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
(新鄉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
當代山水畫構圖形式淺析
徐銘
(新鄉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構圖又稱作為章法,布局,現在叫做構圖,構圖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山水畫的整體效果,一般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畫面的構圖設計必須在用筆之前考慮,而作為好的繪畫作品,構圖、立意,是進入繪畫過程的第一步,所謂意在筆先,充分說明了構圖的重要性,對作品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顧愷之在《畫論》中提到的“置陳布勢”,南齊謝赫在著名的《六法》中,第五法提到的“經營位置”,這些所指的正是構圖,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構圖都被認為是繪畫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那什么是構圖呢,它指的是畫家需要在有限的畫面和空間中描繪和勾勒出所要呈現的畫面效果,利用整個空間和平面的特殊視角,來表現畫家內心的思想情懷。
在錢松喦的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別于傳統繪畫結構的布局,他獨特的構圖形式穩實而巧變,而后期在對新山水畫創作時,則顯示了錢松喦如將領調兵遣將一般的風采,我們一共從五個方面來了解他作畫時的獨特構圖方式,一是構圖要有全局觀念,先要看四條邊線所構成的一個整體的畫面,確定對全局起作用的幾個大面積的位置,再已小面積的位置搭配進去,他從來不從畫面的一邊或一角、一點去堆積整幅畫面,尤其是比較大的作品創作,錢松喦更加注重整體的氣勢。二是畫面虛實的變化和節奏,他認為,構圖,最基本的就是虛實,其他疏密、輕重、濃淡、大小、長短、橫豎,都同此理,就好像音樂的節奏一樣,要有律動的變化,為了讓造型更加的完美,畫面當實則實,當虛則虛,虛并不是不畫,而是有計劃和目的得處理,使畫面更加有意境,就好比音樂的樂曲中會有休止符一樣,并不是真的“怠工”,它只是一支曲子的一部分而已,這就是多樣的統一,也是自然法則的矛盾的統一。虛實的不斷變化,則成為畫面的節奏一樣,虛與實是創作的形式,也是作者的情感表達。三是相成相破,就像矛盾與統一的關系一樣,成既是統一的意思,破則代表矛盾一詞,只講究畫面的統一而沒有任何的變化,將會使整幅作品看起來很呆板沒有生起,而變化過多則雜亂無章,既要在統一中尋求變化,又要使變化遵循統一的原則,這就是構圖的基本規律。四是險穩結合,在山水畫的創作中,想要有所突破,不顯得平平庸庸,就要敢于嘗試冒險,但如果險而不穩則令人看了心中不安。五是詩書畫印的統籌安排,中國畫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要求詩書畫都要精通,因為這些都是構成一幅好作品的必要因素,馬虎不得。從這幾條來看,錢松喦想利用哲學中矛盾統一的原則來研究中國畫,雖說他想改變古人因襲成風的舊習,但之前常年的學習和臨摹卻成為了他后來創作的經驗升華。
我們發現類似“全景式”的構圖方法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現,而這種繪畫方式古人多運用在高山峻嶺,丘壑開合,江山萬里,很少會運用在一馬平川之作,錢松喦則摸索出了一套辦法,比如說《常熟田》(圖3-2),新中國的成了,使人民翻身成為了主人,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把原來被小農經濟分割成無數小塊的田地,變成了平疇萬頃,規劃整齊,遼闊無垠的水田,大地蘇醒了,對于思想敏銳的錢松喦,抓住了大地跳動的脈搏,決心用新的構圖方式來展現這一變遷,而困難在于這個場景中沒有高山峻嶺,沒有丘壑開合,有因沒有前者可以借鑒的經驗,很難找到合適的構圖方式,為了創作出這樣一幅大氣磅礴的畫面,錢松喦借用早年在家鄉后山、無錫惠山和常熟虞山上遠眺平川的感受,采用了鳥瞰式的構圖形式,夸大水田面積,使之有咫尺千里之勢,而且產生紙外有畫的效果,又為了避免畫面過于呆板,他巧妙的將河流、湖泊、帆船與田地穿插變化,使整幅畫氣韻生動,春意盎然,畫面視覺效果非常壯觀。表現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面貌以及社會主義豐收田的意象。以這種構圖形式的作品還有《棗園曙光》、《揚子江上》、《天翻地覆水笑山歡》等。錢松喦喜歡用的另外一種構圖方法是特寫式,就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主題或覺有表現力的一角之景來進行描繪,突出主題,以虛襯實,使畫面簡潔明了,如《長城起點老龍頭》就是運用這種構圖方式來進行創作的,又如《泰山頂上一青松》以虛實相生,疏密相間的方法進行創作,使人耳目一新。他還學過西洋畫法,在畫面中還加入了透視,色彩的表現,經過對畫面遠近、濃淡、干濕對比的處理,使山巖更加莊凝,作品呈現出浩蕩的韻律。
錢松喦構圖疏密的變化也是獨具匠心,他有些作品僅寥寥幾筆,則意境生動,留給欣賞者更多馳騁想象的空間如《春風楊柳萬千條》,近景是幾縷柳絲,遠景是空濛,幾條淡淡的墨線表現出水田的田埂,晨霧中,一群下地的勞動者千牛挑擔的進行著。空間感極佳,他的畫疏而不空,筆簡意深。而密的作品有《萬山紅遍》、《陜北江南》等,雖繁但繁中有簡,密中有疏,所以清趣自存。而無論是疏還是密的作品,錢松喦都很重視空白的處理,這也是造成他構圖上民族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山水畫中的空白,是整幅畫氣的存在,是畫面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襯托了主題,增加了已經,也使人們產生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而且對畫面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靈動而不呆板,如《椰林》畫面左上方就有一片空白,由于欣賞者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遐想,有的也許會視為天高云淡,有的也許會看成暮色蒼茫,有的則想象為平野坦蕩,無論哪一種,都是畫家留給欣賞者的想象空間,使作品更加耐人尋味。
對于錢松喦獨特創新的構圖形式,我們能感受到他的巧運神思,妥帖安排,使畫面變化多端,虛實,險穩運用的非常巧妙,更難得的是不失民族特色,昔人論文章法有“四難”之說:“筆少畫多,一難也;境顯意深,二難也;險不入怪,平不類弱,三難也;經營慘淡,結構自然,四難也。”如果用這樣的一個標準來衡量,錢松喦的很多作品都是夠格的。
徐銘,助教,美術學,新鄉學院。
J2
A
1671-1602(2016)18-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