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
2015年,克服了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外低價農畜產品沖擊的不利影響,我區農牧業保持了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全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局起到了基礎性保障作用,成為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一、2015年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及分析
(一)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豐”
2015年糧食產量可達565.4億斤,同比增加14.8億斤,增長2.7%,連續四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居全國第三位,我區已成為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6個糧食凈調出省區之一。
(二)畜牧業實現“十連穩”
2015年牧業年度全區牲畜存欄達到1.36億頭只,同比增加700萬頭只,增長5.4%。主要畜產品產量保持穩定。預計2015年,肉類產量達到258萬噸,同比增長2.3%;禽蛋產量54.6萬噸,同比增長2.1%;牛奶產量700萬噸,同比下降13%。
(三)產業化經營總體運行良好
全區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預計實現銷售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9%;預計實現增加值1229億元,同比增長9.1%;預計上繳稅金109億元,同比增長8.7%。農畜產品綜合加工率達到57.6%,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現有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8家、自治區級重點龍頭企業556家、上市公司16家。全區近39萬農牧民在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實現就業,有214萬戶農牧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鏈條,預計農牧民人均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純收入4910元。
(四)草原保護建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重點落實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大力實施退牧還草工程、風沙源治理工程、高產優質苜蓿示范等項目工程,持續推行草畜平衡,認真開展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加強基本草牧場保護,草原建設總規模達到4745萬畝,草原生態明顯恢復,生產能力提高。2015年全區草原植被蓋度達到43.8%,比2014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2010年提高6.8個百分點;預計全區天然草原牧草總產量7260萬噸,比2010年提高2361萬噸,增長32%;冷季總適宜載畜量7664萬羊單位,比2010年提高了23%。
(五)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繼續保持較好水平
針對重點農時、重點地區、重點環節,組織開展督查調研、農資打假、專項整治等行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堅決遏制突出問題的發生,農畜水產品總體合格率達到96%以上。不斷強化集中免疫、疫情監測、檢疫監管、境外動物疫情防堵等關鍵措施;突出抓好畜間布病防控,預計2015年畜間監測陽性率0.5%,同比下降20%;成功防堵了境外動物疫情的傳入,活羊調運出證工作正常化,繼續保持了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零疫情,有利保障了畜牧業生產、畜產品消費和公共衛生三大安全。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我區干旱及半干旱地區面積約占全區總面積的3/5以上,耕地畝均水量不到全國畝均水量的1/4。有效灌溉面積只有耕地面積的41%,農牧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從根本得到解決。同時農牧業資源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牧業農村牧區轉移排放,農畜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堪憂;另一方面,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牧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導致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農牧業發展的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
二是種養結構不夠合理。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區糧食總播面積的60%和80%,羊存欄占全區牲畜總頭數的79%。“一糧獨大”、“一畜獨大”的單一種養結構,在當前玉米臨時收儲價格下降、羊肉行情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明顯。
三是生產規模化制約因素突出。小規模的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同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農牧業現代化的矛盾將日益加劇。我區近80%的耕地和90%以上的草牧場仍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這種生產模式吸收運用新技術、新農藝、新設備的能力差,不適應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的要求。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偏少,在全國排名僅12位,成員占家庭承包經營總戶數不到20%。
四是農牧業生產成本較高。農牧業生產成本在快速的上升,特別是生產性的服務費用上漲對農牧業生產將帶來新的挑戰。近年來勞動力實際工資正逐年增長,農牧業生產的勞動力成本顯著提高。生產成本的增加使得部分農畜產品國際國內價格倒掛,影響在國內外市場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
五是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難度大。數質并重的思想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屬地管理責任沒有很好落實,基礎監管能力滯后,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流通、質量檢驗、標識管理等各個環節,尚未建立起一套嚴格完整的標準和市場準入監管體系,從田頭到餐桌的可追溯制度才剛剛起步。農牧業執法和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人才缺乏,尚沒有形成完整的監管模式和嚴格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
六是養殖業面臨沖擊。隨著我國貿易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畜產品進口關稅不斷下調甚至降為零關稅,我國畜產品價格受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影響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區牛奶、牛羊肉價格高出國際市場價格一倍多,受國際市場大量廉價畜產品進口影響,對養殖業沖擊受沖擊越來越大,今后以牛羊為主的我區畜牧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七是農牧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據統計,截至2014年,我區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人口達到259.3萬人,而留在農村牧區從事勞動的主要以中老年和婦女為主,超過50%的勞動力是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這種勞動力結構和受教育程度不適應農牧業現代化的要求。
八是農牧業經營體制機制復雜性艱巨性不能低估。在農村牧區土地、草牧場制度方面,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和草原確權進展不一;在土地流轉方面,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流轉不規范,片面追求土地流轉規模和速度,強制下命令、定指標的問題;農村牧區社會保障機制不完善制約了土地流轉。endprint
三、2016年我區農牧業經濟發展主要措施
1.毫不松懈地抓好糧食生產。一是穩定播種面積,打好“米袋子”、“菜籃子”穩產的基礎。二是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積極響應國家“糧改飼”號召,加大對優質、專用、早熟品種的補貼力度。三是提升耕地質量。繼續實施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重點在增施農家肥、秸稈還田、鹽堿地改造以及控肥增效綜合技術推廣上下功夫。繼續大力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重點在控藥減害上下功夫。
2.著力提升畜牧業質量效益。一是強化種源建設。完成好以地方品種為主的種羊場建設任務。加強肉羊地方品種的選育提高和引進品種純種繁育,繼續提高種羊供給能力;實施好補貼1.6萬頭國外優質肉牛種母牛進口任務。二是大力推進優勢畜種規模養殖。完成好新建牧區家庭牧場和農區標準化規模養殖場任務,加快推進規模養殖發展。同時優化種養結構,促進母畜擴群增量。三是進一步擴大草原品牌追溯耳標試點工作。繼續擴大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兩大牧區肉羊電子耳標佩戴試點范圍,并鼓勵其它牧區積極跟進。四是努力緩解畜產品“賣難”問題。督促各地積極落實補貼政策;積極配合動物檢疫部門做好檢疫,協調乳品企業積極收購,協調有關部門監督享受補貼的羊絨收儲企業,發揮好自治區振興絨山羊產業政策資金效應。
3.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是全面落實國家新一期草原補獎政策,實施禁牧、草畜平衡制度。二是重點推進草牧業發展。通過財政補貼、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逐步扶持打造一批效益好、技術精、示范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草業生產經營主體,形成各具特色的草牧業產業集群,打造現代化草木業發展新格局。三是繼續做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退牧還草工程、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四是進一步加大草原生態防治力度。
4.扎實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一是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以立法的形式促進農企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農畜產品順價銷售,提高農牧民收入,保護農牧民利益。二是啟動農畜產品品牌建設工程。加強與工商局協商,出臺品牌建設實施方案,逐步建設更多知名品牌。三是繼續抓好輸出工程。辦好綠博會,完善北京、上海精品館的宣傳展示功能。加強與沿海等城市對接與交流,大力開展錯季銷售。全方位、立體式加大電商銷售平臺建設,重點在提高冷鏈配送效率上下功夫。四是分層次梯次培育龍頭企業。有規劃、有重點、有側重加大培育力度,使項目扶持資金投入更加集中。加大產業集群培育力度,側重發展肉羊、肉牛、羊絨、馬鈴薯等優勢產業集群。
5.切實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一是加強監管。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相結合,抓好農資打假和專項整治活動;加大抽檢頻次和力度,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專項治理。二是加強防疫。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確保配套經費、工作措施、技術手段全面到位;切實抓好強制免疫、監測流調和消毒滅源等措施落實,加強邊境防控,強化疫情報告和預警預報以及應急管理;重點加強流通環節檢疫監管工作。三是完善畜禽屠宰監管體制。建立健全各項肉食品質量內控制度,繼續推進屠宰企業標準化建設和兼并重組。
6.強化農牧業科技支撐。一是加大科研創新和推廣力度。圍繞自治區農牧業七大主導產業,加強農科院所研發能力建設。構建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深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改革與建設。二是切實提高農牧業機械化水平。開展大宗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擴大保護性耕作面積。大力發展畜牧業機械化,盡快縮小畜牧業與種植業的水平差距。嚴格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三是實施好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程。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工程、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工程等農牧業人才培養工程。四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7大產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牧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繼續開展萬名科技人員下基層活動;進一步理順蘇木鄉鎮農牧業公共服務機構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農牧業信息服務體系。
7.穩步推進農牧業經營體制改革。一是全面推開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12個試點經驗基礎上,重點在具備條件的地區以盟市或旗縣為單位進行整盟市、整旗縣推進。二是在完成10個草原確權承包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區全面推開草原確權承包工作。三是推進產權制度改革。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責任編輯:楊再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