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鑫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
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學人才培養路徑
蘇 鑫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革新,我國新媒體發展迅速,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傳媒環境;這種媒介轉換,為廣播電視新聞學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新時期,需要有機地把握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學人才培養標準,創新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新媒體;廣播電視新聞學;人才培養
媒體活動直接關系到廣播電視新聞學的發展,出現新媒體后,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媒介環境,改變了新聞產生及傳播途徑;同時,對廣播電視新聞新聞學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要緊密把握新媒體發展趨勢,在日常人才培養中實時滲透,促使新聞學人才能夠對新媒體充分了解和廣泛利用。
1.1廣播電視份額被新媒體所搶占
過去幾十年內,廣播市場份額被電視所侵占,之后新媒體的出現,又對其傳媒市場份額大肆侵占;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有更多功能豐富的信息傳播平臺出現,進而減少廣播媒介占領的市場份額。且新媒體也在不斷沖擊電視媒介的行業地位,即時性、交互性和超媒體性是新媒體的優勢,吸引到更多的觀眾,進一步挖掘開發了傳媒市場,限制了傳統電視的發展潛力。
1.2社會對傳媒人才重新定位
相關研究表明,近年來,越來越少的新聞類高校畢業生愿意到傳統媒體工作,這充分說明新媒體環境改變了高校新聞類的傳媒人才需求,電視新聞專業學生的發展及就業出現了巨大挑戰。
2.1復合型媒體素質
有新媒體企業領導曾經講過,新媒體人才除了具備網絡傳輸等專業技術,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能夠對用戶心態準確捕捉,對用戶潛在需求科學引導。雖然我國傳媒業不斷的發展和變革,但是傳媒人才教育依然呈現出較強的滯后性特點。結合目前市場發展趨勢,對復合型媒體素質人才大量需求。本類復合型人才除了對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采寫編專業技能熟練掌握外,還需要具備其他的能力,如節目策劃組織、現場直播報道等。因此,高校要設置復合型的專業培養目標,將拓展性課程廣泛開設出來。
2.2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應用,擴大了新媒體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多的廣電專業畢業生開始就職于網絡和新媒介。因此,確定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將新媒體技術課程充分納入考慮范圍。在原有廣播電視操作技術課程基礎上,充分結合我國媒介行業發展趨勢,將新媒體技術方面的課程開設出來,包括網頁設計制作、三維動畫制作等;同時,將數字化教育內容加入到新聞類專業課程中。
3.1對廣電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機明確,拓展培養領域
結合現階段媒體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特點,培養出來的廣電專業學生需要能夠與文化傳媒行業發展需求所適應,對新媒體技術熟練掌握,且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首先,要設計多元化的職業定位;部分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學生往往會在廣播、電視媒介等領域內限制個人職業定位,比較狹窄和片面。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指導學生多元化地定位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這樣才能與廣電人才實際情況相符合,學生的職業認知也能夠顯著增強。其次,對學生新媒體技術掌握水平大力提升。現階段,新媒體得到了大力發展,競爭力不斷增強在培養廣電專業人才時,需要大力提升學生的新媒體技術水平,除了對傳統的廣電技術深入學習之外,還需要對新媒體技術積極掌握,以便與新媒體發展需求所適應。最后,開展針對性的個性化培養工作;在培養廣電專業學生時,也需要突顯學生的個性與優勢;部分學生具有較好的文字功底,可以著重培養其文案能力;部分學生口齒靈活,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則可以對其的主持與采訪能力重點培養;部分學生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可以將后期制作、節目編排等工作作為培養的重點。通過個性化培養的實施,學生就業競爭力得到增強,同時有機結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專業學習。
3.2對教學體系有機改革和完善
首先,對課程設置有機完善,豐富教學內容;要想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廣電專業人才,需要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過去所設置的課程體系,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媒體運作水平。進入新媒體時代后,出現了諸多不同形式的媒介類型,網站、廣播電視等大量出現了新穎內容,在這樣的形勢下,就要求高校廣電專業不斷調整課程體系,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對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要完善課程設置,有機結合選修課與專業課程,專業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新聞傳播基礎理論,而選修課則需要將特色課程開設出來,將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納入考慮范圍;要將新媒體方面的內容以及媒介市場運作知識等增加過來,以便促使學生能夠對不同類別媒體運作模式、運作方法等熟練掌握。
新時期,我國傳媒市場環境發生較大的改變,進而影響到人才需求;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積極創新與改革廣播電視新聞學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任歡.新媒體時代下的廣播電視新聞專業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青春歲月,201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