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省總工會主席 王增力
主動作為 探索創新 在去產能中做好困難職工幫扶工作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省總工會主席 王增力

河北省是煤炭、鋼鐵、水泥、玻璃等產業大省,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調結構、去產能任務艱巨。涉及關停企業的職工直接面臨下崗和轉崗,一些家庭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進入困難職工救濟范圍,出現了幫扶解困的新情況。在河北省委和全總領導下,河北省各級工會主動直面問題,傾力做好去產能過程中困難職工的幫扶解困工作,探索了一些新舉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河北省去產能承擔的直接任務是6643工程(計劃到2017年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4000萬噸燃煤、3000萬噸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產能),涉及職工達100多萬人。我們在2014年開展全省困難工業企業及其職工狀況調研的基礎上,今年專門組織了“‘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職工思想生產生活狀況大調研”,切實掌握全省去產能任務重的行業職工思想、生產、生活情況。我們深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貧困人口是重點,但城市困難職工也不能掉隊。做好困難職工幫扶解困工作,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指示的重要舉措,是工會組織必須承擔的重大責任。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不高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3倍的標準,篩選出了近5萬名家庭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給予重點關注。符合困難職工條件的,及時建立幫扶檔案;不符合條件但暫時確有困難的,納入工會自有資金幫扶范圍。根據他們與全省11萬多名在檔管理困難職工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主動幫扶、“造血”扶持,確保不因去產能造成新的貧困,助力包括困難職工在內的廣大職工在2020年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經過調查研究和分析梳理,我們發現,困難職工中尤其是去產能下崗困難職工中,有一部分人有創業就業意愿和能力,但缺乏資金和條件,因此我們把他們明確為幫扶的重點群體,組織實施創業就業扶持專項行動。2015年,安排500萬元專款,選擇邯鄲涉縣先行試點,通過小額借款貼息、無息借款、資金入股、物資支持等4種方式,扶持困難職工自主創業、脫貧解困。在河北省政府與省總工會聯席會議上,省政府主要領導給予充分肯定,并專門列為“省長議題”進行研究。河北省總工會今年又編列了2000萬元預算,加上各市、縣配套,共籌措資金5000萬元。目前第一批創業扶持項目已有240個,其中去產能中下崗職工申辦81個項目,惠及職工近1000人。
創業就業扶持專項行動,一是改變了原有的過節慰問、簡單發錢發物的幫扶模式,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變輸血式救助為造血式扶持,使一部分困難職工經過工會幫扶、自己奮斗實現脫貧乃至致富。二是通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擔保,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壯大了工會幫扶力量,形成了合力幫扶城市困難職工的局面。三是通過人員擔保、工會無息借款、困難職工創業還款的運行模式,使工會有限的幫扶資金活起來、轉起來,惠及更多的困難職工。邯鄲涉縣4名困難女職工得到河北省總工會20萬元的創業扶持資金,加盟了連鎖超市,僅用1年時間就實現了脫貧,并償還了借款。
放開就業渠道,放眼各行各業,幫助職工謀劃實施了一批投入少、見效快的“短、平、快”創業就業項目。一是組織形式靈活多樣。既有個體經營,又有連鎖加盟;既有合伙企業,又有成立有限公司等多種形式,契合不同資金規模的創業職工需求。二是產業行業分布廣泛。已有的240個創業項目中,既有工業項目,又有農業產業化項目;既有傳統服務業項目,又有文化創意項目和“互聯網+”等現代新興產業項目。張家口赤城縣總工會籌資建設了蔬菜大棚基地,組織困難職工以2年為期輪流租種,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困難職工學到種植技術后,自行承包大棚,擴大經營規模,成為脫貧致富的樣板。三是項目選擇務實高效。開展“技術創業、經驗創業、聯合創業、特色創業”等4種扶持形式。針對有一技之長的職工,提供技術創業服務,幫助他們適應市場,獨立經營;針對因病、因災、因故無力繼續從事生產經營的職工,發揮其有生產經營經驗的優勢,提供創業服務,助其快上手、快見效;針對技能相近而自身創業實力不足的職工,組織他們聯合起來,聚集資金自主經營或承包經營,實現共同發展、協力脫困;針對頭腦靈活、思維超前的職工,幫助他們爭取優惠政策扶持,打造特色創業項目,用資金和政策助力他們早日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