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輝 鄭州大學
世界空港經濟區產業發展模式及對鄭州空港經濟發展的啟迪
■井輝 鄭州大學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樞紐機場為中心的空港經濟區在世界各國迅速興起,以航空物流為核心的空港產業呈蓬勃發展之勢,并成為城市乃至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鄭州空港經濟區作為我國第一個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空港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先行區,其建設和發展面臨著許多難題。通過對世界主要空港經濟區產業發展模式和經驗的總結分析,結合鄭州航空港經濟區產業發展的主要優勢,提出加快鄭州航空經濟區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這對促進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試驗區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空港經濟(通常也稱“臨空經濟”),是指以大型航空樞紐機場為依托、以航空貨運客運為核心的多種產業的集合體。空港經濟區則是指圍繞樞紐機場、以空港經濟為主體、具備多種功能的經濟區域。便利的交通條件,很容易使技術、資本、信息和人力資源等在樞紐機場周邊聚集,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和產業集群。空港經濟區的區位及產業的航空依附性特點,使得產業選擇成為世界各國樞紐機場所在區域經濟發展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航空物流業為主的“孟菲斯模式”
孟菲斯國際機場所在地孟菲斯市聚集了美國五家一級鐵路公司,擁有美國第四大內河港,多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優越的交通條件使孟菲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物流基地,吸引了不計其數的公司來此駐扎,形成了世界聞名的、以航空物流業為主的“孟菲斯模式”。
孟菲斯空港經濟區在產業布局上,充分利用其全球運輸網絡優勢,在空港的東部發展高科技產業走廊,西部發展信息及通訊科技、生物醫藥科技及相關的科研教育設施。機場周邊還融合有科研、加工及制造、倉儲、物流及商務等眾多產業。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物流企業聯邦快遞(Fedex)總部設在孟菲斯,聯合包裹服務(UPS)、敦豪快運(DHL)也都在此設有分支機構。2014年,孟菲斯機場貨運吞吐量為425多萬噸,航空相關業務占孟菲斯經濟和就業的95%以上,孟菲斯地區超過一半的商業活動與機場相關。
孟菲斯國際機場是典型的航空物流產業驅動空港經濟區發展的模式,它依托完善便利的交通體系和地理位置優勢,發展多式聯運,通過諸如聯邦快遞等核心物流企業,在機場周圍形成以物流為核心的產業園區,從而帶動了空港經濟區的全面發展。
(二)物流商務并重的“法蘭克福模式”
法蘭克福國際機場是德國最大的國際機場,也是歐洲重要的航空客運和航空物流中轉中心,不但北歐的很多航班要經此地轉機,而且物流、信息流等也都要在此中轉。為此,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建設有物流園區和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能確保德國制造的產品通過航空運輸及時派送到世界各地,由此形成了以物流商務產業并重發展的“法蘭克福模式”。
為發展航空物流與運輸業,法蘭克福國際機場首先積極做大航空客運市場,以航空客運帶動航空物流和航空運輸的發展,并努力滿足諸如漢莎航空等在內的大型航空公司的發展需求,為其建設更寬闊的滑行道、機坪空間等。2014年,法蘭克福機場以旅客吞吐量5300萬人次成為歐洲第三大繁忙機場、全球第七大繁忙機場,并以213萬噸的貨運吞吐量列歐洲機場第一名。目前,機場擁有129家航空公司飛往112個國家304個機場的定期航班,擁有29家航空貨運公司飛往44個國家88個機場的貨運航班。
法蘭克福國際機場附近有500多家企業,超過6萬人在此就業,年均超過1500萬人的觀光客和3500萬具有購買力的消費群體生活在周邊。為此,在做大航空物流運輸產業的同時,空港經濟區也不斷開發商務產業,已經規劃在占地35公頃的生態綠地中建設貿易中心、會展中心等,形成了典型的物流商務并重的空港經濟區產業發展模式。
(三)休閑旅游業為主的“仁川模式”
仁川國際機場創建于2001年,位于韓國永宗和龍游兩島之間60平方公里的人工填海地上,是韓亞、大韓航空的基地,天合聯盟的東北亞樞紐。仁川空港由松島、青蘿和永宗三個島嶼組成,獨特的空港位置塑造了以休閑旅游業為主的“仁川模式”。
仁川空港經濟區內,松島以國際商務、研發、教育、文化、居住等功能為特色,目的是把其打造成韓國最大的尖端商務城市。青蘿重點建設外籍員工居住區,及相應的休閑娛樂配套設施。永宗島是機場樞紐所在地,在發展航空物流的基礎上,結合海水環繞的優越環境,重點開發休閑、旅游產業;同時,為了增加航空貨運服務功能,建立了近300萬平方米的自貿區,吸引有實力的物流公司和企業進駐。2014年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為4500萬人,貨物吞吐量256萬噸,貨運量全球第四、亞洲第三。
當前,仁川國際機場制定了“五角空港”的發展策略,把未來的機場定位為集“航空港、海港、信息港、商業港、休閑港”等為一體的經濟發展港口,并希望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及一流服務的提供將機場建設成為東北亞的樞紐港。
(四)產業多元化綜合的“史基浦模式”
史基浦機場位于阿姆斯特丹城西南部,是荷蘭皇家航空、法荷航空等的基地,同時也是史基浦火車站所在地,擁有近300個直航目的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史基浦機場樹立了匯聚人流、物流、展覽、觀光以及娛樂商貿一體化“國際空港城”的形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多元綜合的“史基浦模式”。
史基浦機場是歐洲物流集散中心,機場周邊建有20多個產業園區,吸引了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建立分支總部或機構,并有數千家各種類型的企業入駐,包括聯合包裹服務(UPS)、敦豪快運(DHL)、聯邦快遞(FedEx)、TNT快遞、日本通運(Nippon Express)、嘉里物流(Kerry Logistics)等。機場地區的物流規劃核心是“多式聯運”,推廣ACT戰略(Amsterdam Connecting Trade),即“阿姆斯特丹連接貿易”。波音公司在機場地區建立了歐洲零部件中心,每年有7萬多件零部件通過這里運往歐洲大陸,機場地區作為多式聯運的樞紐為其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
史基浦機場商務區也被譽為“歐洲商業界的神經中樞”。優利系統、三菱BMC軟件等都在此設有區域總部、供銷及研發中心等。機場的零售業也聞名全球,史基浦機場的商貿經營理念是“都市有什么,機場就有什么”。同時,機場的房地產業也吸引了大量企業和商務休閑酒店入駐,并建有酒店、高爾夫球場等休閑娛樂設施。2007年9月,史基浦機場與中國Chinamex等企業簽訂協議,規劃興建容納1500家中國企業的中國貿易展覽中心。此外,機場周邊還建設有多個產業園,重點發展IT、航空航天制造等產業,形成了典型的產業多元化、綜合性發展模式。
(五)工業園區為主的“北京模式”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一些企業自發聚集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周邊區域,利用機場附近良好的基礎設施和郊區相對低廉的成本優勢,構成了北京空港經濟區最初的經濟單元。1993年,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順義政府圍繞機場規劃了林河經濟開發區,并提出“依托機場、服務機場、大力發展空港口岸經濟”的思路;1994年,在機場西側規劃空港經濟區;2000年,在緊鄰機場西側建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區。
2001年,機場旅客量突破2000萬人次,順義政府又提出“空港國際化、全區空港化、發展融合化”的發展思路,并于2002年提出了建設空港物流基地和汽車生產基地的規劃,空港經濟發展體系和產業布局初步形成。2004年,旅客量突破3000萬人次,當地政府又提出“依托機場、服務機場、發展臨空經濟”工作思路。2006年,北京市明確提出開發建設臨空經濟區,并將其確定為北京市重點發展的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2007年,旅客量突破5000萬人次,政府又提出“進一步壯大和鞏固臨空經濟”的工作思路。2008年7月,全國第一家直接依托空港口岸設立的綜合保稅區——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準。
目前,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逐漸形成了“一廊(溫榆河生態走廊和機場南側市政用地周邊防護綠帶構成的綠化生態走廊)、二帶(機場兩側的兩條規劃建設控制帶)、三園(空港工業園、物流加工產業園、機場配套產業園)、四區(臨空商務核心區、臨空商務拓展區、保稅物流中心區和溫榆河居住區)”的產業布局結構,形成了以現代物流、現代制造、航空、高新技術、會展等為代表的空港經濟區產業園區集群。
(一)獨特的區位優勢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所在地鄭州市是國家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位于中國中部,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發達,且在地理位置上承啟東南,連貫南北,在空間上地域開闊、航空條件好,綜合交通便利,適宜開展聯程聯運,再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商貿基礎,具有發展航空客運和航空物流運輸業的獨特優勢。
河南目前鐵路通車里程達4800多公里,鄭州市作為全國重要的鐵路、公路樞紐城市,隨著鄭萬(鄭州-重慶)高鐵的開工建設和鄭合(鄭州-合肥)高鐵的獲批立項,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鐵路網正逐步形成。此外,河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5800多公里,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鄭州是國家陸橋通道和京廣通道交匯節點,長期以來承擔著全國客貨運輸集疏中轉的重要任務,素有“中國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譽。國際航空發展實踐表明,如果運輸距離1000公里范圍之內,陸路成本(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相對較低,而民航按照平均每小時700公里的速度計算的話,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中心、半徑為1000公里(約1.5小時的航程)的范圍,可輻射涵蓋60%以上的國內主要城市和人口。
伴隨著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工程的完工和T2航站樓的投入使用,以及鄭州高鐵南站和機場輕軌的即將完工,以機場樞紐為核心的方便快捷、陸空零距離銜接的立體綜合交通體系逐漸形成,發達的交通體系為鄭州航空港經濟區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注定其有著國內其它機場樞紐或空港經濟區難以比擬的區位優勢。
(二)良好的產業基礎
空港經濟區的建設,航空運輸和航空物流業是基礎。鄭州機場的航空貨運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城市,開通的航線數已達161條,其中28條為全貨運航線,吸引了包括UPS聯合包裹航空、盧森堡貨航、阿塞拜疆絲綢之路西部航空、俄羅斯空橋等在內的多家知名國際航空公司的入駐,航空貨運網絡已覆蓋全球,鄭州機場已經成為亞太航空運輸的物流中心。
空港經濟區的發展,也依托于大量的航空偏好性產業在樞紐機場周邊的聚集。鄭州航空港經濟區在此方面已具備了良好的產業基礎。以富士康鄭州科技園為核心,已逐步形成了以酷派手機產業園、中移動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基地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2014年,鄭州航空港經濟區實現智能手機產量1.43億部。2015年1-8月,智能手機產量達1.1億部,同比增長22.1%,實現產值1082億元,同比增長33.7%,約占全球智能手機供貨量的八分之一。其中,非蘋果手機產量為3869萬部。目前,航空港區已引進手機整機及配套企業119家,已形成了強大的智能手機和電子信息產業基礎。
(三)豐富的人力資源
河南作為一個人口大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達2000萬,每年向省外輸出勞動力超過千萬,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回流,這部分富余勞動力將是鄭州航空港經濟區產業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來源。同時,河南勞動力成本低廉,尤其是在沿海地區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這些優勢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河南擁有129所普通本??聘咝#?01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27萬,他們接受過系統的訓練,可塑性強,而且隨著空港經濟區的發展,許多高校也開始轉變辦學思路,圍繞空港經濟區的產業需求培養人才。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大學畢業生將為空港經濟區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支持。
空港經濟區的發展也離不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雖然河南這方面的人才相對匱乏,但隨著“中國鄭州航空港區引智試驗區”的成立,高端人才引進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聘請了“航空大都市模型”的創立者卡薩達為首席顧問。同時,為促進生物醫藥和金融業發展,已聘請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張丹為生物醫藥產業顧問、湯曉東為金融業顧問。2014年發布的《關于建設鄭州航空港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若干意見(試行)》也提出,將從股權期權激勵、創業成果孵化、住房保障等方面為人才引進提供支持和政策優惠。
充足的勞動力,再加上一批行業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已成為吸引眾多國際知名航空公司和物流企業入住,并助力鄭州空港經濟區飛速發展的重要資源基礎。
(一)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多式聯運是指利用集裝箱技術、采用兩種及以上的交通工具(海、陸、空),實現貨物的連貫運輸的一種新物流組織方式,它打破了過去單一交通工具運輸方式的局限性,能夠大大提升物流運輸的效率,并降低貨物的時間和物流成本。當然,多式聯運的開展必須依賴于綜合交通體系的建立,以能夠實現貨物的無縫銜接。隨著鄭州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的竣工投入使用,通達全國主要城市和歐、美、亞的航線網絡的日趨形成,鄭州的區位和交通樞紐優勢日益凸顯出來,這為鄭州航空港經濟區發展多式聯運提供了現實基礎和發展空間。
為此,鄭州空港經濟區要加快建設一體化運輸樞紐的步伐,構建設施先進、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航空貨運集輸系統,形成以鄭州機場為核心,輻射八方的鐵路、公路航運網絡;還要盡快建立集合航空、鐵路、公路三個系統的統一管理部門,減少多頭管理的弊端,為構建便捷、順暢的綜合運輸管理體系,實現資源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礎。
(二)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積極發展航空偏好型產業
鄭州航空港經濟區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依托河南的物流運輸、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制藥、食品加工和電子電器等產業發展基礎,正以航空貨運為突破口,積極發展航空偏好型產業。
鄭州綜合立體化交通的快速發展,空港經濟區航空物流業已經開始聚積。UPS、順豐、普洛斯、中國郵政等近50家大型企業已經入駐;澳洲活牛、三弦集團等8個冷鏈物流項目和DHL等4個航空物流項目的即將入駐。然而鄭州航空港經濟區的物流業與國際知名空港經濟區——如孟菲斯、法蘭克福、史基浦等相比,還有極大的差距。鄭州空港經濟區應繼續加強與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的合作,建設物流園區,引入更多的國內和國際知名物流企業在此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形成產業聚集優勢。同時,應結合鄭州以及河南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食品、農產品等特色航空運輸物流產業。
航空制造產業是最具科技含量而我國又尚未全面涉足的高端產業,鄭州航空港經濟區應以河南的裝備制造產業為基礎,充分利用世界航空產業轉移這一有利時機,積極承接航空制造業的轉移,在更大范圍、更高程度上參與國際資源的優化配置。重點是與國外知名航空制造企業合作,利用河南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優勢,逐步引進和發展航空維修業,并利用產業轉移機會積極承接發展航空制造業;同時,引導和鼓勵本地航空制造類企業(如新航集團、鄭飛集團等)進入空港經濟區,并提倡航空偏好型的電子電器和裝備制造業在空港經濟區投資設廠;積極發展與航空維修和航空制造相關的新興材料產業,把鄭州航空港經濟區建設成為航空制造業產業基地。
(三)融合傳統產業,積極發展高端服務業
航空產業不同于傳統產業,其對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也顯得更為迫切,這是由于不論是高端的航空航材制造業,還是航空設備維修業的發展,都需要服務業的發展作為保障,而且航空客運和航空物流本身就是服務業的最直接的體現。此外,由于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樞紐機場周邊的匯集,本身也為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鄭州空港經濟區要充分利用自身現有的傳統產業基礎,通過產業融合的方式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建設和完善會展基礎設施,以便能夠定期舉辦全球性的通用航展、航材設備展會、航空技術發展論壇、航空偏好型產業博覽會等,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高端航空展會、論壇或博覽會品牌。要以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為基礎,以自貿區的申報和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和跨境貿易業務,建設全國重要的跨境物品采購集散中心。要依托鄭州的區位優勢和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為契機,積極發展與航空經濟相關的航運保險、金融租賃、貿易融資和離岸金融等業務?!?/p>
[1]Weisbrod,G.E.,Reed,J.S.& Neuwirh,R.M.Airport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C]. PTRC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ference,Manchester England,1993.
[2]盧瑞,趙振杰,郭海芳.現實基礎助推夢想起飛[N].河南日報,2013-04-11.
[3]王文龍.世界航空工業的產業轉移趨勢與我國承接措施[J].現代經濟探討,2008(6):61-63.
10.3969/j.issn.1003-5559.2016.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