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英+潘曉婷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也迅速發展。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的財商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高校的重視。本文在對“95后”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探討“95后”大學生的消費觀和財商水平現狀,分析影響其消費觀和財商水平的因素,并探索如何引導“95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關鍵詞:“95后”大學生;財商教育;消費觀
“95后”大學生逐漸成為高等院校的學生主體,代表著時代發展的趨勢,由于他們所處的時代特點、社會環境和家庭條件的不同,他們的消費情況和消費觀與以往大學生有著很大的區別。總體上看,他們雖然擁有的較高的學歷,但是財商水平卻不高,這與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和高等教育大眾化不相適應。因此,培養“95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提高他們的財商水平,使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95后”大學生消費觀及財商水平現狀的調查分析
本文以溫州高教園區三所高校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溫州職業技術學校的“95后”大學生為例,通過隨機問卷調查,對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級的“95后”大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66份,問卷有效率為95.7%。問卷內容涉及“95后”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心理、理財觀念等部分。通過調查問卷,初步了解溫州“95后”大學生的消費現狀、消費觀和財商水平的現狀,為培養大學生健康、科學的消費觀提供了現實依據。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和家庭收入情況息息相關,學生間存在較大的差別,最高的每月達4000多元,最低每月900元。學生的消費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生活開銷、學習費用、休閑娛樂費用、人際交往費用和其他消費。不同年級學生的消費比例也不同,大一、大二的低年級學生支出比較大的是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而大三大四高年級的學生更偏向于休閑娛樂和人際交往費用。調查顯示有理財觀念的大學生只有32%。總體而言,“95后”大學生的財商水平較低,消費不夠理性。
1.消費觀不合理。“95后”大學生社會閱歷淺,生活經驗不足,消費目的不明確,會出現非理性的消費和無端浪費的現象。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都是在家長的寵愛中長大,缺乏節約的習慣,存在盲目性消費、攀比性消費、炫耀性消費和從眾消費等不合理的消費觀。此外,網絡購物的支出占總開銷比例達43%。同時,受網絡和廣告的影響,大學生對商家花樣百出的促銷手段和宣傳缺乏抵抗力,如在“雙十一”、“雙十二”等購物節,會頭腦發熱,不管是否需要,感覺便宜就沖動消費,買很多實際用不到的商品。大學生中存在較多的“月光族”,開銷不夠時,他們會通過各種理由向家長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大學生中“啃老族”的人數。
2.財商水平較低。調查結果顯示,62%的“95后”大學生不了解財商,理財的意識和觀念淡薄,理財知識欠缺,近半數同學沒聽說過“財商”一詞,更沒有進行投資理財的學習。不同專業學生的財商水平有很大差異,經濟管理類的學生相對而言對理財較為了解,但僅占學生比例的13%,他們在有所結余的情況下,會拿出一部分費用進行投資理財,有少部分同學還會炒股,不到25%的同學把部分生活費存進余額寶等平臺中進行理財。同時,“95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不夠成熟,消費支出沒有統一的規劃,往往出現提前消費和亂消費的現象。
二、影響“95后”大學生消費觀及財商水平的因素
1.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的害怕消費、抑制消費逐漸轉變為擴大消費、追逐消費。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為“95后”大學生的消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拓展了他們的消費空間、提升了消費質量、深化了消費渠道。媒體的發達,各種時尚元素的迅速傳播,讓模仿力極強的“95后”的消費更加時尚化和前衛化。但是,一些媒體和廣告的錯誤宣傳,以及網絡購物的發展,商家過分強調消費,過分注重物質享受,攪亂了“95后”大學生正常的價值判斷,造成他們消費選擇和消費傾向的變化,使“95后”大學生重視物質享受而輕視理想信念。一些“95后”大學生以滿足自己物質上的享受作為追求的目標,甚至浪費父母的血汗錢,不考慮父母的經濟狀況,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壞的影響。部分學生的價值觀中出現了自我主義、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等不良傾向。
此外,互聯網環境的影響。互聯網的信息發達暢通,很多大學生每天花費在網絡上的時間很長。網絡購物的個性定制和更快更新迎合了“95后”大學生追新、追求個性的特點,部分“95后”大學生的網絡購物多于實體店購物。同時,網絡上很多不合理的消費方式也被大學生所模仿,造成惡劣的影響。
2.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位啟蒙老師,他們的價值觀和消費觀會對子女產生很大的影響。每個家庭的消費水平不同、消費觀念不同,這些都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產生影響。此外,“95后”大學生在沒有上大學之前,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包辦的,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在工作之前首要任務是學習,理財、消費等觀念的培養是將來畢業工作之后的事情。即使家庭有經濟壓力,父母也不會和孩子說,寧可自己辛苦,不會讓孩子受委屈。在父母的庇護下,大學生沒有理財的意識,只管消費不用管錢財的來路。父母只希望他們好好讀書,而忽視對他們進行全面健康發展,缺乏對他們勤儉和理財能力的培養,這些也直接導致了大學生非理性消費。
3.學校財商教育的缺乏。財商教育在我國沒有能當作個人基本素質培養,高校對“95后”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趨向的把握不足,目前高校主要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不同專業的學科設置差別很大,相對而言經管類學生對財商知識的學習要比非經管類的多,非經管類專業幾乎沒有財商方面相關的課程。因此,對學生勤儉節約和合理消費、理財觀念的教育內容宣傳力度遠遠不夠。另一方面,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學分制管理,學生過多的跨專業選經管類課程,不利于他們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造成學習上的壓力;在選修課的設置上,更重視學生的藝術人文素養和學術研究水平,對于財商教育視度不夠,沒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財商知識的學習。因為缺少相關教育,一些“95后”大學生對如何消費、怎樣消費、怎樣理財等產生了迷茫。
4.大學生自身的原因。“95后”大學生剛從簡單的高中生活來到絢麗多彩的大學生活,他們的各方面都還處于轉型階段,尤其是消費心理還不成熟,自我控制力不強。同時他們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又很強。他們喜歡追求時尚,追逐新事物,追逐名牌、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和同學的影響。對社會上的不良消費行為和消費觀缺乏判斷意識,容易出現不理智的消費行為。身為獨生子女的“95后”大學生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很少父母分擔負擔,更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他們獨自進入開放式的高校校園里生活,缺少了父母的監督和指導,“95后”大學生自身又沒有理財觀念,因此,很難做到合理的消費。
三、提升“95后”大學生消費觀及財商水平的建議
“95后”大學生的消費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色,總體呈現出符合經濟發展進程的時代性和多樣性,有積極的、值得肯定的一面,同時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因此,要對“95后”大學生的消費觀及財商進行評估并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為引導“95后”大學生合理的消費,提高他們的理財意識,培養和提升他們的財商水平,需要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大學生自身多方面的協同努力。
1.借助網絡凈化社會消費環境
積極營造和諧科學的社會消費環境和消費文化氛圍,倡導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理性消費的觀念,減少那些對大學生消費產生誤導的廣告宣傳。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給我們提供了龐大的信息庫,可以在網絡中共享資源,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良好的網絡環境是財商教育的一大平臺。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向大眾宣傳引導積極健康的消費信息,解答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提出的疑問,為他們進行合理消費提供參考性的建議。此外,通過報紙、書籍、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渠道開展財商相關知識的介紹,進行正確的消費與理財知識宣講,引導大眾轉變錯誤理財觀念,建立良好的社會消費環境。
2.家庭教育注重對學生財商的培養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影響個體成長和發展最重要的環境。父母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父母的消費價值觀念、具體消費行為和習慣等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們的消費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傾向。因此,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一方面,父母要注意自身消費價值觀和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家長自身不良的消費觀念、心理和行為習慣等,會給其孩子帶來不良的示范效應。另一方面,家庭生活中會有很多消費決策,父母在做出這些決策時,可以主動邀請子女參與的決策過程之中,與子女共同討論相關消費的原因和消費水平。一個從小接受父母良好消費觀與理財意識熏陶的學生,無論他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家庭環境怎樣都會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
3.高校加強對學生財商教育的引導
財商是一個人控制、駕馭金錢的能力,是一個人的理財智慧。學校不僅要重視“95后”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的財商教育,使大學生正確看待金錢,了解理財,學會科學的消費觀。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兩課”為主渠道,結合財商教育的內容開設必修或選修課,對大學生進行消費和財商教育。同時,開設有關提高學生理財觀念、理性消費的專題講座、財商沙龍、主題班會、財商知識競賽等,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行為進行滲透和疏導。激發大學生學習和了解財商的積極性。在圖書館增設經管類相關的雜志和報紙和電子期刊,利用宣傳、教育和管理相結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消費理財知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提高學生的財商水平。同時鼓勵大學生大膽實踐,多舉辦相關活動,如創業大賽、財經類主題的辯論賽等,注重大學生智慧而富有創意地在生活中理財。
4.“95后”大學生主動接受財商教育
內因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自我素質的提高是形成合理健康的消費觀念最本質的因素。學生在大學期間培養理財能力可以為今更好地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大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不但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了解理財相關知識,好好學習學校與消費觀念相關的課程,掌握基本的投資技能,制定健康合理的消費計劃。在日常生活消費中遠離不良的消費環境,不和別人攀比、不盲目跟風,提高自己的科學消費意識,積極主動地去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同時,積極參加投資理財實踐活動。“95后”大學生應注重個人素質的提高,形成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在生活實踐中來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大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勤工儉學,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社會閱歷,鍛煉能力,另一方面還有一定的收入來減輕家庭的負擔。有能力和意愿的學生還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創業實踐,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財商水平。
“95后”大學生已經成為消費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社會消費環境對“95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影響越來越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大學生科學消費觀進行教育和引導,家庭和社會也應提高協同教育的意識,在學生財商教育中發揮作用。引導“95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健康、合理、適度的消費,提升大學生的財商水平。做一個符合當代科學發展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德勝.消費者行為學[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2]董雅麗,杜振濤,李治國消費價值觀對消費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調研世界,2011(10):47-50.
作者簡介:陳小英,女,講師,溫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