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巴真府是泰國的一個府,位于東部地區。在泰國,府屬于一級行政區。泰國有75個府和唯一的府級直轄市曼谷。
過去,巴真府曾是一個繁榮的城鎮,美麗的瀑布和運河曾深受冒險家的歡迎。如今,它則深受企業家們的歡迎,許多企業在這里設有工廠,來自中國的海爾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家。
搶占一席之地
在泰國設立工廠,是海爾國際化戰略的其中一步。自上世紀90年代末始,進入“國際化戰略發展階段”的海爾集團,開始全力進軍海外市場,并創新性地提出了“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戰略,地處東南亞的泰國自然成為其要考察的對象。
2002年,海爾進入泰國進行市場調研,在泰國市場開始銷售“海爾牌”的產品。最初的試探性銷售并沒有帶來理想的預期,與當地一家公司合資的方式也對公司的發展策略帶來了牽制。
于是在2007年公司新戰略的指引下,海爾正式成立“海爾電器(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泰國”)作為自己的銷售公司,并在同年收購了三洋環球電器有限公司的冰箱廠,成立“海爾泰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的研發和制造。
對于海爾而言,邁出走向東南亞的這一步其實不難,但要想在這里扎穩腳跟,并在市場上搶得一席之地卻并不容易。
一直以來,泰國對“中國制造”似乎并不認可。2009年8月,當時新上任的海爾電器(泰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一定清晰地記得,他在走進一家超級家電賣場時看到的那一幕:一臺老式的海爾玻璃門冰箱,孤零零地被人遺忘在角落里。外觀款式和功能都與主展位的韓國、日本冰箱差了一大截。
再看當時泰國海爾的銷售公司,一片慘淡,員工已經走了一半,月銷量不到2000臺,客戶只剩下35個。市場的競爭要比想象中更激烈,日本家電企業已在泰國市場主導了40年,三星和LG這兩個韓國品牌則牢牢占據著高達60%的洗衣機市場份額。
在一番考察和思索后,企業在差異化上找到了出路,明白了銷售離不開品牌和產品這兩條大腿。
日韓品牌承諾產品一年保修,海爾就提出三年保修,用服務換取用戶認可。為讓產品能受歡迎,他們根據市場調研,推出迎合當地用戶需求的芳香洗衣機和零水壓洗衣機,并通過8萬多次的測試來驗證產品質量,才陸續打開市場。
站穩泰國市場
2008年,海爾泰國的冷柜/飲料柜生產線投產;2009年,空調生產線投產;2010年,冰箱產銷量突破100萬臺;2011年,海爾集團第一億臺洗衣機在泰國下線;2012年,洗衣機新產品Care&Clean上市,涉足高端市場;2013年,擴建冷柜工廠;2014年,銷售渠道擴展到300家;2015年,建立新電子商務平臺“Finggo”。
目前,海爾已在泰國實現冰箱、冷柜和洗衣機等多家工廠的本地化生產,除滿足泰國本土需求外,還出口到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并銷往中東、非洲、澳洲、南美等多個地區。
特別是中東市場,海爾泰國已擁有相當高的口碑和質量。海爾電器(泰國)有限公司總裁楊笑林說,“出口中東,必須有‘made in Thailand的標簽。中東特別喜歡用泰國的產品,他們認這個,即使加價10美元也愿意買。”
作為最先進入泰國的中國家電企業,海爾正一步步地在泰國站穩市場,但泰國這個完全開放的市場,依舊是全世界家電品牌最齊全、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從日韓品牌到歐美品牌,市場的競爭依然激烈。日本品牌和韓國品牌依然占據著市場份額的前兩位,但海爾與它們市場占比的差距則在不斷縮小。
目前,海爾約占泰國空調市場5%的市場份額,冰箱和冰柜的市場占比約排在第七、八位,但與排名靠前的差距不大。2012年,冰箱和洗衣機的銷量曾分別居市場第五位和第六位。
據楊笑林介紹,僅冰箱市場,現在泰國就有20余家,基本是一個“血拼”的狀況,市場份額都差得不是很大,沒有絕對的老大。同時,他覺得“文化的融合仍是比較艱難的。企業來了之后,當地人關注的是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只有他們自身的生活有了改善和變化,企業也才會越來越被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