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鵬 韓笑
中鋼邢機工會創建人才培養體系為產品走向世界提供支持
□史金鵬 韓笑
在全球經濟下行、鋼鐵企業全面虧損的嚴峻形勢下,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鋼邢機”)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態勢,已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軋輥產業創新基地和全球最大的軋輥研發生產基地,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國內市場綜合占有率約50%,創造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全球行業領先發展的奇跡。
在企業發展歷程中,中鋼邢機工會始終把對高技能職工的培育和管理作為服務企業發展的根本,緊緊圍繞生產實際為職工提升技能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形成了“制度建設暢通成才路、提升技能增強真本領、典型培樹實現廣輻射”的人才培養體系,最大程度達到人盡其才的目標。在近60年的發展歷程中,涌現了一批具有專注、執著、堅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優秀職工。
發揮職工優勢,暢通晉級道路。根據職工特長和優勢,突破傳統的崗位提升體系,為5500余名員工搭建了“管理、技術、操作”三種人才成長晉升平臺:1.在“管理線”上設置了班組、車間、分廠和機關部室等管理職務晉升通道。2.在“技術線”上設置了三級責任工程師、三級主任工程師、三級首席工程師高級技術職務九級制的晉升通道。3.在“操作線”上設置了技師、高級技師、責任技師、首席技師四級制的晉升通道。為每名員工都明確了職業生涯發展途徑與目標,適合自己的晉升通道,形成與行政職務系列并行的崗位系列,級別相等,待遇相當,職責明確。比如,車工、起重工等各工種技術最精湛的一線職工被評為“首席技師”后,可以享受副處級待遇。搞技術研發的“首席工程師”待遇與企業中層領導相同。
改革工資結構,完善激勵機制。在充分聽取職工代表建議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公司工會組織了中鋼邢機十四屆三次職代會,通過了《工資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對企業《工資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調整。健全完善了《科、處級管理人員管理暫行規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設置及聘任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以崗定薪、以能定薪、評聘結合、崗變薪變”的“賽馬”激勵機制。實行動態工資制度,每年根據實際工作情況,評定相應等級,工資待遇、政治待遇保持一年。
注重意識培養,營造“企業工匠文化”。企業工會通過職代會向職工發出了“操作一次做到位、產品一次做到底”的號召,培養職工形成精益求精、專注專心、磨練技術的崗位意識,盡可能降低產品的差錯率。推廣加工二分廠一車間精車八班的“質量零缺陷管理”模式等在實際生產中總結提煉出的先進操作法,帶動職工專注細節、保證品質。組織“優化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消耗”為主題的勞動競賽活動,職工技術創新成果達到了120多項,創效上百萬,提高了企業技術工人節能降耗的能力。圍繞企業提出的“四種能力”建設(獨特的產品研發能力、特色化的服務能力、濃厚的全員市場意識競爭能力和強大的全員創新能力)要求,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和職工文化活動,引導職工爭做具有“四種能力”的新型“企業工匠”。目前,形成了100余名中高級管理人員,15名教授級工程師、455名高級工程師、工程師,651名技師、高級技師和3000多名骨干員工隊伍,構成了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人力資源結構。
融入發展大局,培育“企業工匠”。工會積極納入到企業整體工作中,最大程度地爭取資源,為打造一支高素質、精業務、會創新的“企業工匠”隊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形成“黨委牽頭、行政支持、工會助推”的職工技能提升體系,真正將職工的個人成長和作用發揮放到企業發展的關鍵位置。工會每年根據《學習型企業建設工作管理暫行規定》,安排年度學習培訓計劃,結合生產創新實際,定期組織領導干部、管理人員、一線班組長、操作職工,根據崗位技能需求開展多層次、有針對性地培訓和勞動競賽。2006年以來,100余名一線職工在省市組織開展的各類技能大賽中取得名次,600余名職工晉升了職稱。26名職工獲得全國、省、市“技術能手”稱號,3人被評為“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16人次獲得省、市級“金牌工人”、“能工巧匠”稱號。
同步學習,全方位提升。一方面,在生產一線,工會根據職工日常技術訓練需要,建立了天車、鉗工、電工等工種的練兵場所和添置技能訓練教材器械,經常性開展職工教育培訓、崗位技能練賽、主題勞動競賽和經驗交流推廣等活動。另一方面,自2010年以來,將“互聯網+”概念引入職工技能培訓中,自主開發了用于職工學習練習崗位技能的網絡軟件——“中鋼邢機職工職業技能網絡練賽平臺”,相繼組織開展了模擬煉鋼、模擬數控加工、職工技能網絡闖關練賽、技能PK等以計算機軟件、網絡為途徑的技能提升活動。
全員全過程推動崗位創新。一是參與企業創新政策制定。工會協助企業行政開展政策研究,參與制訂了《全員創新工作室管理規定》《全員創新考評細則》《全員創新工作自動評分系統評分規則》等技術創新管理制度,在組織機構、考核評價、獎勵推廣等程序上進行規范引導。構建起以職工科技創新為龍頭、學習為支撐、多層次全員創新為基礎的“三全”(全員、全面、全過程)職工學習創新管理體系,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制度保證。二是加大創新激勵措施力度。將企業工資總額的3%作為創新工資單元,用于創新獎勵,并額外增設專項獎勵基金。職工創新實行隨時提出、隨時立項、隨時結項、即時獎勵,避免繁瑣的程序和手續,極大地調動了職工在技術、工藝、產品、管理等方面的開展創新的積極性。三是豐富職工創新平臺。先后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中心實驗室、職工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多個平臺,滿足開展自主創新創造的不同層次需求。10年來,中鋼邢機5000余名員工,共產生創新成果11.6萬項,重要創新成果1.2萬項,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超過4億元。企業取得國家專利總數達2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在50%以上,新產品研發周期大大縮短。

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司聚朝在操作系統模擬實驗盤上講解設備調試程序編制
工會作為企業先進總結評比工作的牽頭單位,堅持每年修訂《中鋼邢機年終總評考核標準細則》,明確規定原則上只有操作一線職工有資格參評“勞動模范”,管理技術人員可申報質量、科研、營銷、管理等“專業標兵”。企業勞模和專業標兵數量僅占職工總數的5‰,經過推薦公示、聽取職工意見、初評審核、聯評工作委員會評審確定等程序,過程嚴謹,確保公平、公正。他們根據省市《勞動模范管理規定》和中鋼邢機《勞動模范管理規定》,在物質獎勵、政治待遇、困難救助、稱號認定等方面充分給予傾斜。特別是在工資待遇和政治待遇上,讓企業勞模和標兵感受到技術過硬是一種身份、一種榮譽。例如,每年年底召開勞模表彰大會,優秀職工與企業領導面對面座談交流,共話企業發展。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到核心員工食堂與領導一起進餐,等等。他們在企業報紙、電視開辟專欄,登載勞模標兵先進事跡,用職工身邊的榜樣力量,激勵和引導廣大職工學習先進、爭當楷模。
建廠58年來,中鋼邢機共有6人次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19人次榮獲省部級勞模、五一勞動獎章,109人次榮獲“邢臺市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這些工作在企業冶金裝備制造各條戰線上的普通勞動者,激勵、帶動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技術能手和骨干力量,續寫著“工匠精神”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中鋼邢機工會經濟技術部;河北省邢臺市總工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