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鳳仙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
論我國放開二胎政策的原因
蘇鳳仙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在巨大的人口壓力下,我國面臨承受了諸多人口問題。嚴重的人口問題迫使我們積極應對,盡快解決。政府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及國情先后制訂了單獨二胎政策及全面二胎政策,意圖有效解決現階段巨大的人口壓力所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及男女比例失調等人口問題。努力實現社會和諧健康發展,促進經濟健康穩態增長。
關鍵詞:問題;單獨二胎;全面二胎;原因
1我國現階段人口狀況
1.1我國人口現狀。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調查顯示,2014年末,中國人口總數136782萬人,其中城市人口74916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54.77%;農村人口61866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45.23%;其中男性人口為70079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51.2%;女性人口為66703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48.8%;不滿16周歲的人口為23957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17.5%;16-59周歲的人口為91583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67.0%;60周歲以上人口為21242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15.5%,其中65周歲以上的人口數為13755,約占總人口數的10.1%。
1.2我國人口問題
1.2.1男女比例失調。據資料表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圍內。人口學家把這個指標稱為出生嬰兒性別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嬰死亡率略高于女嬰,這樣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別比例就基本持平。
然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8685萬人,占51.27%;女性人口為65287萬人,占48.73%。男女性別比為116:100。
我國男女性別比例失調,不僅僅對個人家庭婚姻生活帶來影響,也會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帶來沖擊。導致嫖娼、賣淫、人口拐賣等犯罪率增加。
1.2.2人口老齡化嚴重。國際上,大部分國家都是在物質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才開始進入到人口老齡化階段,所以這些國家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而本世紀初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物質財富積累嚴重不足,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解決我國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所以,現階段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是黨和國家及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2我國采取的應對措施
2.1單獨二胎政策。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實施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單獨二孩)的政策,標志著生育政策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單獨二胎政策即夫妻雙方一方為獨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準確來說應該是單獨二孩,不是二胎)。
2.2全面二胎政策。2015年10月29日, 中共全會公報允許普遍二孩政策,即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第一胎為多胞胎的夫婦,不可生育二胎)這項政策的提出可以有效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也需要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
3放開二胎政策的原因
3.1我國生育率已經長時間處于低水平狀態。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于更替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低生育陷阱”。“低生育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由于價值觀的轉變、生存壓力增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會繼續不斷下降,很難甚至不可能逆轉。
3.2中國人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在20世紀,中國人的養老問題已經從高速的經濟發展中凸顯出來,從人口結構上看,現在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斷上升,從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本世紀60歲以上的中國人已經達到了5億人口,中國已然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的社會,且中國人的養老觀念是家中養老,院舍對于老年人并不是一個滿意的老年歸宿。這樣就造成了80后在成家之后只能成立“421家庭”,即夫妻二人獨自贍養四個老人及撫養一個子女。對于這樣的家庭壓力,80后的夫妻叫苦不堪。
3.3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轉折。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低生育率和老齡化是中國經濟劉易斯拐點提前出現的關鍵誘因。“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的轉折點。它指的是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人口紅利慢慢消失,最終枯竭。
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城市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向城市涌動,導致城市務工人員增加,這不僅僅加速了城市工業化的進程,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如:城市人口負擔加重、城市勞動力過剩等。現如今,當時的一批城市務工人員已走向遲暮,加之中國教育的大范圍擴招,使得青年人更愿意以腦力取代勞力賺取所得。老一輩的勞動力主力退線,但新一輩的并不愿出線,是出現“劉易斯拐點”的重要原因。
3.4男女比例失衡。男女比例失調是指男女出生性別比失調。這受人們的思想觀、價值觀的影響。
自古以來,“重男輕女”思想一直深入人心。在21世紀,也有許多農村或偏遠山區受此影響,這是男女比例失衡的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1980年,城市生育“一胎”,農村可生育“一胎半”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對生育數量進行了限制。
男女比例的失衡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如:賣淫、嫖娼等。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男女比例失衡。
3.5失獨家庭之痛。近些年來,我國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從1982年的4.43人縮減至2010年的3.10人,獨生子女家庭超過1.5億戶,家庭的生育、養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許多獨生子女有著沉重的養老負擔,在家庭中承擔著頂梁柱的作用。
在媒體上隨處可見失獨家庭的故事,如今年杭州失獨的老夫妻在獨生女去世百日的時候雙雙自殺,這不禁讓世人警醒,獨生子女政策是現在是否還像從前那樣符合中國國情。失獨家庭的大量出現更加體現了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C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147-01
作者簡介:蘇鳳仙(1992-),女,漢族,遼寧省燈塔市人,碩士在讀,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