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霞(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 陜西西安 710061)
?
高三復習備考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徐利霞(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陜西西安710061)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65
有一篇小說寫到,高三是地獄與天堂的交際。進入高三,緊張的復習備考如火如荼的進行,有效的高三教學會助力學子們順利考入理想的學府。但隨著高考復習的深入,一些問題開始困擾著老師和同學,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可能會導致高考的失利。我總結了一下,主要由以下幾點:
教師準備的東西很多,從知識的構建到梳理,核心考點的確定及點撥、誤點的診斷及解決,熱點的搜集及知識整合,習題事無巨細,課堂密度很大。但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包辦代替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學生缺少獨立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機會。導致好多教師抓狂:“我都講過N遍了,怎么還出錯!”學生也抓狂:“老師,你一講,就明白,可是自己做就是不會!”
究其原因,是教師的包辦代替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責任感(講得不好,所以學不會),剝奪了學生能力發展的權利(聽得懂,不會做),失去了跟學生情感培養的機會。
對策:
復習課要幫助學生梳理清楚知識結構、分清知識點的主次,放手讓學生參與核心問題的解決。遇到難點甚至可以停下來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解決,激發學生主體功能。
教師的價值在于激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課堂上有時候會出現比較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可能只有個別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教師請個別學生在全班范圍內闡述他們的解決方法。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問題沒有被更多學生理解和思考,那么這個問題就沒能對其他學生的能力發展起到普遍的促進作用。與包辦代替相比,問題式教法是教師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的思考、啟迪學生的智慧,似乎向素質教育發展邁出了一大步,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教師心目中沒有明確的能力和情感目標,以偏概全、以點概面,不能全面關注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需求,這樣做會挫傷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大面積的厭學情緒的滋生,并且不利于學生健康人際關系的形成。人是教育最直接最基本的著眼點,教師必須著眼于高三學生全面的發展和進步,更多地關注學生整體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對策:
教師應進一步思考:什么是以學生為本?學生身心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轉化為現實性的條件是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教師必須深入思考和探討如何為自己所面對的所有學生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高三復習課信息量大,為了節省時間,一些老師喜歡用PPT上課,它會導致一些問題:
在一些課堂中,黑板成了擺設,PPT喧賓奪主現象嚴重,干擾學生注意力,輔助學習變成了影響學習;
PPT播放速度較快,會導致一些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播放的速度,課堂教學收不到實效;過早和過快的展示解題思路和答案,影響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培養。
對策:
要明確現代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即對教學的輔助作用,防止PPT喧賓奪主;
對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一定要把握針對性原則和適度性原則。即我們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及目標,有選擇地使用,并在合適的時機適當的使用,切忌滿堂“電灌”,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如果說PPT是過眼煙云,那么黑板上的板書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會幫助學生始終明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脈絡,明確整節課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學生忘記了前面所學內容,板書還可以起一個提醒的作用。
背誦考點在文科科目中的地位毋庸置疑,通過背誦可以鞏固所學,夯實基礎,培養語感,提高解題速度。但不少學生明確表示沒背會、沒時間背。
對策:
記憶的基礎是理解,建于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才是有意義的記憶,這樣的記憶最輕松,也不容易被遺忘。所以,背不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理解,所以背誦難度加大。因而教師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重難點,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的理解了,再去記憶就容易多了。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可以知道記憶的秘訣就是重復,所以及時溫習所學知識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在課堂講解完重難點知識之后組織學生利用很短的時間“閃記”重點內容,定期檢查他們的背誦情況。
有很多學生反映沒時間背誦,因為作業過多擠占了背誦的時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輕作業量,或者合理布置書面作業和背誦作業。
對于確實懶惰的學生,可以重點抽查以督促他們及時背誦。
每年的高考都會出現尖子生考試發揮失常的現象,這與他們平時關注偏難怪題,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著不可否認的關系。攻克偏難怪題確實能給老師和學生帶來成功的快感,但是《考試說明》明確指出,不考偏題、怪題。
反思:
近年來的高考側重考察學生的常規思維和常規方法,因而重視“雙基”是師生高考復習備考的基本思路。師生應扎扎實實的夯實基礎,進行針對訓練、重點專練,沒必要過分關注偏難怪題,以教材知識的不變應考試之萬變。
有的老師在講課時,往往自得其樂,沉醉于他認為是重點的知識、題型,而不考慮學生的掌握情況,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以教師的認知水平去衡量學生的認知水平,想當然、理想化學情,導致老師認為學生應該都會了,但一測試,才發現問題重重、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所以經常聽到一些老師捶胸頓足的喊“這么簡單的問題,你們怎么會錯”或者“這是某年某月某日某節課講過的原題,你們怎么還不會”云云。
對策:
學情是有效教學的前端設計。教師在研究教材、研究考試大綱的同時,更應該研究學生,研究符合學生個性特征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多跟學生詢問、溝通、交流,了解學生所思、
所想、所得、所惑,根據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教學重難點的講解,一切因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授課,使學生學得主動、積極、高效,快樂。
高三階段特別是進入第二學期之后,由于高考在即,時間緊迫,各個學校開始百天誓師。百天之后就開始高考集訓營,周內上課,周末考試,教師加班加點閱卷,學生沒日沒夜刷題,全部都是一臉疲憊。
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經驗的老師會給學生適當的休息時段,比如在一個單元的內容結束之后,可以暫且不布置書面作業,讓學生可以放空大腦,梳理所學知識,整理錯題檔案,興平氣和的正視自己,客觀的反思自己,反省自己,此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進入高三第二個學期,我們會發現有些學生明顯開始混日子,上課睡覺,看小說,玩手機,這部分學生的共同特點是學習成績較差,進入高三后期,一些老師認為這些孩子升學希望不大,放松了對他們的管理和引導。
對策:
魏書生在談到轉變差生問題時有六字秘決:尊重、關心、感化。他提出的理念是發展學生人性中美好的一方面,以抑制淘氣的細胞。對差生的關注要從始至終,從一而終,堅持不懈地放大他們每次考試的進步,考試失利幫助他們仔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堅定他們的信念,增強他們的信心,喚起他們自覺轉變自己的意念和決心,事實上,很多差生就是在老師始終不渝的努力下,在高三開始爆發自己的小宇宙,最終取得意想不到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優異成績。因此,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唯一要做的就是堅持,靜待花開。
高考臨近,很多學生患上了考前焦慮癥,失眠、健忘、煩躁、憂郁、怯場、注意力不集中。不少學生的焦慮情緒因為得不到有效的紓解,直接導致高考的失利。
對策:
考前焦慮不容忽視,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需及早預防,密切關注學生的言行、反映、精神狀態,一旦發現有上述考試焦慮的反應,要及時勸導孩子注意休息,待思想放松下來,仔細檢查一下復習進度;協助孩子制訂一個勞逸結合的復習計劃;保證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防止孩子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超負荷學習,導致惡性循環。學校也可以在此時組織心理輔導老師給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防止功虧一簣。作為家長,更多的應該是給予孩子情感上的細膩關注,做好后勤工作,給孩子溫暖的、可以停靠港灣,切忌追問成績,更別提出非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