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鄂爾多斯市委政策研究室羊絨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

一、鄂爾多斯市羊絨產業發展現狀
鄂爾多斯市位于世界優質羊絨生產帶,是世界頂級絨山羊——阿爾巴斯絨山羊的產地,擁有中國羊絨服裝第一品牌和排頭企業——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羊絨產業是我市的傳統產業和民生產業,也是農牧業產業化最大的優勢主導產業和地標型產業。我市的羊絨產業從20世紀70年代初起步,到90年代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一躍成為全市重要的優勢特色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為全市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就業做出過巨大貢獻。
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全市羊絨產業已形成從原料生產、收儲、加工,到新產品研發和國內外市場營銷完整的產業鏈條,具有優質原料多、研發能力強、企業集聚、工藝先進、品牌馳名、銷售網絡健全等優勢,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提高地區知名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市現有規模以上羊絨加工企業79家,占自治區規模以上羊絨加工企業的55%,其中,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自治區級2家,擁有國家級羊絨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內最具權威的專業檢測實驗室。2013年,全市生產無毛絨4850多噸,羊絨紗2436.7噸,羊絨制品1658多萬件,解決就業3萬余人,實現產值200億元。
目前,全市大力推進羊絨產業集群發展,投資興建的現代羊絨產業園區已投入使用,園區共規劃用地7000畝,一期開發2791畝,一期項目總投資35億元。園區建成后,將形成生產洗絨1500噸,分梳加工1000噸,紡紗2000噸,染色1800噸,羊絨衫450萬件,精紡羊絨面料100萬米,圍巾披肩400萬條的能力,解決8000人就業,該項目現已開始投產。
二、存在問題
(一)資金短缺
羊絨資源的稀缺性和收購的季節性決定了羊絨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企業的技術創新也需要大量的資金。近年來,隨著我市能源化工產業以及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對其它產業的“擠出效應”非常明顯,政府、羊絨企業、商業銀行和社會資本都將投資重點和放貸對象集中在資金利潤率和回報率較高的領域,許多羊絨企業都不愿在本領域繼續投資,行業內部資金流失嚴重,其自身技術更新、原料儲備、市場開拓等資金逐漸減少。根據羊絨產業有關研究報告分析,鄂爾多斯股份公司羊絨業務收入所占其營業收入的比重只有13%,如果擴展到集團公司層面,這一比重更低。東達集團則基本停止了對羊絨產業的再投入。據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反映,目前羊絨產業園區投資巨大,建設資金(包括七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內)全部為企業銀行貸款,經其測算,搬遷至新工業園區后,每年企業的正常運行經費將新增4億元,短期內給生產體系帶來巨大虧損壓力;另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市、區兩級政府承諾給予的優惠政策和資金補貼遲遲不能兌現,自治區的專項補貼資金也不能到位,資金不足已成為限制我市羊絨產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二)絨山羊品種改良受市場影響大
近年來,包括我市及巴彥淖爾等地區的一些企業和農牧民受羊絨成本和價格影響,不斷引進其它地區產絨量高、絨質粗的絨山羊品種與當地絨山羊進行雜交,導致當地羊絨的白度、細度和長度發生了變化,其中最嚴重的是細度變粗。內蒙古纖維檢驗局2012年的一次檢測結果顯示,2000年之前內蒙古地區的山羊絨平均直徑在15微米之內,到2011年達15.71微米。絨質的下滑,大大降低了其制品輕柔、舒適、保暖、透氣等品質,現在有些地方的羊絨已酷似綿羊毛,羊絨品質的變化正在威脅著全市乃至內蒙古羊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些年我市羊絨產量增長迅速,其增幅大于同期山羊數量的增長幅度,說明我市的絨山羊單體產量有較大突破,2004—2013年,全市絨山羊數量年均增長率為0.26%,羊絨產量為8.2%(詳見圖1),表明在山羊數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羊絨產量持續上升,這必然伴隨著羊絨質量的下降。這一問題的出現表面上是由于農牧民大量引進改良的絨山羊所致,而根源是經濟效益導向的必然結果,經過增粗改良的山羊可增產原絨50%,而粗絨的市場價格僅比未改良細絨低不到15%,導致越是經濟和信息發達的農牧區改良越嚴重。
(三)產業集中度偏低
目前,我市羊絨產業存在著產業集中度不高、區域資源要素缺乏整合、區域集群競爭優勢缺乏等突出問題,制約了羊絨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在企業數量方面,我市羊絨加工企業數量眾多,但企業規模和年生產能力存在很大差異,產業集中度很低。在市場競爭方面,缺乏自律和規范,羊絨原料稀缺時,企業間為爭奪原料資源而相互哄抬價格,導致羊絨及其制品的價格大幅上漲,而羊絨原料充足時,企業間又競相壓價,致使羊絨及其制品的價格大幅下跌,這種惡性競爭現狀使得羊絨及其制品價格暴漲暴跌的現象一直未能有效解決,最終受到損失的是企業和廣大農牧民的利益。此外,我市羊絨產品結構單一,針織品占了絕大部分,主要是羊絨衫、圍巾、披肩三大類,一些企業相互模仿致使產品同質性嚴重,在國際市場上競相壓價現象嚴重。在資源整合方面,我市羊絨產業在技術創新、市場信息、產業布局、出口戰略等方面尚未實現整合,難以形成要素資源的共享以及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從而不能以完整的產業鏈的形式參與市場競爭。加之,全市羊絨企業95%以上為家族式管理模式,產權不清、責權不明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步伐。
(四)品牌建設滯后,營銷手段落后
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是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大做強的關鍵。目前,我市羊絨制品業已融入世界羊絨產業鏈,但所處地位不容樂觀,仍主要處在低附加值的生產加工環節,品牌設計與推廣、營銷渠道等高端環節還主要被英國、意大利等國所控制,這導致我市羊絨制品業還只能在生產能力、價格等方面進行低水平競爭,在品牌競爭力方面與上述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即使是“鄂爾多斯”等國內知名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也很難以自己的品牌銷售,仍以貼牌銷售為主,只能賺取不足10%的加工費。據有關消息,日本某知名品牌在進行國際市場拓展時,不光注重研發團隊的建設,更加注重國際匯率戰略研究團隊和世界畜牧政策團隊在產品銷售環節的作用。為此,一件外國羊絨衫通過各國稅收及通關政策的扶持,在中國銷售僅699元,卻能夠賺到600元以上的純利潤。而本土品牌羊絨衫在國內銷售2000元/件,而它的純利潤要低于600元。endprint
三、對策建議
(一)實施原料提升戰略,穩定農牧民收入控制原料市場
要對全市白絨山羊核心區旗區,劃定區域進行保護區建設,保護區內嚴禁引入其它外來山羊品種,嚴防群體混雜,完善良種繁育體系,提高優良種羊供應能力,實施優質種公羊和基礎母羊補貼。加強對優質白絨山羊增絨和繁殖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勵農牧民、企業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利用傳統選育手段或生物科技等新技術,進行新品種的課題研究和專項公關。大力扶持和推進原料基地建設,鼓勵企業與農牧民、農牧民合作組建立長期穩定利益聯結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建設優質高產的標準化原料基地。完善羊絨收儲制度,穩定羊絨價格和農牧民收入。要優先支持規模大、資信好、產業鏈條長的重點羊絨生產加工企業承擔羊絨收儲任務,使其掌握更多的優質羊絨資源,還要制定羊絨收購保護價,保護生產羊絨農牧民的利益,幫助農牧民更多分享產業利潤效益,同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
(二)實施扶優扶強戰略,壯大龍頭骨干企業
要把著力點放在促進項目建設和創新發展上,重點支持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具有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比較優勢的大項目、好項目。建立“要素資源跟著項目走”的保障機制,促進優質資源和關鍵要素向優勢企業、重點項目配置。大力支持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東達蒙古王等骨干企業,通過兼并、控股、互相參股、聯營等多種形式,推動企業整合重組,組建集團,形成優質資產和優勢競爭力,提升產業整體發展優勢。結合鄂爾多斯集團現代羊絨產業園區整體搬遷產業升級改造建設項目,落實包括稅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促進原料、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龍頭企業集聚。進一步加強對絨紡企業的經營管理。鼓勵企業淘汰家族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組建股份有限公司,規范運作,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
(三)實施產業集群戰略,加強羊絨園區建設
在現有羊絨產業的基礎上,按照資源優勢、品牌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加工能力相對集中的原則,進一步優化羊絨產業結構,提高羊絨產業集中度。充分發揮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東達蒙古王等現有龍頭骨干企業的優勢作用,重點建設東勝絨紡工業園區,要堅決杜絕旗區亂鋪攤子,防止產能過剩。制定支持羊絨工業園區發展的土地、資金、稅收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配套優惠政策。本著政府積極扶持、企業迅速積聚、產業加快發展的原則,要先予后取,制定政策要有創新和突破,吸引更多的客商和企業入駐。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園區。遵循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兼顧”的原則,不僅土地、建筑、水電、通訊、交通等要具備較高水平,培訓、融資、咨詢等相應的配套服務也要充分滿足入園企業的要求,重點是抓好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便企業生產和員工生活,促進產城融合發展。要穩定絨紡企業員工隊伍,優先滿足企業所需的外地管理人員、研發人才、產業工人的落戶需求,并在租房購房、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
(四)實施品牌建設戰略,增強國際話語權
鼓勵和引導企業在提高產品品質的基礎上,收購國際品牌、提升國際營銷管理水平、拓展海外營銷渠道、設立海外直營公司、建設全國性旗艦店、擴大品牌宣傳。制定全市創建羊絨知名品牌獎勵和扶持辦法,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羊絨自主知名品牌和國內具有知名度的羊絨品牌。對收購國際化品牌、以自主品牌出口達一定金額以上的、在海外以自主品牌開設直營店、在國內省會城市及重點城市設立自主品牌旗艦店的企業給予不同金額的補助資助獎勵。大力支持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創建國際知名品牌。鼓勵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平臺建設,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補和應用協同,拓寬營銷渠道。
(五)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重點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積極引進和吸收國際先進工藝和技術,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裝備信息化改造、能耗和環境保護以及生產、質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和裝備水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利潤率。加速羊絨骨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加大對企業項目管理、技術創新人才隊伍的培訓。充分利用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擁有的國家級羊絨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內最具權威的專業檢測實驗室的平臺優勢和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人才技術優勢,鼓勵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專家團隊圍繞羊絨產業重大科技公關、技術難題、產品研發等項目,開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四、當前需要突破的幾個重點
一是抓緊成立行業協會,提升行業的整體經營水平。強化社會中介機構的職能,加強服務手段和中介機構對企業的凝聚力,對外形成統一有效的整體,為避免我區羊絨企業之間惡性競爭、互相壓價發揮積極作用。要加快成立鄂爾多斯羊絨紡織協會,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根據羊絨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調查研究,為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行業政策、法規、規劃等提供咨詢和建議;制訂實施行業行為規范,建立行業自律機制,營造行業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維護行業整體利益;提供行業信息和咨詢服務,組織展覽會、專題研討會、學術講座及國際交流等活動,創辦刊物,推出品牌,推動紡織行業跨地區交流和加強對外開放、國際交流。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資金問題。解決羊絨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社會和企業共同努力。一是加強銀企合作,在企業資產抵押和擔保機構擔保的基礎上,適度增加銀行對企業的授信力度,實行一次審批、周轉使用、隨用隨貸。二是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并簡化審批程序,拓展企業融資渠道。三是鼓勵擔保機構為中小羊絨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四是增加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積極申請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羊絨骨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加大全市財政資金對羊絨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發展精深加工。
三是立足當前,解決企業發展難題。解決我市羊絨產業的發展難題,要重點解決好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等骨干企業存在的現實問題。一是各級政府要積極兌現承諾給予企業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保障,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難題,促進項目早日達產增效。二是通過資金配套或項目補貼等形式,積極支持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建設“世界羊絨博物館”,提高我市羊絨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三是對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等龍頭骨干企業實施“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的政策支持,切實服務好、支持好企業的發展。此外,要積極支持企業申報認定為國家民族貿易企業,使其享受國家民族貿易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
(課題組負責人:余永崇;課題組成員:劉二永、喬建江、張宇棟、賀慧)
責任編輯:代建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