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
在今天的創新大潮當中,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構造一個基礎有序的管理環境,人為地構建出一些基本的規范、原則。在此基礎上,不同的創新和創意才能夠發展,乃至實現各自的突破。
幾周前,一位企業家朋友找到我,談及他在2015年企業轉型中的經歷:年初的時候,作為企業的創始人,他把股權和經營權分給了幾個事業合伙人,希望他們能夠主動工作,為公司帶來持續的增長。
可是這一年的時間里,幾位合伙人都無法通力合作,甚至彼此矛盾重重,最終造成了運營的混亂,很多優秀員工相繼離去。
年底的時候,整個公司的業務在自組織模式下并沒有獲得持續增長,他后來不得不將公司的分工再次組合,重新出任公司的執行總裁,回到了自己過去單抓單干的老路上。
這么多人在談互聯網時代的轉型,這么多人在說自組織代表著企業的未來,為什么在他的企業不能實現,到底原因出現在什么地方?
今天看來,過去幾年這些似是而非的、泡沫式、快餐式的理念,正在危害著并不健康的中國企業,也對像我朋友這樣的企業經營帶來了很多困擾,并且一些企業因此走上了畸形的發展道路。
事實上,在中國經濟整體轉型的今天,每一個企業都在苦思冥想轉型突破的道路,對新理念的攝取,新觀念的學習熟讀,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另但是,我們又是一個非常缺乏常識,并且易于盲從的群體,對很多熱鬧的理論并沒有去深究,對這些理論產生的背景以及帶來的效果并沒有認真地剖析。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破除對這些理念的執著,重新對一些問題做根本性的思考變得非常重要。
不可逾越的階段
以我這位朋友的公司為例,他所授權的那些合伙人,在我看來根本不具備事業合伙人的資質。因為任何一個合格的合伙人所具有的資質,不僅僅應該是激情、聰明、闖勁,還需要一些更為基本的信念乃至技能,因為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在真空環境中生活和創業。
在組織中,他是一個需要與別人共同工作的個體,并且他經常需要發揮領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因此,對今天的組織來說,打碎原來的組織模式,創造所謂新的事業合伙人制度,并且采用所謂自組織方式,需要慎重地看一下企業是否經過了合理的發展階段,并且擁有合適的人才。
在我看來,每一個成功的事業合伙人,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基本能力和素質。
首先,應該是社會人。所謂社會人就是具有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和做人的基本原則,這一部分通常是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完成的。
其次,需要的是企業人。所謂企業人就是在企業的組織形態下,他能夠知道如何設定恰當的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并且會協同組織成員共同完成,他要知道如何激勵,如何領導,也要知道如何妥協,如何達成共識。
第三,需要的是職業人。所謂職業人就是要能夠具備基本的職業理念和職業行為。比如對委托人的尊重,對自身領導職責的明確和履行。如果是創始合伙人,他必須是能夠承擔風險,并且承擔最大的領導責任,這些基本的職業素養是不可或缺的。
第四,需要的是專業人。所謂專業人就是在自己所從事的創業或者管理領域,具備足夠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很難想象一個從來沒有做過醫療產品的人,或者對醫療健康知識,以及國家醫藥政策完全不懂的人,可以進入到醫療健康領域里面進行創業和創新。
以上四種基本的素質或者能力,在今天所謂的自組織時代,個體創新時代,或者說的更野蠻一點的失控時代,依舊是必須的。西方國家所傳來的很多新的管理理念,不要忘記是在他們那個完全成熟的市場中產生的,有時候是為了突破,有時候是為了進一步的創新。
信息熵
然而,從香農提出的“信息熵”概念也可以為我們帶來另一佐證。信息論之父香農在1948年所創立的“信息熵”理論,結合熱力學的概念,提出排除了冗余信息后的平均信息量就稱為“信息熵”,這其實就是一種對無序信息數量的描述,信息越無序,其熵值越大。
而對信息的描述,恰恰是一種熵值減低的過程,也就是為信息系統注入能量,進行干預。當注入這些能量和干預,也就是負熵的時候,系統或者信息會變得逐漸有序,極端有序就是熵值為零。
在今天這個創新的大潮當中,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構造一個基礎的信息環境,也就是管理環境。這個基礎的管理環境是負熵,不是無序的而是有序的。這是通過人為的做功構建出一些基本的規范、原則,在此基礎上,不同的創新和創意才能夠發展,乃至實現各自的突破。
信息熵理論的另一位杰出學者喬治·吉爾德曾認為,自由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任何一個所謂的自由市場經濟,并不是政府沒有作為,它的基礎是政府透明,但是清晰的規范營造出一個好的利于創新和發展的環境,減少稅負,減少干預。
在此基礎上,企業才有可能做出各種不同的創新,政府所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個清晰的規范,盡量少的干預經濟。但是沒有規范,或者錯誤規范的社會環境是不利于信息經濟和創新經濟的持續發展的。
這時的負熵,就好像我們中國《周易》中講到“地勢坤”的“厚德載物”,所謂的各種創新想法的蓬勃出現,乃至孵化和持續發展,也就是“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狀態。這兩者是交相呼應,互為存在,缺一不可的。
陰陽哲學的啟發
中國的哲學,來自于《周易》?!吨芤住分兄v,“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就將世界萬物運行的規律統括到兩個對立、包容,同時并存的體系當中,那就是陰和陽的系統。
在我們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很多企業家煥發出的精神正是所謂陽的一面,那就是企業家精神所特有的創新、冒險、打破常規、突破。
但是,不要忘記在一個系統整體中它具有的另外一面也必須同時存在,那就是做事的基礎,包容、道德、規則、秩序。如果用天和地來比喻,天上雖然有雨露,有陽光,如果這個土地是板結的,甚至是有毒的,依舊無法讓種子發芽,并且結出好的果實來。
對一個組織來說,最基礎的運營體系和秩序是必須的,這個運營體系既有組織內所特有的流程、架構、規則、文化,也有與組織外相通的社會價值觀、倫理、道德,乃至于法律約束。很不幸的是,現在的很多企業在這一方面通常很薄弱。
雖然這些年,整個中國的法治環境和群體規則意識在逐漸增強,但是整個社會的秩序、道德、體系的重建,甚至社會價值觀的重新塑造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因此,今天中國的創業和創新,有很多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現象,那就是企業的創業者或者高級管理者不僅要在價值理念、文化和彼此認同感方面達成高度的一致,還要具備基本的管理素養和能力。
有人說,這是一個打破傳統的時代,這是一個顛覆的時代,這是一個重塑的時代。如果被那些企業的常規做法所束縛,我們如何突破常規,如何創新顛覆呢?這些觀念,從今天的潮流看似乎是對的,但是拿到每一個企業運行的實際當中來看,往往站不住腳。
因為你沒有基本的規范,基本的架構,基本的管理,所謂的顛覆也是沒有基礎的。就好像每年春天到來,陽光雨露充足的情況下,即使很好的種子,也一定要在一個良好的土壤上才能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