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萍
(包頭日報,內蒙古 包頭 014020)
淺談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新特點
任燕萍
(包頭日報,內蒙古 包頭 014020)
近些年,隨著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新聞媒體正迎來一個全新的市場環境,媒介融合成為最新的發展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原有新聞采編的方式方法很快暴露出了缺陷,不再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編也呈現出了新特點。基于此,本文首先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編進行概述,然后針對其新的特點,從新聞內容、采編角度等不同方向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以供參考。
媒介融合;新聞采編;特點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的,其具體是指各種媒介共同呈現出的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媒介融合是網絡時代下,信息技術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順應了時代需求。
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來臨,媒介的表現形式和內容變得多樣化,媒介融合的趨勢也更加明顯。傳統媒介和新媒體的互相滲透是媒介融合的第一步,而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媒介融合的范圍和深度也會越來越廣,同時也將對新聞傳播理論產生深遠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三網融合”戰略發展十分迅速,電視網、電信網和計算機網的融合使得普通大眾能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這對新聞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背景下改變傳統的采編方式,充分利用新興科技實現現代化的新聞采編,這對采編人員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
(一)信息資源的復雜性
隨著21世紀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采集、信息傳播的內容及速度都達到了一個巔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想從無窮無盡的信息中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要耗費許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新時代,虛假信息的廣泛傳播也使得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失去了保障。隨著各種新媒體相繼問世,普通大眾也成了發布、傳播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啟了“自媒體時代”。但普通大眾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新聞素養和傳播技能方面和專業媒體人相比還是略顯遜色。
(二)采編成果的多用性
高科技電子產品的普及和多種媒體平臺的相繼問世,使得新聞的報道方式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紙質報道,信息的傳遞載體也越來越多樣化。相較紙質媒體而言,網絡媒體擁有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的優點,打破了時間和地點對新聞傳播的限制。因此,新聞采編人員在進行采編工作時,要考慮如何運用不同的媒體形式在不同媒體中傳播信息,達到提高信息影響力的目的,這就對采編人員的內容編輯能力和傳播技巧提出了挑戰。
(三)新聞載體的多元化
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們經歷了新聞載體從紙質載體向網絡轉變的重要過程。現今,普通大眾能夠隨時隨地使用手機、iPad等設備實時記錄或傳播新聞信息。新聞載體的多元化使得信息的表現形式更為多樣,但也在方便受眾的同時加大了采編人員的工作難度。采編人員想要有效地篩選和處理這些信息,首先要掌握各種采編技能,在編輯新聞內容時,也要掌握Word等辦公軟件的用法,利用軟件優化新聞的表現形式,使新聞內容能夠適應多種載體的傳播方式。
(一)提高新聞采編的敏感度
目前,由于信息載體的多元化以及信息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促使大眾審美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因此,提高新聞采編的敏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采編人員應提高自身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善于篩選信息、了解新聞受眾范圍,針對不同的受眾實現新聞的精準定位。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數量極大,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一些簡單的信息傳播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他們更希望參與互動。在新聞信息的“大數據”環境中,如何更快地挖掘到有價值、有深度的新聞?這需要新聞采編人員不斷提高整合不同資源的能力,以及挖掘表面淺顯的文章背后深意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將精準的新聞內容呈現在受眾面前。
(二)明確新聞信息的真實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馬克思曾經說過,“新聞報道要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而不是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采編人員應永遠將追求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放在首位。在當前的自媒體時代,人們對新聞事件不加求證的心態和對事件本身的主觀看法導致大量的不確定性信息得以廣泛傳播,再加上一些誤傳現象,大大降低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因此,采編人員在處理稿件、信息時,應反復核查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不僅要保證新聞基本要素的準確完整,還要準確描述新聞內容,避免出現歧義而誤導受眾,造成誤傳現象。其次,要杜絕部分采編人員無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新聞內容的現象,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采編工作,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可靠。
(三)采用新型新聞采編技術
以往的新聞編輯方式就是對文字進行簡單的組合、加工,其已不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當前,新聞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如何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采編過程中,是采編人員需要思索的問題。因此,要加強培養和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采編技術,鼓勵其創新編輯手段和編輯技巧,不僅要精通像office類的辦公軟件,更要主動學習一些主流的多媒體應用技術,使用現代技術豐富新聞采編形式。在此過程中,采編人員還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通過靈活運用各類素材,增強內容的可閱讀性,從而滿足受眾的需求。
(四)豐富新聞采編的內容
新聞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科學、文學、教育、時事等方方面面,有些新聞更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體現,這對新聞采編人員的知識水平也提出了要求。采編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還要增加不同學科的知識儲備,加強對時事政治的認識,在審核過程中才能更為準確地選擇出目前最熱門的新聞方向,并豐富新聞內容,保證新聞信息的質量。
媒介融合勢在必行,作為采編人員,必須積極應對媒介融合對采編工作帶來的困難與挑戰,通過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用準確的新聞報道引導輿論,保證新聞采編的效率與質量,與我國新聞事業共同發展。
[1] 劉玉紅.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編特點探究[J].企業導報,2014(5):99-101.
[2] 崔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編工作[J].中國傳媒科技,2013(5):12-13.
[3] 王桂娟.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編新路徑探索[J].新媒體研究,2016(11):78-79.
G212
A
1674-8883(2016)24-01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