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棗莊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山東棗莊 277160)
新時期高校聲樂教學創新路徑探析
王敏(棗莊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山東棗莊 277160)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人們對于生活精神層面的追求逐漸增強,對于藝術的評價標準也有所改變,創新高校聲樂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討論目前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創新新時期高校聲樂教學的具體方法與策略。
高校;聲樂教學;創新;教育改革
高校聲樂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創新高校聲樂教學是深化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的重要體現。新時期,創新高校聲樂教學,有利于在充分利用高校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與實效性,培養出專業知識水平過硬,具有較強審美能力、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新時期,傳統的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本文以創新新時期高校聲樂教學為出發點,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1.專業知識水平與基本素質培養不協調
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專業知識與基本素養培養不協調的現象,需要進行調整,在課程設置方面實現專業知識與基本素養教學的協調與均衡,科學、合理安排課程設置內容,培養全面的、高素質的、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在高校中,擔任聲樂教學的老師一般是來自專業的音樂學院,往往繼承了音樂學院培養人才的教學模式,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強化,但是忽視了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聲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藝術性和全面性的培養存在不足之處。而新時期,隨著高校擴招人數的增加,大學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與就業壓力,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與教育,不利于大學生在將來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
2.教學方法陳舊,授課形式單一
新時期,部分高校聲樂教學仍然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呈現出了方法陳舊,教學形式單一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是“師灌生受”、 “我學他彷”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缺乏與老師進行交流、互動的機會,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在學生個性鮮明、學習能力不斷增強的二十一世紀,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調整授課思路與形式,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3.聲樂教學評價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實踐中,高校聲樂教學評價機制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處。教師職稱的評審、職務的晉升、教學成果的評價,主要是依照教師學術成果的多少,發表論文、編寫著作的多少,社會影響力的大小,而不是學生就業率的高低、學生掌握技能的程度。部分老師為了在評審職稱中占據優勢,便試圖通過各種途徑參加社會上的舞臺表演,擴大影響力;而部分教師則注重學術研究,注重學術論文的發表。逐漸產生了功利化的心理與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實效性的增強。高校需要與時俱進,建立健全聲樂教學評價機制,評價依據注重教學的實效性,學生學習的收獲與成果性,促使教師履行好自己服務育人的圣神職責與使命。
4.學生存在功利化的學習心態
由于聲樂專業大學生嚴峻就業形勢的影響,音樂演出的市場化,發音、表演基本功積累的漫長,再加上聲樂專業大學生高昂的學習費用。部分學生由于自制力的不強,逐漸產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忽視了文化的傳承與情感的表達,只是將其作為了一項獲得工作的技能。不能學習與深入研究。同時,由于追求時尚與流行元素,過分注重對于國外作品的學習,而忽視了本民族優秀作品的學習,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有所忽視。對于民族經典聲樂作品研究不足。
1.以優秀作品為中心,培養審美和組織能力
聲樂表演是一項集美與作者情感表達為一體完美藝術,一部優秀的聲樂表演作品是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也是聲樂藝術美的展現。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注重表演技巧的掌握,更要關注歌唱呼吸、共鳴等聲樂基本功的鍛煉與學習。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在培養學生表演技巧、聲樂基本功的同時,還要注重審美觀的教育與培養,引導學生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聲樂教學的開展可以以優秀的作品為中心,分析一部作品中作者的創作理念、表達思想、表演技巧、文化內涵等多方面的內素。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演奏,教師進行點評,形成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增強學生對于聲樂藝術的興趣與積極性。
2.重視培養綜合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聲樂教學不僅僅是要培養出基本功扎實、表演技巧熟練的優秀人才,更重要的培養綜合高素質現代化人才,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發展, 促進聲樂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講授基本的聲樂技能、理論、技巧,加強基本功的聯系,更要豐富課堂內容,增加聲樂作品的鑒賞能力與欣賞水平,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與知識范圍。培養出既具有專業的聲樂表演技能,又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情感豐富的,適合于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標準的優秀人才。
3.因材施教,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高校聲樂教學工作,應從聲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和任務出發。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自身條件和自身素質,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實施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內在潛能的激發,有助于展現其聲樂表現力。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我們要擺脫傳統的聲樂教學方法和模式,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我們知道,傳統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簡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從而直接影響到聲樂教學的質量。相對傳統聲樂教學方法來說,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豐富了課堂學習的內容,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聲樂教學工作的開展。
4.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大師沈湘曾經說過:“聲樂教學,師生是合作關系,學生成功了,教師就成功了;學生失敗了,教師也就失敗了。”因此,聲樂教學過程是老師和學生相互合作和實踐的過程,師生間的默契配合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聲樂教學過程,如同一個作品,無論是聲樂技巧,還是作品賞析、表演,都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分不開。聲樂教學的這一特點,也決定了聲樂教學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在教學中,老師對作品的分析和講解只是起到引導和啟發的作用,老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情感活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互動學習中掌握所學知識。
聲樂表演作為一項集美學、音樂學、聲樂于一體的藝術,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其發展也必須適應時代的變革與創新。高校聲樂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傳承文明的重要作用,新時期需要開拓創新,優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的高素質聲樂表演人才。本文在分析了教學方法陳舊,授課形式單一、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提出了以作品為中心,培養學生審美、組織能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改革措施。
參考文獻:
[1]張娓.多元文化背景下高師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北方音樂,2014(05)
[2]胡久華.傳承文明,開拓創新——談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趨向[J].音樂時空,2015(01)
[3]魏瀟瀟.聲樂藝術中的技術與個性——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戲劇之家,2015(11)
[4]張珂.創新教育形勢下高校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方音樂,2015(09)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93
王敏,女,棗莊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