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梓
(中央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北京 100081)
?
經濟學研究
西部科技人才開發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
李梓
(中央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北京 100081)
[摘要]具有科學技術知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科技人才已成為最有價值的資本和核心的資源,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和主要因素體現,科技人才的開發程度大小也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實力和潛力。科技人才是西部經濟發展不可代替的因素,西部大開發以來科技人才開發效率有待進行研究和檢驗,總體來看其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呈上升趨勢,但總體效率水平不高。
[關鍵詞]科技人才開發;效率評價;科技創新
一、問題的提出
科技創造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科技創造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各生產要素的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進而促進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而科技人才是科技創造的主體,當今社會的經濟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科技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具有科學技術知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科技人才已成為最有價值的資本和核心的資源,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和主要因素體現,科技人才的開發程度大小也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實力和潛力。
我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3,不到東部地區的40%,西部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足,跟不上全國的平均水平,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現代化的進程,西部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關鍵的作用。為此,2002年以來,我國積極推行了西部大開發政策,以促進西部地區快速發展,縮減東西部間的差距。我國西部地區在開發的過程中采取了多種措施吸引科技人才落戶西部,以促進西部的發展。這是因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人才的支撐,科技人才開發的水平直接關系到西部地區的長遠發展。因此,分析西部大開發以來我國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績效對于我國的科技人才開發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外關于科技人才開發的評價研究并不豐富,主要是從科技人才對經濟的影響和動因兩個方面展開研究,這些研究都充分驗證了科技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Alfred Greiner等(2000)運用美國和德國數據分析得出,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作用,尤其研發人員的持續增長導致經濟的持續增長[1]。Yasser Abdih 和 Frederic(2005)研究也認為科技人才可以促進經濟增長[2]。Doug Fuller(2010)以中國的高科技人才為例,研究認為高科技人才在中國新興技術產業的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但整體上看,國內外學者關于科技人才開發評價研究仍然較少,有針對性地研究西部地區人才開發績效的文章幾乎沒有,對效率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又對其進行影響因素分析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
二、數據來源與效率評價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我國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以及新疆西部11個省市2002-2013年的統計數據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科技人才開發效率評價和效率影響因素分析研究,所有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03—2014年)和《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3—2014年),其中,西藏由于數據缺失沒有被算作本文的研究對象。本文的研究時間選擇從2002年開始是因為我國從這一年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支持其發展,特別是在科技人才方面。希望通過科技人才的效率值變化趨勢來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結果進行評估。
考慮到科技人才開發的特點以及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延續性,我國西部科技人才開發績效的投入產出指標選擇如下,投入產出數據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一。
投入指標方面。在科技人才開發效率評價方面,本文從經濟學傳統的生產函數出發,選擇各地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來反映資本的投入量,選擇各地區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當量來反映勞動的投入。
產出指標方面。科技人才投入的最終目標是增加科技成果的數量,并迅速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本文選擇地區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和技術市場技術輸出地域的合同金額作為產出指標。選擇這兩個指標主要是因為專利申請授權數和技術輸出合同額都能夠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能反映科技人才的產出成果。

表一 投入產出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但對于西部地區來說,科技人才所處的研發和工作環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出。為此,本文選擇了社會發展水平、當地經濟情況、整體教育水平和對外聯系等指標作為影響因素,分析其對效率的影響程度。影響因素指標選取如下:
經濟因素(ECO)。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越是能夠吸引到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也更能夠激發科技人才的工作熱情。科技人才只有具備了極高的工作熱情和良好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來。因此,本文選擇GDP來反映某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
教育因素(EDU)。科技人才的教育水平直接決定了科技成果的產出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可能性,從而達到提高當地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的效果。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以高等學校(機構)的人員數來代表一個地區科技人才的教育程度。選取該指標主要是因為,高等學校(機構)的工作人員代表了較高的教育水平,一個地區高等學校(機構)的工作人員數量越多,說明該地區科技人才的整體教育水平更高。
城市建設因素(CIT)。一個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越完善,交通越便捷,越有利于科技人才開展工作,從而產生更多的科技產出。因此,本文采用年末實有道路長度這個指標來反映一個地區的城市建設水平。但同時,由于西部地區的特殊性,我們也考慮到較長的道路長度也可能是由于廣闊的地區面積和惡劣的地形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對效率的提升產生負向影響。
對外聯系因素(TRD)。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地區間、國家間的聯系越來越頻繁和密切。同理,如果一個地區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對外聯系頻繁,那么該地區的科技人才也能夠從外界獲得更多的信息,及時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抓住時代的脈搏,從而產生更多的科技成果。本文將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按境內目的地和貨源地分)這個指標來反映該地區的對外聯系程度。
(二)效率評價
運用DEA模型[4][5]計算的我國西部地區11個省份、直轄市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結果見表二。
工作作風主要是指的對待工作的態度,是消極怠工或者積極上進。一個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將直接決定著他的工作業績,也會對林場的發展產生影響。工作作風方面出現以下情況予以扣分處理:遲到或者早退;對于來訪人員態度無禮傲慢、淡漠不配合或者對于投訴、查詢或者辦理業務的人員找借口推諉、拖延、拒絕等;擅離職守、上班時間玩游戲或者進行私人娛樂活動;弄虛作假、糊弄領導等。

表二 2002-2013年我國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評價表
由表二可知,從西部地區2002-2013年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均值來看,其效率值在2005年以后主要呈上升的趨勢,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均值由2005年的0.30上升到2013年的0.73,年均增長率為16%,但總體效率值不是很高。這也充分體現了西部地區仍是我國需要重點關注的地區,應該繼續加大對于西部地區的科技投入力度,同時也可以看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地區在科技人才開發方面取得的成果顯著,科技人才開發效率不斷上升,西部大開發戰略至少在科技人才開發方面作用巨大。
從各省份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來看,廣西在2004年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為1,位于有效的效率前沿面,重慶市2003和2013年、陜西省2013年、青海省2013年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也位于有效的效率前沿面上;在西部11省和直轄市中,重慶市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其科技人才開發的平均效率值是最高的,年平均效率值為0.73,位于西部11省的首位,這也與今年剛公布的31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中重慶排名第一相吻合;新疆、貴州、四川分別以0.58、0.55和0.52的科技人才開發年均效率值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科技人才開發平均效率值排在后面的分別是陜西和內蒙古,其效率值分別為0.36和0.31,這可能與這兩個地區的傳統主要以重工業為主的發展模式有關。
三、影響因素分析
在對西部11省份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進行評價的基礎上,本文通過引入經濟、教育、城市建設、對外聯系等因素,并作出如下假設:
假設一:經濟因素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越發達,其自身的經濟環境對高科技人才就越具有吸引力,促進高科技人才來該地區落戶;由于人才積聚的作用,會吸引更多的人才。科技人才的增多必然會提高該地區科技人才開發的效率。
假設二:教育因素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本文所選取的教育因素指標為高等學校(機構)人員數,該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科技人才的數量,此外,高等學校(機構)人員數越多,就可以為該地區培養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從而促進該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高。
假設三:城市建設因素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一個地區的基礎設施越完善,在吸引人才的同時,也可以為該地區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促進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從而提高該地區人才開發的效率。
運用Tobit模型分析各影響因素對于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影響程度,Tobit回歸結果見表3。

表三 效率影響因素Tobit回歸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1%,5%,10%置信水平下顯著。
由表三可知,經濟因素、對外聯系因素對于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績效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城市建設因素對于西部地區科技人才的開發績效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教育因素也具有負向影響,但不顯著。具體分析如下:
城市建設因素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升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回歸結果表明,隨著地區年末實有道路長度的增加反而對科技人才開發效率有拉低的作用。出現這個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區的特殊性決定的,西部的各個省份一般都具有地廣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勻,地形條件和氣候條件比較差的特點,可能產生年末實有道路長度是由于地形條件決定的,較差的地形條件影響了科技人才的產出。因此,西部地區的特殊性使得城市建設因素對科技人才效率產生了負向影響。
教育因素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升具有負向影響但不顯著。各地區高等學校(機構)的人員數越多,其科技人才的開發效率越低,這可能是由于指標選取的問題,本文的研究主要是能夠立刻轉化為現實勞動生產力的產出如專利授權數、技術合同成交額等,而高等學校(機構)的人員可能更多的是從事基礎研究,而對于這種科技等現實研究較少,因此,隨著各地區高等學校(機構)的人員數越多,其科技人才的開發效率可能越低。
對外聯系因素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升有正向的顯著影響。回歸結果表明,隨著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按境內目的地和貨源地分)每提升一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就會相應地提高7.51e-08,該因素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高,其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該結果也和現實非常吻合。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按境內目的地和貨源地分)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貿往來越密切,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該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為當地的科技人才帶來新的知識和方法,促進該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升。
經濟因素對于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升有正向的顯著影響。回歸結果表明,地區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該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就會相應地提高0.000018。這個結果也是與現實非常符合的,一個地區的經濟越發達,越是能夠吸引高質量的科技人才,其相應的科技產出也會提高,從而科技人才的開發效率也會提高;此外,一個地區經濟越發達,可以為科技人才提供的科研條件也會相對較好,有利于生產更多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人才開發效率。
四、研究結論
本文以我國西部地區11個省份、直轄市2002-2013年的人才科技開發為研究對象,運用DEA模型研究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我國西部地區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結果表明,西部地區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整體水平不高,但是呈現出了效率值逐年增加的趨勢,這說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的效果是顯著的。在西部11個省份、直轄市中,不同的地區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差距較大,重慶市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最高,其平均效率值達到了0.73,而內蒙古的科技人才開發效率則相對較低,只有0.31。在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評價的基礎上,本文運用Tobit模型,研究了各個因素對于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經濟因素、對外聯系因素對于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績效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城市建設因素和教育因素可能由于西部地區的特殊性,其對于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升作用不大。
為此,為了更好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高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西部地區應該:
(1)在加大對科技人才開發投入力度的基礎上,加強對外聯系,為科技人才提供最新知識獲得渠道和科研活動交流的機會,促進科技人才進行科技生產活動的創造,提高當地科技水平。
(2)采取各種途徑提升本地區的經濟實力,加大對高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吸引更多更優秀的科技人才在西部扎根,以形成人才集聚效應,促進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開發效率的提高,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加強知識成果的轉化能力,在促進科研產出的同時也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采取各種激勵措施促進更多的知識、科技成果能夠為現實的生產力提升服務。
(4)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為科技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環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大高校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提高高校工作人員效率的同時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扎根西部、服務西部。
[參考文獻]
[1]Alfred Greiner, Willi Semmler. Endogenous Growth,Government Debt and Budgetary Regimes[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00,22(3): 363-384.
[2]Yasser Abdih, Frederic. Relating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to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 Endogenous Growth Puzzle[M].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5.
[3]Doug Fuller. China's Emerging Technological Edge: Assessing the Role of High-End Talent-By Denis Fred Simon and Cong Cao[J].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2010,27,(3): 333-334.
[4]劉保民.河南省科技人才開發與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5]戚湧,魏繼鑫,王靜.江蘇科技人才開發績效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5):68-73.
〔責任編輯:馮勝利〕
[中圖分類號]F06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6)04-0146-05
[作者簡介]李梓(198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研究生,從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