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倩
摘 要:筆者在關注爵士樂中的布魯斯及逐步了解布魯斯音樂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發展史的同時,激發了筆者在跨界藝術領域中的聯想。從布魯斯獨特的曲調風格中,可尋覓到不同藝術領域的德國現代舞蹈家尼金斯基舞蹈風格的影子,皆是在特定生活境遇中形成了自身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布魯斯;曲調風格;尼金斯基;舞蹈風格
中圖分類號:J732.6
文獻標識碼:A
1.布魯斯曲調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曲調特征
“布魯斯”,英文用“blues”來表示,翻譯過來便是“藍調”,香港臺灣地區常譯為“怨曲”。它是一種基于五聲音階的聲樂和樂器音樂,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特殊的和聲。
每一種新物質的產生,必定存在著孕育它的先決條件。當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即將誕生,必然有一定的歷史境遷、社會結構、人文思想成為依托,因此,布魯斯的催生,在其背后必定有著一股強大的推動力。的確,據史料記載,布魯斯的產生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時代背景的,并在黑人之間產生的一種演唱形式,它與黑人的種植園歌曲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
從歷史背景來看, 布魯斯是20世紀20年代生活在美國的黑人奴隸所創作的新的音樂。身為社會低等的人群,在貧困的生活境區中,受盡凌辱,毫無自由之身可談,面對如此悲慘遭遇,他們只能通過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愫,因而形成了以“沮喪與憂郁”為特點的曲調風格的布魯斯。眾所周知,發聲是最為直接、最直逼人心的聽覺藝術,而美國黑人正是以布魯斯之獨特曲調風格來吶喊、宣泄自己的心聲,渴望獲得一種重生……以其“沮喪與憂郁”的旋律編織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并以此反襯出他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2.舞劇《尼金斯基》凸顯尼金斯基的舞蹈風格
尼金斯基,被譽為20世紀初現代芭蕾探索的傳奇舞者,之所以賦予他“傳奇舞者”的稱號,無疑是其十年輝煌的舞蹈事業造就了舞蹈藝術的巨大變革,他對舞蹈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功不可沒。眾所周知,尼金斯基在20世紀初現代芭蕾的領域里影響力極深,這完全歸因于其獨特的編舞構思。我們通常認為某一個人的藝術主張必然受到其經歷的生活感受之至關影響,那么賦予尼金斯基“傳奇”“獨特”這些標簽亦與他所處的生活背景以及其生活的感受所產生的舞蹈觀念息息相關。
尼金斯基這位具有改革創新意義的舞蹈奇才之生平,被著名編導大師諾伊梅爾于2000年編創于舞劇《尼金斯基》中。在此舞劇中,使用了再現與表現的手段闡述了尼金斯基一生中遭受的種種不堪,交織了他的情感經歷,達到了直逼人心的藝術效果,使欣賞者快速進入其情境中,最為直觀地直視其故事情節,最為直接地感受著情感與心理動態的跌宕起伏……舞劇《尼金斯基》映射出其昔日的遭遇:舊情人佳吉列夫對尼金斯基的愛恨糾結;尼金斯基對妻子出軌的悲痛和傷感,對家庭、對馬林斯基劇院的不舍以及對戰爭的恐懼與哀傷……其中尼金斯基的舞蹈風格必然由其生活的遭遇及情感意念引發并決定,因此無不透露出他內心的聲音及獨特的舞蹈構思。
3.從布魯斯到尼金斯基的藝術聯想
筆者在了解布魯斯的過程中,得知其曲調具有“沮喪、憂郁”的風格特征,而這種特定風格的形成與當時時代背景是不能分割而談的。此時腦海里一個觀念一閃而過,便是現代舞蹈家尼金斯基獨具匠心的舞蹈風格在我的感知系統與記憶聯想中隱約有著某種相似之處。的確如此,同樣處于20世紀初的戰爭年代,必然會受到時代境遇的重大影響。生活狀況的極度不如意,也將成為導致人們在無能為力的情境下選擇一種自己可以維系的方式發泄、吶喊的必然因素。二者的不同之處體現在:美國黑人奴隸創作了布魯斯這種發聲藝術,然而尼金斯基卻選擇了自己最為熟悉的舞蹈為表現手段,但都達到了宣泄情感、釋放心聲的藝術效果。
當布魯斯歌曲旋律彌漫出“憂郁、沮喪”深層的抒情意境時,往往給人一種聽覺上的強烈辨析度,并且為之感動不已。此時,倘若張開跨界藝術領域聯想的翅膀,可以在屬于現代舞蹈家尼金斯基的“天空”里,呼吸到類似濃度、密度的“烏煙瘴氣”。正是這種非同尋常的體驗才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想去找尋其中的奧秘,這便是接觸新的現象的一種意外體驗。
參考文獻:
[1]遼 南,榮 炯,亦 佳.合著布魯斯舞蹈——試析《寵兒》的藝術特點[J].當代文壇,2008(6).
[2](美)瓦爾特·索雷爾.西方舞蹈文化史[M].歐建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