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涵矛盾的文化概念
——評《文化、科學、社會——文化現代性的構成》
王紹文
20世紀60年代,作為布達佩斯學派成員之一的馬爾庫什在幫助盧卡奇編輯美學著作的過程中,對文化產生了極大興趣。在他看來,文化是歷史作用在人類身上的力量,是限定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是物質材料和寶藏,供我們選擇性地進行再創造。馬爾庫什認識到,現代性危機正是根源于類本質與個體性的異化,因此開始對傳統的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消滅差異的同一化展開了批判。《文化、科學、社會——文化現代性的構成》(以下簡稱《文化》)一書就是馬爾庫什文化批判理論的集中闡述。
一、具有歧義的文化概念。 按照馬爾庫什的觀點,“文化”這個詞統一了兩個內涵存在巨大差別的概念。一般說來,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所有非生物學固定的人類活動所具有的普遍滲透的那些內容,即廣義的,也即人類學意義上的文化概念。然而與這種概念相伴隨的還有一種可以被稱為“高雅的”或價值標示的文化,也即狹義上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系列限制性的、非常特殊的,被認為是本身具有價值的,自律的人類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藝術和科學。馬爾庫什分析指出,文化是啟蒙的自我創造和自我定義方式的結果,既是否定的批判力量,又是肯定的建構性力量。廣義的文化概念就起源于批判的啟蒙,它試圖在觀念的廢墟上建構起理性的大廈。狹義的文化概念產生于肯定性的啟蒙,為人類活動賦予精神指向。否定的批判與肯定的建構兩種相矛盾的力量的統一,使得文化以悖論的、具有歧義的方式存在。
二、對立統一的藝術與科學。 從歧義的文化概念出發,馬爾庫什進一步分析了狹義的“高雅文化”,即現代性文化。馬爾庫什指出,現代性文化涵蓋了藝術與科學領域,以及處于中間領域的“人文科學”。藝術與科學以兩極對立的方式存在,構成了現代性文化建立的事實基礎。二者的對立差異主要表現在:首先,從二者自律性的角度來看,文化的兩個偉大領域構成是截然不同的。對于藝術而言,自律性意味著它們的去功能化,即沒有任何要求它們或期望它們滿足的、預設的社會目的。而科學在現代發展中已經變成單一功能的存在,作為專業化和專門化的結果,失去了啟蒙和培養作用。其次,從各自傳統的角度來看,審美傳統是不斷擴大的,且適時體現出其深刻性。而科學的傳統卻是短期的,因為科學的傳統是一個“進化著的”傳統。再次,從作者-作品-接受者的關系角度來看,藝術在法律上和經濟上被打造成私有財產,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共同利益。而作為科學的真正產物,科學知識被當作共同利益,對科學知識的適當使用則可以合理地產生私有財產的特殊形式。
三、對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的批判。 科學和藝術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再表現為靜態的二元對立,這些歧義已經成了活躍的動態矛盾。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都有一個共同的意圖,讓文化重獲以宗教為生活導向的作用,克服現代性文化內在的矛盾。啟蒙運動強調理性批判的思維,這種思維今天只體現在科學實踐和方法中,它既作為社會轉型的方法,又作為社會轉型的目標,旨在實現真正的公共民主,讓成員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使日常生活合理化。
通攬全書我們還可以發現,馬爾庫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這體現在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意識形態”的分析中。他認為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是一個批判的概念,是從文化束縛中解放出來進而達到社會解放的途徑。雖然倚重文化,但馬爾庫什仍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主張解釋學應該置于語境和歷史之中。通過對文化的批判來尋找擺脫人類異化方法的努力嘗試,馬爾庫什以獨特的自我反思的文化理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為我們研究現代性問題提供了別樣的思路。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杜娟〕
中東歐思想文化研究選粹
·著作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