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李欣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59)
?
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認識和思考
郭李欣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59)

摘要:隨著國際經貿和國際投資、融資的迅速發展,會計的國際化問題日益成為會計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中國會計國際化是必然趨勢,它應包括會計準則規范的國際化、會計實務水平的國際化和會計人員素質的國際化三大方面,在會計國際化大趨勢的進程中應該體現出中國國情,從而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關鍵詞:會計;國際化;中國特色
1中國會計國際化的必然性
1.1會計國際化的含義。國際化是指由于國際交往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各國在處理有關事務上,通過相互溝通、相互協調,從而達到采用國際規范和統一通行做法的行為。會計領域中的國際化行為,會計界常簡稱為會計國際化,它是指由于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客觀上要求各國在制定會計政策和處理會計事務中,逐步采用國際通行的會計慣例,以達到國際間會計行為的相互溝通、協調、規范和統一。
1.2中國會計國際化的必然性
第一,會計國際化是我國市場國際化的必然要求。我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家庭中的一員,不可避免地要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市場國際化的結果要求會計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和參予競爭提供真實、公允、可比,能滿足國際決策需要的會計信息。因此要求我國會計慣例必須趨同國際會計慣例。
第二,會計國際化是跨國公司發展的必然要求。跨國公司通過在國外設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權和經營決策權而達到節約成本、降低稅負和風險、優勢互補、增加利潤、保持市場份額等目標。跨國公司的股東和債權人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國公司按國際慣例提供會計信息和處理利潤分配等會計事務;這就需要消除各國之間會計的差異,按照國際上公認的原則和方法來處理和報告跨國公司的經濟業務。
第三,會計國際化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從事對外貿易,必然通過客戶提供的財務報告來分析評價客戶的資產實力、資信狀況和風險狀況。會計信息已成為各市場主體達成市場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市場交易質量的高低,并影響全球范圍資源的有效配置。
2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
2.1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我們在制定準則的過程中無須過多地強調中國特色。對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當然應該在會計準則中得到體現,但應盡量做到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除此之外,凡是與國際上相同或類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盡量采用國際會計慣例,對于會計術語和定義,也應盡量采用國際流行的表述方法,只要符合我國的語言習慣就行。
2.2我國會計實務的國際化水平相對滯后。從會計實務的國際化程度來看,即使我國會計準則提高到國際化水平,也并不能說明我國的會計工作就達到了這個高度。只有理論與實際進行有機結合,會計實現了實務方面的國際化,才算真正的國際化。目前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已初具規模,正在逐步向國際化靠攏,但會計實務國際化的任務卻還很艱巨。
2.3國內會計高層次人才缺乏。要使會計服務國際化必須使會計人才達到國際化水平,為其全球業務的開拓提供必要的水平支持。但是就目前來看,國內的會計水平無法為其提供全球性的服務,主要是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層次的人才缺乏,而低層次的人才相對過剩。正是由于人才的缺乏,才導致會計服務行業不能拓展會計服務領域,進行規模化經營,多元化經營也受到限制,這一方面的需求會隨著中國入世的深度和廣度而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3正確對待我國的會計國際化的策略建議
3.1要正確認識中國會計的國際化是一個漸進過程中國會計的國際性的過程是一個漸進過程。在這一漸進過程中,必須堅持以會計的中國特色為前提,掌握一定的原則:
中國會計的國際化必須既有利于促進國際經濟交往,又有利于維護我國自身的利益;必須與國際會計協調的總體進程基本一致、并且做到循序漸進。我國應當走出去聽取他國在會計改革中的經驗和教訓,盡可能的少走彎路;協調不僅僅在于減少國與國之間的差異,更要在適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協調,綜合我國的經濟特點做出調整。
3.2堅持會計國際化在我國,是由中國市場經濟的特色決定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世界范圍內市場經濟的一種類型和模式,其最大特點在于以公有制來配置資源,同時十分強調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這些都是符合現代市場經濟運行要求的。為了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要與市場經濟全球化趨勢相適應,按照國際慣例提供的會計信息及處理方法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服務;另一方面也要使會計信息符合我國具體經濟管理的需求,為國家的宏觀調控服務。
3.3通過爭取國際會計界話語權,反被動為而主動。我們應當以積極的姿態、以各種形式、真正地作為成員、作為主人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從中學習其制定的背景、實質意義,同時針對情況提出我們的想法和意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更實際的可以我國會計準則與縮小國際會計準則的差距。
3.4不斷改進和提高會計教育水平加強國際性的雙向會計交流 。教育是未來發展的奠基石,提及我國的會計教育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必然仍存在著差距,在此筆者提議在財經類高等學校中可以設置一系列介紹國外會計、國際會計的相關課程,如西方會計、經貿外語等,使每一個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都能熟練掌握國際會計知識,并能將其中與中國不同的處理方式區別開來,以便進行更深層次的協調。同時,有條件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政府會計主管機構可以建立專門的外國會計、國際會計的研究機構。這將有利于我國會計行業的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馮淑萍。關于我國當前環境下的會計國際化問題.會計研究,2003,(3):31-36.
[2]王梓楠.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思考.金融 財經,2009
[3]張文艷.淺談我國加快實現會計國際化.經濟論壇,2008.91-92.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095-01
作者簡介:郭李欣(1990-),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學生,會計碩士,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碩,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