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璐陽
摘 要: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對于一個科學的、完整的體系而言,它的創造者及其繼承者必須具有一系列個人優秀的品格,并且將這種優秀的品格折射至其著作中,形成其理論品格,才能形成今天如此寶貴的理論和精神財富。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者;品格;馬克思;毛澤東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只有先了解馬克思主義,才能更好地探討馬克思主義者的品格。一般來說,馬克思主義是指除了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一系列的基本理論、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外,還包括繼承者們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的繼承者們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向前推進。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帝國主義理論,制定了關于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學說。在中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中國具體實踐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那么,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以及繼承者列寧、毛澤東等,這些馬克思主義者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特點,體現出哪些共同的品格呢?下面我將以馬克思和毛澤東為例,從個人品格和理論品格兩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馬克思主義者的個人品格
1.從小具有崇高而偉大理想——為人民大眾的解放而奮斗
不論是馬克思還是毛澤東,他們從小就表現出了關心人民疾苦,立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和崇高理想。
年輕的馬克思曾經試圖以哲學來改造世界,因此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寫了一篇哲學論文。在論文中,他引用了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而寧愿犧牲自己的一段話,以此來表達自己愿為改造人類世界而不懈斗爭的決心。他說:“你好好聽著,我決不會用自己的痛苦去換取奴隸的服役,我寧愿被縛住在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順奴仆。”[1]
毛澤東很小就立志以天下為己任。據蕭三回憶,在東山高等小學堂求學時,毛澤東借過一本叫《世界英雄豪杰傳》的書,還書時對他說:“我們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究富國強兵之道,……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努力。顧炎武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此后,為了把救國救民作為自己的責任,毛澤東就給自己取名叫“子任”。
2.酷愛博覽群書,學習刻苦努力
不約而同,馬克思和毛澤東兩人都具有愛讀書、成績優異的特質。
1836年,馬克思轉入到了學習氣氛濃厚,學術方面處領先地位的柏林大學。在柏林大學學習過程中,馬克思學習興趣廣泛,除哲學外,還學習歷史學、文學等,由于學習努力認真,馬克思各科學習成績都很優異。這幾年的學習使馬克思在知識、思想等方面都得到了豐富發展,為他以后進行革命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毛澤東學習同樣非常刻苦。毛澤東在湘鄉駐省中學堂讀書時期,經常去長沙圖書館,此期間他博覽群書,而他最感興趣也讓他最有收獲的是社會科學著作。他認真地學習和研究18世紀、19世紀西方資產階級啟蒙學者的代表作以及希臘、羅馬古文化等書籍。他讀的大部分書大多是同封建主義文化對立的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的書。年輕的毛澤東把所學知識同當時的社會實際相聯系,并比較、分析、研究,獲得了大量的新知識,在分析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思想境界也越來越廣。
3.具有叛逆精神,堅持自己主張和看法
每一個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有自己獨有的個性和氣質。那么,對于馬克思主義者,正是這種有自己的主張,堅持自己觀點,不隨波逐流的品質才造就了馬克思主義。
1840年,普魯士新國王為迫害民主人士,下令所有出版物都必須通過嚴格審查,使得大學失去學術自由。馬克思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由于哲學高過神學的立場不能被反黑格爾的教授所接受,但馬克思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將博士論文改寄給耶拿大學審查博士資格。1841年,馬克思的論文因得到委員會一致認可,未進一步答辯就順利獲得耶拿大學哲學博士。
同馬克思一樣,毛澤東有著同樣的經歷。毛澤東回憶在第一師范的讀書生活時說:“這所新學校有許多規則, 我只贊成其中的極少數。首先,我反對把自然科學列為必修課。我想專修社會科學,對自然科學并不特別感興趣,也不去鉆研……我最討厭的是靜物寫生這門必修課,認為它是極端無聊的。我總是想出最簡單的東西來畫,草草畫完就離開課室。記得有一次我畫了一條直線,上面加了一半圓,來表現‘半壁見海日的畫意……”[3]
4.注重實踐
馬克思不僅專注于理論的研究,而且還注重實踐。馬克思在1813年10月移居法國巴黎。馬克思時常出席法、德兩國手工業和工人的集會并發表演說。為了直接領導普魯士的三月革命,馬克思從法國秘密回到普魯士。由馬克思任主編的《新萊茵報》聲援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團結國內一切革命的和進步的力量,打擊以普魯士政府為代表的反動封建勢力。
而毛澤東注重實踐的品質特點亦是明顯。他在長沙讀書時,經常在節假日去“游學”,進行社會調查、研究,到群眾中去學習。在第一師范期間,他就當過好幾次“游學先生”。 1918年,毛澤東成立新民學會。五四運動爆發后,毛澤東率領新民學會會員積極參與和領導了驅逐軍閥張敬堯運動、湖南反帝愛國運動和湖南自治運動。
二、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品格
無論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建者還是作為其繼承者,他們不僅具有獨特的個人品格,而且還具有與其所創造的理論內容有著緊密聯系的理論品格。
1.極其注重人民群眾的力量,捍衛人民群眾利益
19 世紀初, 工業革命推動德國經濟發展,同時也加劇了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赤貧化。許多貧民為了領一份監獄口糧故意砍伐樹木違反《普魯士刑法典》而被拘留。而統治者不去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反而出臺了一個更嚴厲的法案。對此,馬克思在《萊茵報》發表了《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一文,譴責資產階級立法機關為了偏袒林木所有者的利益,不惜剝奪貧民權利, 并提出自己的立法觀點。對于馬克思發表的這一文,普魯士政府立刻查封《萊茵報》,迫使其停止印刷。馬克思并沒有因此屈服,反而辭去了主編職務以表對普魯士政府的強烈不滿,從而更加認清了反動政府的丑惡本質。
在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的革命熱情高漲,國民黨內右派責難農民運動,甚至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共右傾機會主義者因害怕國共合作關系的破裂,不敢支持也不贊成農民運動,而毛澤東對農民運動更加關注,為了答復當時黨內黨外對于農民革命斗爭的責難,毛澤東在對湖南農民運動認真分析考察后,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贊揚了農民運動,充分預計了農民在我國民主革命中的巨大作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觀點,以及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群眾路線,都體現了馬克思和毛澤東注重人民群眾的理論品格。
2.鉆前人的著作,并與當前實際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
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者創新的先鋒,而他的創新精神同他對人類文化遺產的批判繼承是分不開的。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本身就是批判繼承與理論創新相結合而形成的。例如,當馬克思發現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矛盾之后,即使曾經作為黑格爾信徒的他還是勇于提出質疑,并不斷鉆研,最終馬克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了其中的唯心主義體系,吸取了黑格爾哲學辯證法的“合理內核”,以及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唯心史觀,吸收了他的唯物主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毛澤東亦是如此。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文化遺產結合起來,更是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結合中國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在革命時期提出了許多著名的論斷。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革命論斷,從根本性問題上總結了第一次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指出黨在新時期的革命斗爭方向。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論述了全面抗戰,全民抗戰的觀點。在解放戰爭時,面對裝備先進的國民黨的全面進攻,毛澤東又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這對解放軍戰士和人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3.善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形成一系列的理論著作
馬克思和毛澤東的著作琳瑯滿目,然而在這些著作中,很多都是他們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所撰寫出來的,也正是他們的這種精神才有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廣義上的馬克思主義)。
在巴黎二月革命失敗后,馬克思為了總結革命的經驗教訓,他寫了《1848年至1850年法蘭西階級斗爭》等一系列著作,在這些文章中闡述了工農聯盟和無產階級專政等思想,還提出了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的著名論點。馬克思起草的《法蘭西內戰》宣言也是在巴黎公社失敗后,為總結了公社的經驗而寫的,宣言中強調要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必須用革命推翻“舊的國家機器”。
在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以“城市中心論”為指導思想發動的武裝革命,大多都以失敗告終,此時,毛澤東尋求革命失敗原因,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提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的著名論斷。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國抗戰節 節失利,毛澤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等重要著作以挽救中國廣大群眾戰士對抗戰的信心。
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構成的科學的完整的體系,是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而對于這么一個科學的完整的體系而言,它的創造者及其繼承者必須具有一系列個人優秀的品格,并且將這種優秀的品格折射至其著作中,形成其理論品格,才能形成今天如此寶貴的理論和精神財富。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裝的我們以及后者也必須具有這樣一些與時俱進、注重實踐、實事求是、善于歸納總結的品質才能將馬克思主義繼續發展和豐富下去,才能讓馬克思主義不失其科學性,一直成為科學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英)戴維·麥克萊倫.馬克思傳(插圖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40.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1.
[3]毛澤東.毛澤東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