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歐
[摘要]作為時間跨度達15年之久,主要演員與導演都經過了更替卻依然經久不衰的系列電影,《速度與激情》可謂創造了當今影壇的奇跡。細究其脫穎而出的原因,主要在于主創們對“速度”與“激情”的雙重開掘,而成就這兩點的正是電影的視覺空間。電影中的空間層次分明,各具特色,或是奇崛大氣的公路空間,或是繁華喧鬧的城市空間等,均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和趣味性。文章從城市空間、異域空間、公路空間三方面,分析《速度與激情》系列的視覺空間。
[關鍵詞]《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視覺空間
《速度與激情》(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系列電影從2001年至今已經推出了七部,由于其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票房與口碑,電影已經成為環球影業最為耀眼的招牌系列電影,還有繼續拍攝下去的可能。作為時間跨度達15年之久,主要演員與導演都經過了更替卻依然經久不衰的系列電影,《速度與激情》可謂是創造了當今影壇的奇跡。細究其脫穎而出的原因,主要便是在于主創們對“速度”與“激情”的雙重開掘,而成就這兩點的正是電影的視覺空間。在電影中,導演選擇了最接近觀眾生活的賽車主題,然而卻借此將現實空間陌生化了,電影中的空間層次分明,各具特色,或是奇崛大氣的公路空間,或是繁華喧鬧的城市空間等,均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和趣味性,推動著情節的發展,使不同環境下的賽車呈現著不同的情態。
一、《速度與激情》系列中的城市空間
城市空間首先為影片中的警匪對抗提供了背景。電影中主人公多米尼克·托雷多是洛杉磯飛車黨的老大,在一次次街頭賽車中逐漸欣賞起自己的手下布萊恩,不料布萊恩卻是FBI洛杉磯分局的臥底警探。在身份暴露后,布萊恩開始了對多米尼克的追捕,兩人在洛杉磯的高樓中你追我趕,身手敏捷且大膽的多米尼克為了甩開布萊恩不斷從一座高樓的樓頂跳向另一處樓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粉身碎骨,而執著的布萊恩則窮追不舍,絲毫不顧及個人安危。除了在樓宇間飛馳跨越外,多米尼克還善于利用人流擁擠的街道,在車流、小巷之中忽隱忽現,利用布萊恩不敢在鬧市區開槍的弱點迅速擺脫了對方。這一段導演運用多鏡頭迅速切換視覺空間,使觀眾始終將注意力集中在窮追不舍的布萊恩和游刃有余的多米尼克身上,調動起觀眾的好奇心,如若將空間設置在曠野之中,則畫面的變化余地不大,觀眾很容易感到場面的單調。
此外,城市空間也同樣是主人公們進行飆車的場所,例如,在《速度與激情6》中,肖恩開了一輛人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翻轉車”,該車能夠利用自己鏟子一般的頭部將其他人的車子迅速掀飛,這是與肖恩摧毀一切的性格相匹配的。肖恩正是開著這輛翻轉車在城市道路之上左沖右撞,一輛輛汽車在勢不可當的翻轉車面前被翻得仰面朝天,讓多米尼克等人防不勝防。肖恩本人自私冷酷,毫不顧及他人安危,因此將他操作翻轉車與主人公們展開追逐的戲放在城市空間中無疑更能表現出肖恩的破壞性。
又如,在《速度與激情7》中,多米尼克和布萊恩在阿布扎比時遭遇追殺無路可逃,此時他們位于酒店高達300米的2號塔中,離地面有40~50層的高度,于是多米尼克不顧布萊恩“汽車不能飛”的叫嚷,駕駛著咆哮的紅色萊肯超跑沖破卓美亞阿提哈德塔豪華酒店的墻,在敵人的機槍掃射中從酒店的玻璃中飛出,再飛入對面大廈的玻璃幕墻中。更絕妙的是,由于兩人發現車竟然沒有剎車,于是在無法控制速度的情況下如此連續穿越3座摩天大樓,導演特意對此用了慢鏡頭,夕陽之下的飛車場景給觀眾帶來了震撼無比的視覺享受。該跑車能以不到三秒的速度加速到60邁,正如多米尼克見到這臺車時忍不住說:“把野獸關在籠子里,太悲哀了。”因此他將“野獸”釋放出來。阿布扎比位于擁有大量石油財富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跑車與當地屹立在沙漠之中金碧輝煌的城市空間的繁華、人們一擲千金的氣概相得益彰,夕陽與金色的大廈、閃光的鍍金車身融為一體,更加襯托出多米尼克行為的瘋狂。另一方面,這種全球限量的跑車成為多米尼克和布萊恩的救命恩人亦是與當時的空間環境相符合的,盡管在《速度與激情》中主人公們也曾駕駛過不少昂貴的跑車,但是無一能與萊肯超跑比肩,這輛車燈貼滿白金、鉆石的車毫無疑問屬于當地的富豪(電影中暗示是約旦王子的私人藏品),正是因為車的價值昂貴而為了防盜有意不設剎車功能,因此停在這座酒店之中作為身份與財富的展示,而不是停在路上或車庫之中,這才恰好為多米尼克與布萊恩所用。而卓美亞阿提哈德塔酒店正好又擁有五座200米以上的高塔,這才在物理學的意義上為主人公的逃離創造了可能。
二、《速度與激情》系列中的異域空間
異域(非美國本土)空間對于《速度與激情》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速度與激情》系列是純粹的好萊塢商業電影,它既不是傳播美國深層文化的載體,也不是一個負載著宣揚美國某種文化價值觀任務的符號。因此,《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是不必堅守美國本土進行拍攝的。它的拍攝與發行目的都是盡量在激烈的電影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票房收益,而其所針對的觀眾群也是以北美觀眾為主體,包括世界其余地區的觀眾的。[1]對于當代絕大多數觀眾來說,由于工作壓力的加大,生活節奏的提速,他們走進電影院的最大目的便是獲得快樂與放松,在銀幕上領略一個有別于平庸乏味日常生活的世界,這也正是好萊塢商業電影得以復興的重要原因。
《速度與激情》中所包含的兩大元素,一為警匪片所特有的打斗元素,一為能令人血脈賁張的飆車元素,這些都有助于觀眾釋放身心壓力。除此之外,主人公們走出美國,異域空間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是陌生的,本身就能提供給觀眾不一樣的神奇風光。如前所述,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兩面臨海、一面是沙漠的風光以及其背后的人文、種族文化,就能激起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情緒,加之主人公們在世界的其他地區繼續打斗與飆車,將更進一步提高觀眾的新奇感。[2]此外,異域空間也是電影吸引外國觀眾的噱頭,因此在《速度與激情》之中,觀眾還能夠看到大量的異域風土人情,如歐洲的西班牙、倫敦,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巴拿馬、多米尼加、巴西、波多黎各,亞洲的日本、阿聯酋、中國香港等。
以《速度與激情5》為例,曾經的風云人物多米尼克、米婭和布萊恩決定完成最后一票后就徹底歸隱,而他們選擇的便是政府腐敗、毒販橫行的巴西里約熱內盧。盡管多米尼克表示“這個季節的里約很美”,但當地的復雜情況也決定了他們所要面對的除了當地政府、黑社會以外,還要小心來自美國的FBI追緝人員,無法享受當地的陽光與沙灘。電影中以多個畫面展現了里約熱內盧特有的坐落于半山腰的貧民窟。主人公與美國FBI、當地的黑社會一起在房頂互相追逐,此時臭名昭著的貧民窟密密麻麻排布的平房猶如白色的水泥叢林,而人則淪為陷入獵殺的野獸,這也是符合里約貧民窟毫無法律可言的特色的,觀眾能感受到一浪又一浪的視覺快感。而影片的結尾處,多米尼克與布萊恩駕駛著一輛警用黑色轎車,車后拖著他們生生從墻壁里拽出來的,裝有重達數噸的黃金,銳不可當如流星錘一般的保險柜,后面跟著的則是無數藍色的警車,雙方在里約的跨海大橋上開始了生死追捕,追逐的激烈與橋下平靜的蔚藍大海形成了鮮明對比,帶有一種純機械式毀滅感的暴力美學意味。與之類似的還有《速度與激情6》中的倫敦,電影特意展示了倫敦大橋等當地特有的景物,主人公飆車之際還表現了他們避讓倫敦特有的紅色雙層巴士等。由于倫敦的治安狀況顯然與里約熱內盧有著天壤之別,主人公與敵人的作戰也從單純的黑社會變成面對國際恐怖組織,但異國空間結合超車、撞車、賽車的緊張氛圍,帶給觀眾的觀影愉悅并沒有改變。
三、《速度與激情》系列中的公路空間
相較于并不占優的鐵路而言,美國乃至整個歐美地區具有發達的公路系統。公路空間可以說是《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中最為重要的視覺空間。由于7部電影都以賽車為中心,寬闊平坦,且沿途具有特殊自然風光,能夠襯托出人物狂野個性的公路自然就成為敘事的載體,體現著人與車之間的冒險與征服行為。盡管電影的視聽元素主要都出現在公路空間中,但《速度與激情》并非公路電影,公路空間僅僅占電影中視覺空間的一部分,主人公之所以出現在公路上也很少是出于旅游、遷徙、流浪的需要,而是將公路當成了戰場。[3]因此《速度與激情》與一般公路片的區別就在于,公路電影中,公路承載了尋找自我、追求自由的主人公的命運變化,心靈掙扎。[4]而在《速度與激情》之中,公路更多的是主人公展現身手、獲取經濟利益或生存機會的場所。但是與公路電影相同的是,公路空間不僅僅是展示具有叛逆性格的主人公們驚人車技的場所,同時也是他們心靈成長的空間。他們也正是在公路這一空間中完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對內心的進一步體認,如布萊恩與多米尼克之間的友情正是在一次次飛車追逐中產生并鞏固的。
以《速度與激情4》為例,影片中多米尼克因為要躲避美國警察的追捕,不得不離開了洛杉磯流亡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為了生存,他和伙伴們只好又做起了飛車打劫的生意。在電影的一開始,導演就迅速通過一場搶劫油罐車的飆車戲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多米尼克等人面對的是一臺共有兩截車廂的,裝有140萬美金汽油的掛車。多米尼克先是讓萊迪跳上掛車,自己駕車故意擋在掛車前面,并用對講機與后面兩臺車聯系,然后T先放下掛鉤,在萊迪的幫助下掛走一節油箱,隨后韓也如法炮制,結果就在即將得手之際被掛車司機發現,掛車司機朝多米尼克等人開槍,卻不慎打爆了油箱。此時前方公路就是彎道,掛車司機跳車,還在車上的萊迪面臨著要么墜入深淵,要么隨掛車一起爆炸的風險,千鈞一發之際,她憑借著對多米尼克的信任跳到后者車上,兩人逃過一劫。在影片中,T和韓原本以為跟隨多米尼克是去搶銀行的,不料多米尼克口中的“銀行”就是油車。相對于銀行來說,公路才是多米尼克熟悉的、得心應手的戰場。
又如在《速度與激情6》中,出于創新的需要,導演已經不再滿足于繼續使用普通的交通工具,而是運用了一輛足有60噸重的坦克沖出一輛18英尺長的全密封運輸車,與主人公們展開追逐,這個從天而降的龐然大物無疑讓開著小汽車的人們又驚又懼。坦克是二戰時的“酋長”坦克經過改裝制成的,能達到跑車的速度,任何擋道的物體都被坦克的履帶碾得粉碎,因此坦克得以橫行霸道。考慮到實際操作中的安全因素以及觀影時的視覺效果,這類追逐場景是只能發生在寬闊的公路上的。在電影中,該空間被設置在一條廢棄的公路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公路追逐戰中。觀眾所看到的公路兩側只有灰黃的土坡,坦克揚起滾滾煙塵,并且還配備了武器,坦克手對主人公們展開猛烈的攻擊,橫在公路上方的大橋瞬間爆炸,布萊恩與多米尼克被爆炸產生的漫天飛揚的各種碎片與煙霧包圍,觀眾不由得為兩人的安危而擔心。但在最后,布萊恩等人不僅死里逃生,且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嘆為觀止的場景,讓這輛橫行無忌的坦克翻車。至此,觀眾的情緒達到了最大限度的緩解。只有寬闊的公路才能夠制造出“汽車墳場”的效果,如果不使用公路空間,這一場坦克與汽車的大戰也就無從上演,反派歐文·肖恩敢于劫持坦克的喪心病狂也就無法得到充分的刻畫。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展現了電影技術的神奇以及商業電影在投資、制作乃至發行上行之有效的穩定模式。該系列電影的亮點除了呈現了速度美之外,其配合警匪、飛車主題設置的多樣化的視覺空間也對電影受到觀眾的認可做出了貢獻。電影中的城市空間、異域空間與公路空間都服務于電影跌宕起伏的情節,不斷地制造奇觀化感受,讓觀眾在電影的結構、劇情以及人物表演之外又尋找到了欣賞焦點,在觀影過程中滿足了娛樂與獵奇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朱一樣.從《速度與激情》系列看好萊塢電影工業和商業邏輯[N].東方早報,2015-04-13(A24).
[2] 李曉紅.由《速度與激情》看好萊塢電影商業美學[J].電影文學,2015(09).
[3] 瑪麗·C.貝爾特蘭,趙曉蘭,沙丹.新好萊塢種族性的消解:惟有速度、激情和多元種族方可幸存[J].世界電影,2007(02).
[4] 李彬.公路片:“反類型”的“類型”——關于公路片的精神來源、類型之辯與敘事分析[J].當代電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