根據教學大綱和護生的認知情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包括課堂的注意力、時間合理性、師生互動性和知識的理解性、護生溝通能力和專業的興趣性6個閉合性問題,前5個問題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分別賦值5、4、3、2、1分。專業興趣性是單獨制表,分為“很感興趣、感興趣、一般和沒興趣”4種情況供護生選擇,結果按百分比進行統計。信度檢驗:前后相關15 d對45名護生進行
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4.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均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
1.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生技能考核成績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操作成績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內隱、外顯學習相互協同的教學效果遠遠高于傳統的外顯教學模式。
2.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結果顯示:實施了內隱外顯結合的教學方法更符合現代教學發展的需要,符合護生心理發展的需要,護生對內隱教學方法的效果評價明顯高于外顯學習。
3.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生對《護理學基礎》操作課的教學興趣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護生對技能教學的學習興趣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護生對護理技能教學的學習興趣程度高于對照組。
數據顯示觀察組對照組在女患者導尿術、無菌技術、皮試和靜脈輸液4項操作的成績相比較,觀察組的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P<0.01),內隱學習課堂設計對技能教學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在護理操作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了更大的樂趣,對課堂教學興趣明顯高于對照組,所以,內隱學習的教學模式更符合現代護生的心理要求。內隱教學主要是提高了護生的主體地位,運用情境性教學、研討式教學和小組競賽性教學來活躍課堂氣氛,構建平等、自主、愉快的學習環境,幫助護生在不同的學習體驗中提高知識的吸收率,促進了護生理論向能力的轉換,這種快樂的學習方法是大多數護生樂于接受的。
通過內隱模式的教學,護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的教學評分高于傳統教學法,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操作考核中,現場評價的老師一致提出,經過內隱教學后的護生在操作前能有禮貌地問候患者,解釋操作目的,操作中能根據操作進程囑咐配合方法,操作后能交代注意事項,感謝患者的合作。
4.1 內隱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科學認知規律通過本次研究證實內隱教學能夠提高護理專業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師必須要遵循認知規律,及時根據教學難易程度、教學環境、教學對象制定相應的內隱教學設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益。
4.2 內隱與外顯教學相互并用才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益。
[1]趙嘉,文素芳,李曉玲.情景模擬教學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16(4A):30-31.
[2]施盛瑩,林勁秋,劉立捷.護生職業價值觀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護理學報,2009,16(4A):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