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當代大眾文學基本特質與社會功能
姜磊在《當代外國文學》2015年第4期撰文指出,蘇聯解體致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轟然倒塌,新俄羅斯文學異軍突起,伴隨社會形態的裂變,新俄羅斯文學中的當代知識分子生存策略呈現出從逃避現實,到陷入欲望致命誘惑的異變墮落,以及妥協中堅守的“地下存在”,再到堅定“守望傳統”的演變。艾克斯帕爾或新時代“多余人”:轉型時期的俄羅斯,部分知識分子雖有批判社會弊端與荒謬的意識,卻喪失了化解生活中種種矛盾與危機的實踐能力,而選擇逃避作為其生存哲學,“艾克斯帕爾”正是當代俄羅斯文化語境中衍生出的全新社會現象,其逃避現實與自我的個性,與俄羅斯文學中的“多余人”氣質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多余人”性格在當代文化生態中的嬗變和再演繹。欲望俘虜或回頭浪子:長期浸淫其中的當代知識分子必然要“進化”出新的生存技能,即以自身的異變來適應社會的劇變,社會文化生態的不可逆性“污染”使知識分子發生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異變,使得異化成為知識分子的顯性特征;而浪子回頭是俄羅斯文化與文學的傳統主題,俄羅斯文學形成了對浪子回頭的獨特書寫范式。融入人群的“地下人”或當代英雄:當代俄羅斯知識分子被改革大潮所裹挾,他們或逃避,或適應,而仍存在不愿逃避、不愿與世界“同流合污”,卻無力正面對抗劇變的知識分子,他們主動或被動地成了“地下人”,鉆進“地下”,構建起自我防御的戰線,在妥協中堅持著抗爭來自社會“強勢文化”的壓力。守望者或薪火相傳的使者:在后蘇聯文化生態中,知識分子們不得不適應驟變,重構生存哲學,知識分子傳統在文學中遭到完全解構是不可想象的,因而新俄羅斯文學中依然存在堅守自我精神訴求,傳承文化薪火的守望者——知識分子群像。在后蘇聯文化生態中,俄羅斯當代知識分子不得不學會適應和生存,從而在新俄羅斯文學中形成了從新時代“多余人”,到“墮落蛻化者”“地下人,當代英雄”,再到“傳統守望者”的成長譜系。
(孫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