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冰
(烏海日報社,內蒙 古 烏海 016000)
新媒體背景下報社新聞傳播的功能探討
閆 冰
(烏海日報社,內蒙 古 烏海 016000)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全球信息傳播進入全媒體時代。網絡飛躍式的發展為信息傳播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受眾可以通過網絡接收各類信息,能隨時隨地了解身邊事以及分享信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使得傳統報業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紙媒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傳統報業正面臨十分艱難的轉型。本文著重分析了當前報社新聞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發展戰略建議,以供參考。
紙媒現狀;報社運營;新聞傳播
在互聯網家喻戶曉的今天,全球正步入全媒體時代,受眾選擇網絡掌握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全媒體以傳播信息更快、更全面、更多元化的優勢逐步統領新聞市場,搶奪全球網民的視線,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領軍媒介。然而,此時的傳統媒體卻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傳統媒體報業的生存發展受到極大的沖擊,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受眾不再以閱讀長篇幅的報紙來了解信息。
(一)新媒體如何圍困報社的發展
當互聯網成為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的必需品,手機自然離不開人們的視線,每天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都不定時地彈出各大新聞,導致報紙流失了大批閱讀者。傳統報業的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時效性不強。《華西都市報》是全國第一份都市報,它開啟了中國的都市報時代,獲得“中國報業創新大獎”,是四川極具影響力的報紙。然而“汶川地震”期間,《華西都市報》的發行速度滿足不了大眾對信息的需求,導致受眾轉而選擇網絡新聞了解新聞信息。
第二,單一的被動式閱讀。缺乏互動性是報紙的一大缺陷,讀者不能參與到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只能一味地閱讀已有的新聞,大批年輕讀者很快對其感到審美疲勞。
第三,趣味性和信息量的不足。傳統報紙版面有限,通常設置為時政、社會、娛樂、民生、經濟、體育幾大版塊,每期報紙的版面設計千篇一律,主要通過文字和圖片來表現。網絡新聞則包含生活的各個領域,發布范圍不受限制,文字、圖片、視頻、畫面等相結合,傳播效果大于傳統媒體。
(二)報社讀者群的流失
截至2013年底,中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6億,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8.28億。紙質媒體讀者群急劇減少,大部分年輕讀者群不再閱讀報紙,主要選擇從互聯網上獲得新聞信息。因此,紙媒已有讀者群和潛在讀者的大量流失使得紙媒陷入困境。
(三)報社傳播方式面臨轉型
2006年,中國報業開始了艱難的轉型之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作為我國第一個報業集團,率先大膽創新,推出一系列新舉措,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報紙的有效發展新路徑,創辦了《羊城地鐵報》和《廣州日報》社區報,開展創意活動提升品牌形象,強化讀者的視覺沖擊,一系列舉措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報社新聞內容采編實現全媒體操作流程
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創于1949年,是廣東市場報中一份以高端讀者群為對象的權威性大報。過去五十多年里,《南方日報》在廣東報業中一直擔當龍頭角色,近十年來,其以不可代替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占據了華南地區主流媒體地位。《南方日報》的成功轉型成為整個紙媒行業的領軍集團,是傳統報業史上標志性的一步。
(二)紙媒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拓展
全媒體時代下,有人認為,新媒體將取代傳統媒體。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傳統報業的發展空間依舊很大,報紙永遠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被數字媒體所取代,只會淘汰一大批質量差、影響力較弱的報紙。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將從“量”轉向“質”,報紙將會收獲更大的讀者群,從深度和廣度上超越其他媒體。
以汶川地震期間的新聞播報為例,災難期間,雖然大量網絡媒體每天都在各大網站和媒體平臺發布受災新聞,但每條新聞的播報都僅限于事件的表面,沒有深層次的挖掘,公眾只能看到事情的概況,只知道在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后續并沒有跟進報道。而紙媒卻不同,全國的報紙都大量刊登了新聞事件的具體情況以及受災群眾事后的狀況,進行深層挖掘,以大篇幅的感人新聞事跡呈現在讀者面前。
(三)全媒體成為報業整合營銷的新思路
在市場經濟占據經濟生活主導地位的今天,傳統報業正面臨受眾流失、發行量減少、廣告收入不佳以及印刷費提高等一系列問題。以互聯網、手機等為主的新媒體對報業、廣電等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沖擊,媒體融合成為傳統報業走出困境的新思路。以《溫州日報》為例,其打破了傳統的“廣告經營”局面,開創以“整體經營、整合營銷”的嶄新業態,通過品牌打造報業的聲譽,利用一切資源擴大報業的獲利面。《溫州日報》是全國首個開發數字報收費系統的報業集團,其營銷隊伍遍及各大城市,通過擴大資源,在報業經營普遍下滑的時期,《溫州日報》仍呈現出增長趨勢。
(四)報紙新聞傳播的功能與發展效益
報紙的社會效益,是報紙在實現其社會功能的過程中對社會各階層的發展和穩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社會效益包含了報紙對社會的責任感、社會口碑、報紙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報紙的知名度以及報紙的公信力。在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一些報紙順勢改革,與時俱進,獲得了不錯的發展。報紙不同于其他媒介,報紙象征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意識和閱讀意識,有著重大的歷史任務。筆者認為,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上來看,報紙仍然可以帶來極大的社會效益,其不應該被遺忘。
從全球范圍來看,報紙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報業需要全媒體數字化的介入,新媒體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傳統媒體的資源和經驗。在新形勢下,需要進一步的更新、創新傳統報業的經營模式、思路和觀念,積極拓展發展空間,將新媒體下產生的壓力轉化為發掘新思路的動力。傳統報業必須嚴格遵守辦報核心理念:內容為王,數字化介入,與新媒體融合化發展。傳統報業與新媒體未來的發展只有一條道路,即競爭與合作,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也只有如此,全媒體時代下的傳統報業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
[1] 陳偉球.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的革新之道[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4):1+5.
[2] 林潔,曾惠.新媒體背景下報社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4(24):63-64.
[3] 白偉.新媒體環境下報社新聞傳播的功能分析[J].科技傳播,2015(14):1-2.
G219.14
A
1674-8883(2016)24-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