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萍
采訪專家_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
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有五條核心推薦建議:
2016年1月7日,美國農業部發布了《2015-2020美國居民膳食指南》,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一新版的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到底說了些什么呢?
范志紅介紹,在美國,制定膳食指南不僅是一種學術探索和專業活動,而且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依據。美國從1990年開始便有法律規定,健康和人類服務部(HHS)和農業部(USDA)負責每5年對膳食指南進行一次修訂,以便更好地指導居民健康飲食,也為相關的食品、營養、健康方面的政策制定和相關活動提供依據。同時,企業、媒體、社會團體和普通消費者都會經常使用到它。
一、終生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
每種食物和飲料的選擇都很重要。選擇一種健康的飲食模式,熱量水平也要合適,這樣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體重,保證營養素的充足供應,并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
范志紅解讀:這一點很全面,讓所有人理解“飲食模式”的重要性。
“飲食模式”主要指各類食物的數量和比例,也涉及到烹調加工方式和食物分配方式,是評價飲食健康程度的最重要概念。
膳食整體要比某一種食物重要得多,就像一個樂隊,我們關心的是它的綜合效果是否美妙,而不是某一種樂器是否特別強大。可惜,對于食物,很多人完全沒有“整體”的概念。人們經常問“吃這個食物會胖嗎”,而很少有人會問“我每天吃的這些食物加在一起,會不會胖”。人們也經常會問“吃這個健康嗎”,而很少問“吃多少才合理”。
指南的推薦意見中指出,健康的飲食模式包括多種類別的食物。
多樣化的蔬菜 包括深綠色葉菜、紅橙色蔬菜(胡蘿卜、南瓜番茄等)、豆類蔬菜(嫩豆、甜豌豆等)、淀粉類蔬菜(土豆等)以及其他類別的蔬菜,其中深綠色的葉菜富含葉酸、維生素B2、鎂、鈣、葉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是營養價值最高的品種,因而被膳食指南放在首位。
完整的水果 水果是膳食中鉀、維生素C、果膠、類胡蘿卜素、花青素、原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質的重要來源,大多數完整的水果食用后血糖反應較低,而且按熱量來計算飽腹感較好。膳食指南中推薦食用完整的水果,而不是把它們都榨成果汁(膳食纖維損失嚴重,飽腹感大幅度下降,餐后血糖升高速度大大加快)或打成漿(抗氧化物質和維生素C損失嚴重)來食用,除非有咀嚼和消化方面的嚴重問題。
除了新鮮水果,還可以少量食用水果干,如葡萄干、無花果干、杏干、桂圓干、蔓越莓干、藍莓干等,它們能提供不少膳食纖維和鉀元素,但水果干也濃縮了水果中的糖分,所以攝入量要嚴格控制。
谷物中至少一半為全谷類食物 除了我們日常吃的精白米和精白面粉之類,其他都被叫做“粗/雜糧”,但粗糧并不等于全谷食物,如玉米面是去掉了種皮和種胚的產品,所以雖然是粗糧,卻不屬于全谷食物。沒有精磨過的糙米、黑米、紫米等,以及分層碾磨之后再把所有組分按原來比例混合的全麥面粉,都屬于全谷食物。把燕麥直接壓片制成的燕麥片也屬于全谷食物。
大量研究表明,全谷物作為部分主食有利于增加B族維生素、鉀元素、鎂元素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還能有效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的風險,改善腸道菌群,降低炎癥反應。
脫脂或低脂的乳制品 包括牛奶、酸奶、奶酪或經過營養強化的大豆飲品。奶類與谷類主食的配合有益于控制餐后血糖反應。有韓國研究報告指出,脂肪含量低于3.4%即有益預防肥胖,如果飲奶量(以牛奶計算)超過1杯,則建議選擇半脫脂(脂肪含量低于2%)或脫脂產品(脂肪含量低于0.5%)。由于牛奶(含多種維生素和鈣)和豆漿(富含低聚糖、大豆異黃酮和膳食纖維)各有營養特色,所以最佳選擇是奶類和包括豆漿在內的豆制品兩者都吃。
多種類的優質蛋白質食物 包括海產品、瘦肉、禽肉、蛋類、干豆(紅豆、綠豆、蕓豆、蠶豆等)、堅果、油籽(花生、葵花籽、西瓜子等)和大豆制品。雖然過多的加工肉制品和紅肉不利于預防腸癌和高血壓,但少量食用肉類可以補充鐵、鋅等微量元素。
烹調油 這里提到的烹調油,含義之一是用液體植物油作為烹調油,而不要以牛油、豬油、黃油等含大量飽和脂肪的固體油為主。不過在中國,這些固體油很少用作烹調油,倒是植物油用得太多,一樣會導致肥胖和“三高”。
每類天然食物對人體的益處各不相同,我們只要做到食物多樣,合理安排各類食物的比例,就能夠達到營養平衡。健康飲食模式中全部是天然新鮮食材,沒有推薦吃各種高度加工食品,如甜飲料、薯片、餅干等。當然,這些食物也不是毒藥,偶爾可以口感歡愉一下,但它們絕對不應當成為日常飲食的必備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