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秉輝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

心梗、腦梗這些年來頗為“深入人心”,因為心臟與大腦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受不得半點損害,而“腔梗”似乎指向不明,而且有人被診為腔梗之后似乎對健康也并無大礙,至少表面上多無異常表現。
腔梗即“腔隙性梗塞”的簡稱。腦部動脈血管末端、直徑小于400微米的、深入腦實質中的“深穿支”,因高血壓導致小動脈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因動脈粥樣硬化微小斑塊脫落所造成的阻塞,形成腦組織中微小的、一般直徑不超過15毫米的梗死區域。可見,腔梗的本質就是腦梗,只不過是“微小的”腦梗罷了,其發生的機理與腦梗相同。有“微小的”腦梗,當然也可以發作“大的”腦梗。據統計,約1/3的腔梗病人在2年內會發生“大的”腦梗,所以腔梗是腦梗的前兆、信號。

腔梗若不加以控制便會反復發作,積少成多、聚小為大,其結果與腦梗相同。即使這些小的腔梗不聚集、不融合而各自分散,但數量越多,對腦功能的損害就越大。我國老人所患老年性癡呆多屬此類血管性癡呆。
腔梗可以沒有明顯的癥狀,但細心體察也并非全無癥狀。眩暈、記憶力急劇下降、面部或上肢的輕癱或麻木、吞咽不暢、飲水嗆咳、舌根發硬、一時性失語、單側下肢無力等皆有可能與之有關,及時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以確診。
腔梗的本身,嚴格地說無法治療,所有的治療皆是為了預防腔梗的反復發作和腦梗的發作。如果能達到腔梗不再反復發作,也無腦梗發作,也就達到了治療的目的。
腔梗患者生活宜輕松、飲食宜清淡、心態宜平和,應戒煙限酒,可以作適度的活動,但不可勞累,肢體活動不利索的須防跌倒。
腔梗因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而起,故控制高血壓與高膽固醇,尤其是高“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尤為重要。我國高血壓患者中多所謂“H型”高血壓者,此型高血壓易發生腦梗等腦血管意外情況,故高血壓患者宜做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檢查,若過高,加服葉酸片可以改善。從預防腔梗而言,尤其在高齡老人中,血壓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為宜,并不強求降得過低,但對于低密度脂蛋白則降得越低越安全,尤其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糖尿病是引起血管損傷的重要因素,預防心梗、腦梗(當然包括腔梗),皆需著力控制。
阿斯匹林可預防血栓形成,在預防心梗、腦梗(腔梗)中的作用是肯定的。由于是預防性用藥,所以應長期服用,在腔梗患者中可以理解為應終身服用,當然有出血傾向者不宜。對腔梗患者應用阿斯匹林,還需強調的是:應先控制血壓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以避免因血壓過高引發腦溢血的風險,再使用阿斯匹林方屬安全。
總而言之,腔梗即腦梗,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