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再福 陳蓉 閩南師范大學
福建自貿區對臺跨境電子商務創新與實施辦法
■陳再福 陳蓉 閩南師范大學
跨境電子商務是分屬不同關境的經濟主體利用網絡電子交易平臺進行線上交易、線上支付和線下物流配送的國際貿易活動。近年來,這一新型國際貿易方式日漸成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內容和載體。自2015年4月21日掛牌后,福建自貿區抓住先行先試機遇,充分發揮對臺優勢,在電商平臺、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物流配送等方面不斷推出創新舉措,對臺跨境電子商務迅速發展。但是,福建自貿區對臺跨境電子商務也面臨諸多挑戰,亟待進一步加快體制和機制創新以促進其健康發展。
(一)構建兩岸跨境電子商務平臺
“福建·平潭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由兩岸共同打造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其設立和發展對促進兩岸電商合作、擴大閩臺貿易具有重要意義。掛牌以來,平潭片區陸續推出多項開放措施,如允許臺資在區內設立合資或獨資企業提供在線電子商務服務,對區內臺資電子商務企業辦理ICP(網站經營許可)資質許可參照內資企業同等條件等。2015年3月,福建跨境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通過統一海關、國稅、工商、檢驗檢疫、外匯等跨境電子商務監管平臺的接入標準與數據規范,跨境通不僅可以幫助跨境電子商務及相關企業和商品在“單一窗口”注冊備案和數據統計查詢,而且還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報關、報檢、辦公、倉儲、物流、結匯、退稅和融資等專業服務與解決方案。除了自建平臺外,福建自貿區也積極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2015年5月福建自貿區與亞馬遜合作,通過亞馬遜“中國臺灣館”推出了約500個臺灣特色品牌、5000多種高質量商品。此外,福建自貿區還與阿里巴巴開展戰略合作,推動天貓國際、支付寶、菜鳥物流等平臺與平潭跨境通對接,以對臺貿易為重點,開展“直通臺灣”的跨境電商戰略合作。
(二)改進通關便利化措施
福建自貿區為兩岸跨境電子商務“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貿易便利化措施,推出了簡化CEPA及ECFA原產地證書提交需求,放寬了直接運輸判定標準以及對臺原產地證書核查機制等多項創新舉措。其中,簡化后的CEPA及ECFA原產地證書提交需求規定,進口貨物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在申請享受優惠關稅待遇時無須提交原產地證書原件,通過出口方傳輸的原產地證書電子數據,海關也可以直接辦理相關手續。放寬直接運輸判定標準則突破了ECFA項下進口貨物經第三方中轉時需提交直接運輸規則證明文件的硬性規定,海關可采用驗核集裝箱號等方式判定中轉貨物是否符合直接運輸要求。對臺原產地證書核查機制減少了證書報送海關總署的審批環節,海關總署專項授權福州原產地管理辦公室統一開展ECFA項下原產地證書的核查。上述貿易便利化措施實現了閩臺、閩港、閩澳間海關原產地證書聯網的無紙化通關,節約了相關證明文件的寄送成本和時間,使享受關稅優惠待遇貨物的平均進口時間大為縮短,提高了CEPA及ECFA項下進口貨物的通關效率。
(三)創新檢驗檢疫監管模式
在檢驗檢疫監管方面,福建自貿區建立了更加高效便捷的監管模式。對于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進出口企業、電商平臺企業、倉儲企業及其經營的商品,采用備案——統一申報——集中查驗——分批核放——事后監管模式。根據這一監管模式,進出口企業首先向檢驗檢疫機構備案,然后由代理商或進出口企業統一申報并經檢驗檢疫部門實施集中查驗,代理商或企業確定訂單信息后分批核放,檢驗檢疫部門予以事后監管。對于有訂單信息的零售出口和直郵進口電商商品,實施集中申報、集中查驗、集中放行的便利措施,海關除必要的檢疫外,不實施品質檢驗和驗證管理。此外,對于無訂單信息的入境商品實施集中檢驗、分批核放,海關可以采信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證書或檢驗報告??缇畴娚虣z驗檢疫監管模式力求風險可控制、質量可保證和責任可追溯,實現了安全衛生基礎上的便捷高效。
(四)開展對臺海運快件業務
福建自貿區掛牌成立以后,啟動對臺海運快件業務,為兩岸跨境電商開啟快捷通道。目前,閩臺海運快件采用集裝箱運輸,通過在平潭與臺灣之間往返的“海峽號”和“麗娜號”高速客滾輪運載。高速客滾輪從臺灣西海岸港口出發,僅需3至5個小時就可到達廈門或者福州。對臺海運快件業務不僅增加了快件運載量,而且具有“空運速度,海運價格”的優勢,運輸成本比空運降低了40%以上。此外,福建自貿區還將兩岸海運快件平臺與海關、國檢等監管系統以及臺灣關貿網對接,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提前備案”方式,簡化通關和檢驗檢疫程序,使整體通關物流速度大為縮短。
(五)啟動跨境電商直購進口業務試點
“直購進口”屬于B2C模式,境內消費者通過與海關聯網的跨境電商平臺下訂單,電商企業將電子訂單、支付憑證、電子運單等實時傳輸給海關后,通過國際物流將商品配送到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監管場所清關?!爸辟忂M口”模式中,電商企業、物流企業均須經過海關和檢驗部門的“雙認證、雙把關”,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可按照平臺規定途徑退換貨。因此,與傳統“海外代購”和“海淘”模式相比,“直購進口”模式有效規避了“海外代購”和“海淘”模式的交易風險。2015年7月30日,平潭片區正式啟動跨境電子商務直購進口試點工作,通過福建跨境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臺灣關貿網路集團與華岡物流的共同合作,一批包括保健品、化妝品、嬰兒用品和休閑食品的貨物搭乘“麗娜號”從臺灣出發,在一天之內順利完成通關手續。此外,福州片區和廈門片區也先后啟動對臺跨境電商直購進口業務試點,擴大對臺灣商品的進口規模。
除上述做法外,福建自貿區還在物流、產業園區以及電商企業扶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舉措。
(一)通關成本仍然較高
目前,兩岸電子商務以B2C、C2C方式下的小額跨境電子商務為主,具有批量小、批次多、訂單分散、采購周期短等特點,物流模式主要采取郵政物流和快遞物流。為減少通關環節的影響,采用快遞物流的跨境電商大多委托貨代公司代為通關,在通關過程中面臨涉及中介費用較高、申報征免稅手續繁雜等問題。除了通關環節發生的費用外,通關時間也是影響跨境電商通關成本的主要因素。據統計,若貨物通關時間縮短2~3天,則企業物流成本可降低10%以上。然而,由于目前兩岸在貨物通關方面沒有互通訊息,這也客觀上延長了辦理通關手續所耗費的時間,給跨境電商企業帶來了較高的通關時間成本。
(二)退稅難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福建自貿區采用“清單核放、定期申報”模式,海關通過電子訂單、電子支付憑證、電子運單與報關清單的自動比對,定期匯總清單數據形成一般貿易報關單,當海關認定貨物、物品申報清單可以作為出口憑證的情況下,就可以為企業辦理結匯和退稅。但是,由于跨境電商貨物具有采購“碎片化”和渠道“多樣化”特性,退稅手續繁瑣且時間冗長,一般企業退稅時限至少在20個工作日以上,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此外,B2C方式下出口主要以郵遞和快件為主,郵遞渠道個人物品清關沒有報關單,快遞渠道的報關一般由貨代公司承擔集中報關,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只能取得物流運輸單,由于沒有相應的報關單作為合法憑證,許多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無法向海關進行出口申報,也享受不到一般貿易企業的出口退稅。而難以享受退稅,已成為跨境電商出口面臨的一個瓶頸。
(三)跨境支付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兩岸跨境支付主要通過境外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國際卡組織合作的國內銀行和境內第三方支付機構來進行。目前,國內已有22家企業如銀聯、支付寶、拉卡拉、通聯、快錢、財付通等獲得了跨境支付業務牌照,可以通過銀行為小額電子商務交易雙方提供跨境互聯網支付所涉及的外匯資金集中收付及相關結售匯服務。不過,國家外管局、國家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等還沒有出臺與之相配套的系統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相關法律監管存在空白,以交易真實性審核為例,第三方支付機構對用戶的管理一般通過密鑰、證書等保密工具進行認證,而沒有實行嚴格的身份審查,這導致監管部門對交易真實性審核存在難度。此外,由于現金流轉不需要依托銀行體系,第三方支付平臺也面臨被不法分子利用來進行跨國洗錢、套取外匯等風險。
(四)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凸顯
兩岸法律不同且差異明顯,各自的信用管理體系不能很好應用到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再加上跨境電子商務本身所具有的網絡虛擬性和信息不對稱性,信用風險在兩岸電子商務中開始凸顯。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和完善的法律制約、信用中介服務落后和部分電商企業缺乏信用意識,時有發生的假冒偽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產權等事件,已成為兩岸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隱患。另一方面,由于貨不對板、物品損壞、物品延誤或者丟失等原因,跨境電商企業也面臨買家拒付的風險;此外,網上交易欺詐、買家惡意拒付等則會給電商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一)改進兩岸通關便利化合作機制
福建自貿區應積極探索與臺灣在貨物通關、貿易統計、原產地證書核查、檢驗檢測認證、資訊互換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首先,設立統一單位和聯絡員制度開展對口接洽,在事前報關、事中征稅和單證遞交以及事后稽查等監管領域實現兩岸海關機構的常態化和制度化協調。其次,建立監管數據和信息歸集的交換和共享機制,探索兩岸在海關、商檢以及相關單證方面的互認互通機制,逐步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和執法互助。
(二)完善對臺跨境電商小額貿易管理方式
在現有“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管理模式基礎上,協同海關、檢驗檢疫部門、國稅、外匯管理局等部門進行制度協調與創新,放寬對臺跨境小額貿易在通關、報檢、倉儲配送等方面的政策限制,簡化通關程序。同時,加快“智慧口岸”建設,研究開發對臺跨境電商小額貿易通關管理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智能化通關水平,使跨境電商企業可以通過向海關提交訂單、支付、物流等電子信息和電子數據來完成進出口申報。完善閩臺海運快件和小額跨境電商貨物的口岸管理平臺,為跨境電商提供“單一窗口”辦理企業備案、申報、征稅、查驗、放行等通關流程,實行更加集約和高效的通關模式。
(三)簡化出口退稅流程
2015年6月20日,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第五條明確指出,要繼續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退稅或免稅政策??紤]到跨境電子商務的購銷特點,有必要為跨境電商企業制定專門的出口退稅實施辦法,設計并完善相應的退稅申報系統,簡化數據采集上傳、票據核對、退稅稅款發放等退稅業務流程,最大限度縮短退稅時間,使跨境電商企業可以順利完成退稅流程并獲得收益。
(四)規范第三方支付平臺
首先,積極引進獲得跨境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支付試點,通過風險備付金定存、商戶資金第三方銀行托管等方式,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控制系統,防止發生支付危機。其次,建立第三方支付實時監控信息系統,采集、分析和追蹤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數據,對違規操作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及時進行查處。最后,第三方支付企業要建立健全的自律機制,嚴格審核用戶的身份信息、業務范圍和交易記錄等資料,監控大額及可疑的交易記錄,定期向相關部門提供交易信息,配合政府防范非法外匯倒賣和洗錢等活動。
(五)做好資質和信用審查
在兩岸跨境電商信用體系建設中,一是要有效利用跨境電商信用平臺,鼓勵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升級信用保障體系,加強對買家和賣家的信用審查,通過企業認證、交易評價反饋、退換貨、貨款賠償、信用擔保、拒付保障等方式解決跨境電商面臨的信用風險問題。二是建立兩岸互認的電子商務信用指標體系和監管規范,交換執法信息,共同打擊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和盜取消費者信息等違法行為。三是構建兩岸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公共服務平臺,對跨境電商企業實行誠信分類管理,為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公眾提供跨境電商企業的信用記錄,從而起到督促其履行法定義務和誠信經營承諾的作用。▲
10.3969/j.issn.1003-5559.2016.01.017
本文系2015年度福建省計劃規劃項目(FJ2015B03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