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謙
2015年,內蒙古認真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重點工作落實督導,著力推進“十個全覆蓋”等重點工程建設,積極主動作為,創新調控手段,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中取得了新成效,經濟總體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穩中提質,基本完成了年度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實現了“十二五”勝利收官。具體分領域看:
經濟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保持中高速增長
全區經濟整體發展勢頭良好。初步核算,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達18032.79億元,比上年增長7.7%,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18.7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200.58億元,增長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213.51億元,增長8.1%。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9.2:51.3:39.5演化為9:51:40,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均有所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體現出了優化升級的成果。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生產總值為71903元,按年均匯率計算折合為11547美元,比上年增長7.4%。
“三農三牧”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全區農牧業生產積極克服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實現了穩步發展。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2015年,全區克服了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在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和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不斷加大的作用下,全區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8590.1萬畝,同比增長1.3%;糧食產量達565.4億斤,比上年增產14.8億斤,創歷史新高,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0位。實現了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的“雙豐收”。全區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29.1公斤/畝,比2014年增加4.3公斤/畝,提高1.3%。經測算,高產作物對全區糧食增產的貢獻率為87.4%,是糧食再獲豐收的有力支撐點。“十個全覆蓋”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在全區各級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措施作用下,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圓滿完成了全年計劃投資任務。2015年,全區“十個全覆蓋”及擴面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81.56億元,其中,“十個全覆蓋”工程投資418.56億元, 擴面工程投資263億元。“十個全覆蓋”工程開工建設的嘎查村(場)8134個,完工率88.6%(嘎查村各項工程均完工的)。“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使自治區農村牧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畜禽產品產量大多下降。受全國全區市場肉類價格普遍下降的影響,全區畜禽產品產量也隨之大多下降。2015年,全區豬肉產量70.81萬噸,比上年下降3.4%;牛肉產量52.89萬噸,下降3%;羊肉產量92.59萬噸,下降0.8%;禽肉產量20.45萬噸,下降9.5%;禽蛋產量56.4萬噸,比上年增長5.3%;生牛奶產量803.2萬噸,增長1.9%。
工業生產穩中有進,部分重點大型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工業生產總體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有好。2015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實現7939.18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6%,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全區41個行業大類中,有33個行業保持增長,約占80.5%。從產量看,一些工業品產量實現了新躍升。化肥產量達到了歷史新高,為292.96萬噸,比上年增長79.8%;平板玻璃重新躍升至一千萬重量箱,達1014萬重量箱,比上年增長79%。
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穩定增長,房地產市場仍需加大回升力度
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穩定增長,大項目支撐作用突出。2015年,全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3824.76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十二五”時期累計完成投資5.25萬億元。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3651.6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高于全年預期目標增速1.5個百分點。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820.47億元,增長8.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614.61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投資6216.61億元,增長12.9%;三次產業投資比為6.0:48.5:45.5。從項目數看,全區全年在建施工項目數16944個,比上年增長7.2%;其中全年新開工項目12695個,增長2.4%;全年共有14074個項目投產,增長22.9%。
房地產市場仍需加大回升力度。2015年,全區房地產業增加值實現441.37億元,比上年增長2%。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081.05億元,比上年下降21.1%。12個盟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均為下降態勢。商品房銷售全面下降。2015年,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369.37萬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銷售額1052.18億元,下降1.2%,庫存量較大,消化尚需時日。
消費市場穩中趨緩,加強了網絡商品交易市場監管
消費市場雖仍保持著平穩增長的勢頭,但較上年相比增速明顯放緩。2015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07.7億元,比上年增長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低于全國平均增速2.7個百分點。從消費類別看,居民在“吃”的方面消費額增長較快,全區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煙酒類消費品零售額為247.4億元,增長26.7%。
對外貿易額有所下降,四大口岸出境貨運量均超千萬噸
受世界經濟總體低迷的影響,全區對外貿易與全國類似呈下降態勢。2015年,全區實現進出口總值790.4億元,比上年下降11.6%,大于全國平均降幅4.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值350.3億元,下降10.8%;進口值440.1億元,下降12.2%;貿易逆差89.8億元,較上年縮小18.6億元。分盟市看,滿洲里市、巴彥淖爾市和呼和浩特市三個市的進出口值超過了百億元,這三市的進出口值分別為172.4億元、159.49億元和128.12億元,但較上年均為下降。從貿易對象看,蒙古與俄羅斯仍為我區前兩大貿易伙伴。我區與蒙古的貿易值達203.35億元,與俄羅斯的貿易值達166.41億元,與這兩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值占全區進出口總值的46.8%,這一比重較上年(49.1%)有所下降,說明了全區對外貿易主體呈現逐步多元化的特征。四大口岸出境貨運量均超千萬噸。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區滿洲里、二連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4大口岸年進出境貨運量均已突破1000萬噸,滿洲里、二連浩特兩條歐亞大陸橋優勢日益明顯。
財政收支穩中有進,圓滿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初步統計,2015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63.5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0.5%,比上年增長6.5%,增收119.8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320.7億元,增長5.6%;非稅收入642.8億元,增長8.5%。在12個盟市中,有一半盟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百億元,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102個旗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部超過億元,實現了超億元旗縣全覆蓋。支出結構調整優化。在抓好收入的同時,全區按照壓縮一般、保障重點的原則,積極盤活存量資金,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重點保障了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等70周年大慶項目和重大民生支出,有力促進了自治區經濟穩中有進和社會事業發展。2015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突破4000億元,達到43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高于年初預算6.2個百分點。全區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達到2873.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6%,增長17.8%,高于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增幅5.6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存貸款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新增貸款額超過兩千億元
金融機構存貸款保持兩位數增長。截至2015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8077.6億元,全年新增1641.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7140.67億元,全年新增貸款額超過兩千億元,達2186.6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7%。
居民消費價格平穩小幅上漲,煙酒及用品價格漲幅略高
全區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全年均保持平穩小幅的上漲態勢。2015年,全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1%,低于全國平均漲幅0.3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市和農村牧區漲幅均為1.1%。從八大類別看,漲幅超過3%的只有煙酒及用品類,比上年上漲3.7%;而交通通信和居住兩大類價格則為下降,分別比上年下降2%和0.3%;其余類別小幅上漲。
居民收入穩步增加,收入總額均有新突破
在“共享發展”理念指導下,全區居民收入實現了穩定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均有新突破,城鎮居民和農村牧區居民收入分別首次突破3萬元和1萬元大關。2015年,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310元,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0位,比上年增長8.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594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01元,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0位,增長7.9%,低于全國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776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46元,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9位,增長8%,也低于全國平均增速0.9個百分點。
總人口穩定小幅增長,城鎮化率持續提高
總人口穩定小幅增長。到2015年末,全區常住人口達2511.04萬人,比上年增加6.23萬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出生率為7.72‰,死亡率為5.32‰,分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35‰和1.79‰。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合理范圍。自治區集中開展整治“兩非”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防控采血鑒定胎兒性別行為,2015年出生人口性別比降到合理范圍之內,為106.68。再生育申請低于預期。全區自2014年3月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以來,截至目前,共有11402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已審批11171對,遠遠低于預期數量。城鎮化率持續提高。到2015年末,全區城鎮化率達60.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也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局長)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