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一項事關生態安全、防洪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重要工作。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已經由湖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并將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關于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地方性法規,我們應當認真學習并貫徹落實。
《水土保持法》及實施辦法的頒布經歷了這樣幾個過程:一是1993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明確將水土保持作為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二是1991年全國人大頒布了《中國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三是2010年全國人大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進行了修訂;四是作為配套法規,我省分別于1994年和2015年分別出臺了《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新的《實施辦法》將于2016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
我省出臺《實施辦法》,有其特殊的意義。一是水土保持意義重大。我省水土流失重點區域主要在丹江庫區、三峽庫區和革命老區,而丹江庫區是南水北調的核心水源區,三峽庫區和革命老區都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永葆母親河生機活力、服務革命老區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二是防治任務十分艱巨。前面已經講到,全省水土流失量目前仍有3.69萬平方公里,按照目前的治理進度,消化這些存量就需20年,加上近些年各類生產建設活動日趨增多,新的水土流失也相繼增加。三是監管手段不夠完善。面對繁重的治理任務,我省水土保持工作還存在著社會參與性不夠、法律權威性不夠、規劃嚴肅性不夠、監測科學性不夠、治理系統性不夠等諸多問題,監管手段和能力需要通過立法的形式來鞏固和提高。四是現行辦法亟需修訂。我省現行《實施辦法》是1994年制定的,盡管在過去的20年里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新的形勢和任務,特別是與新修訂的上位法有不適應或沖突的地方。因此,對原《實施辦法》進行修訂,顯得十分緊迫和必要。
為此,從2011年起,省政府法制辦和省水利廳就著手開始了《實施辦法》的調研、起草工作,2015年7月,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實施辦法(修訂草案)》并報省人大。隨后,省人大根據立法計劃和安排,廣泛開展了立法調研、征求意見、論證完善等工作。十易其稿,《實施辦法》終于在2015年11月26日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上表決通過。
《實施辦法》的頒布出臺,適應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體現了上位法新要求、回應了人民群眾新期待,《實施辦法》的頒布出臺,為湖北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可持續優化、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標志著湖北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進入了法制保障、規劃引領、科學防治的新階段。
《實施辦法》共29條,對上位法已明確的內容不作重復表述,而是結合我省實際,對上位法進行補充和細化,通篇體現了“突出問題導向、體現湖北特色”的特點。核心內容概括起來,有以下“八個強化”。
(一)強化了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一是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統一領導責任,要求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健全政府主導、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水土保持工作部門協調機制。二是明確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和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三是明確縣級以上政府要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應當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四是明確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的水土保持工作職責以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民委員會防止水土流失的義務,包括要求加強組織宣傳、水土流失調查、監測預報、審批驗收、補償費征收、預防治理、違法查處、培訓推廣等。
(二)強化了規劃的引領作用。一是水土保持規劃應當確定水土資源保護目標、措施、布局以及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主要指標,經本級政府批準的水土保持規劃要依法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二是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資源規劃、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綜合性規劃時,編制部門應當對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治理進行充分論證。三是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等規劃應編制水土保持篇章,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和措施,并在規劃報請審批前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三)強化了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實施辦法》明確了水土保持實行全社會共同保護水土資源、開發利用水土資源者補償、造成水土流失者治理恢復的原則,增加了對一些容易導致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予以禁止或限制的規定。這些規定,明確了各方的責任,強化了水土保持預防保護。
(四)強化了水土流失重點治理措施。《實施辦法》對25度以上陡坡種植農作物作了詳細的規范,確立了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和水土保持補償費制度,明確了不同區域水土保持技術路線,特別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安排專項治理資金,以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為重點,制定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中長期規劃。
(五)強化了生產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實施辦法》一是明確在6種情形下,水土保持方案不予批準,而且水土保持方案批準后五年內,生產建設項目未開工建設的,水土保持方案批準文件自行失效。二是規定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報告表要按照生產建設項目立項權限報同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登記表報項目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三是生產建設單位在報送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同時報送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
(六)強化了水土保持監測與監督。《實施辦法》明確了各級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土保持監督檢查職責。一是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科學規劃、合理設置水土保持監測站點,構建全省水土保持監測網絡體系,保障監測網絡建設和運行維護費用。二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監測機構,保障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經費,組織水行政主管部門每年定期發布本行政區內水土保持監測公告。三是各級水保監測機構要加強動態監測,發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在政府決策、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眾服務中的作用。
(七)強化了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征收管理。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或者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損壞水土保持設施、地貌植被,降低或者喪失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水土保持補償費應當專項用于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治理,并接受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督。
(八)強化了具體的法律責任。《實施辦法》在《水土保持法》基礎上增加了水土保持設施管護和水土保持技術服務法律責任內容,明確了有關違法行為直接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處罰,增強了可操作性。比如,擅自占用、損壞水土保持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對個人處1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水土保持技術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偽造、虛報、瞞報有關數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并向社會公布。
防治水土流失,建設美麗湖北,水利部門重任在肩、責無旁貸。下一步,全省水利部門將以《實施辦法》頒布實施為契機,切實加大學習宣傳貫徹力度,全面推動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臺階,努力為生態美麗湖北建設做出新貢獻。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實施辦法》的出臺,既是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水利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因此,各級水利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從依法治水管水的高度、從履職盡責的高度來認識《實施辦法》的重要意義,把《實施辦法》的學習宣傳貫徹實施列入2016年重點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抓早抓實抓好。要落實領導責任。各級水利部門一把手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直接抓,明確責任人員具體抓。要明確宣貫措施。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的具體方案,明確目標和責任,落實經費和人力,精心組織,有序實施。
(二)加大宣傳力度,夯實社會基礎。為宣傳好《實施辦法》,我廳已經制定了具體方案,于1月28日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并于近期相繼在省人民政府門戶網、湖北水利網、湖北水土保持網開辟專欄,在湖北衛視、湖北壟上頻道、武漢地鐵電視和《湖北日報》、《中國水利報》等媒體開展專題報道、播放公益廣告。下一步,各級水利部門還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活動,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短信、微信、雜志、標語等媒介廣泛宣傳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宣傳《實施辦法》的精髓和實質,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以此增強全社會水土保持意識,提高遵守《實施辦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三)完善配套法規,健全制度規定。《實施辦法》是結合全省實際而制定的法律規定,具體到各市州縣區鄉鎮,還要進一步完善和配套。各級水利部門要對照《水土保持法》和《實施辦法》,對現有的相關配套法規進行清理,并報請當地人大、政府進行修改完善。特別是要圍繞落實《實施辦法》確立的劃分水土流失區域、完善水土治理措施、落實水土保持設施“三同時”制度、鼓勵民間投資等事項,及時推動出臺相關配套規范性文件,為《實施辦法》有效落實提供完善的制度體系支撐。
(四)加強溝通協調,尋求重點突破。以貫徹落實《實施辦法》為契機,積極主動爭取地方黨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力求在《實施辦法》規定的一些關鍵點上取得突破,推動法規全面落實。比如,建立地方政府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和行政首長負責制,健全政府主導、水利部門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水土保持工作部門協調機制,將水土保持各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水保監測能力建設,爭取各級人大對《實施辦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督辦檢查等等。
總之,全省水利部門將以擔當的精神、扎實的作風,積極推動《實施辦法》準確、全面、有效的宣傳貫徹,為美麗湖北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