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促進住房消費意見的通知
寧政〔2016〕60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辦:
現將《促進住房消費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西寧市人民政府
2016年3月31日
為擴大住房消費,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城市工作會議要求及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青政〔2015〕58號)文件精神,結合西寧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優化用地及住房供應結構
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的思路,科學確定商品房用地年度供應計劃、供應結構,合理把握供應規模、節奏,保持房地產市場供需總體平衡。
促進房地產用地結構調整。對已供應但未開發的房地產用地,可通過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引導未開發房地產用地轉型利用,用于國家支持的新興產業、養老產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等項目用途的開發建設,促進其它產業投資。對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開發建設的項目,應重新辦理相關用地手續,重新核定相應的土地價款。
優化住房供應套型結構。對在建商品住房項目,在不改變用地性質和容積率等必要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允許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當調整套型結構,對不適應市場需求的住房戶型做出調整,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滿足市場多種需求。
二、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
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群眾住房困難。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構建多元化棚改實施主體,發揮開發性金融支持作用。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建設等需要進行過渡安置的住房,可利用公共租賃住房進行過渡安置。
三、積極推行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
進一步提高城鎮棚戶區改造以及其他房屋征收項目貨幣化安置比例,新建項目貨幣化安置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房源由政府搭建平臺,通過市場籌集,房地產開發企業讓利,組織居民自主購買或由政府統一購買。貨幣化安置中,安置房屋與原房屋等價值部分免征契稅。因重點項目建設征地拆遷的,原則上不再建設回遷安置房,按照“以購代建”方式進行安置。
四、全面執行房地產交易稅費優惠政策
落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23號)要求,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征收契稅。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征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
五、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貸款需求
各金融機構對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執行最低首付比例不低于20%;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執行最低首付比例不低于30%;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確定的最低首付款比例要求,以及本機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投放政策、風險防控等因素,并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合理確定具體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適當放寬公積金貸款標準,對職工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的,最長貸款期限放寬到25年;對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下調至20%。
六、鼓勵農牧民家庭進城購房
嚴格落實省政府關于農牧民進城購房財政補貼相關政策。搭建農牧民購房服務平臺,提供咨詢服務,為農牧民進城購房提供切實有效的線上線下服務。積極組織進城農牧民采取團購等方式購買商品住房,降低購房成本,減輕農牧民購房負擔。房地產交易、地稅、國稅等部門開辟綠色通道,為農牧民購房交易手續辦理提供便捷、高效服務。房地產開發企業要針對農牧民生活方式和習慣設計合理戶型,優化人居環境,提高住房品質,提供優惠價格,增強對農牧民進城購房的吸引力。
七、積極培育住房租賃市場
積極培育經營住房租賃的機構,通過長期租賃或購買社會房源向社會出租。鼓勵和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商品房項目中長期持有部分房源,用于向市場租賃,或轉成租賃型的養老地產、旅游地產等。也可以與經營住房租賃的企業合作,建立開發與租賃一體化、專業化的運作模式;鼓勵房地產經紀機構和專業房屋租賃機構通過接受委托、市場收購等方式籌集房源,開展房屋租賃業務。公共租賃住房房源籌集方式由新建為主轉為通過市場收購或企業與政府產權共有方式籌集,承租對象租住一定年限后,按照規定可選擇申請購買所租住公共租賃住房。
八、提升居住環境和住房品質
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高品質住宅。大力推進住宅性能認定,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價格適中的生態、綠色、健康居住小區,有效提升住宅開發建設品質。按照“設計、施工、裝修一體化”的發展理念,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建設全裝修住房。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廣節能、節地、節材、節水、環保型住宅。
九、提升物業服務質量
開展物業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建立市、區(縣)、街道辦、社區齊抓共管和部門聯動的物業管理新格局;完善行業監管機制和法律法規及制度建設;提高物業服務企業物業基礎管理能力和服務技能。實現物業服務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增強物業企業服務意識和業主維權意識,提升物業行業的社會信譽度和業主滿意度,營造安全、有序、和諧的人居環境。
十、優化房地產業發展環境
嚴格落實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制度,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涉企收費行為。
按照《青海省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取得4A級信用評價等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的其他商品房項目商品房預售資金不納入監管,免交物業保修金;對取得3A級信用評價等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的其他商品房項目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及物業保修金交納比例按40%執行;對取得2A級信用評價等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的其他商品房項目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及物業保修金交納比例按60%執行。對首次進行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或信用評價等級為A級、B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項目預售資金監管及物業保修金交納比例嚴格按100%執行。
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人民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推遲至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時收取。
十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召集人,市發改、房產、規劃建設、財政、國土、地稅、農牧、公安、公積金中心、金融、人行西寧中心支行、行政審批等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協調工作小組,及時協調解決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十二、加強輿論宣傳引導
強化房地產交易信息報送制度,及時主動發布土地供應、住房供應等市場動態信息。切實加強輿情監測,正確引導輿論宣傳,穩定住房消費預期,形成有利于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輿論氛圍。加強對虛假信息、失實報道的監測查處力度,防止誤導消費預期,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
本意見自2016年4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1年3月31日。在實施期間,如遇國家及省市政策調整,按調整后的政策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