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建中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 400031)
淺析西部高校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的發展策略
鄔建中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 400031)
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我國西部高校的新聞專業云教育發展較慢,而該如何借助數字技術提供的機會,實現西部高校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的跨越式發展。本文分析了西部高校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發展的當前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西部高校;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 機遇和挑戰
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國西部高校的新聞教育發展相對落后。而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云教育平臺開始得到發展。所謂云教育平臺,是指基于云計算技術進行教育資源共享的數字化平臺,所有教育機構都可以將自己的教育資源通過其進行交互、整合、增殖、傳播,從而實現“一次生產,多次使用,多元輸出,廣泛相關,多重服務”的目的,提高教育的效率與效果。同時,云教育平臺的出現也讓西部高校的新聞教育面臨新的機會和挑戰。在對大數據新聞、全媒體新聞、跨媒介傳播等業界新態勢的追趕中,西部高校往往會因為地域因素,落后沿海高校一步。而憑借云教育平臺,西部高校的新聞專業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快速吸收先進的教育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前,不少西部高校的新聞專業已認識到這一點,開始發展其云教育平臺。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如下問題:
(一)云教育平臺硬件建設不足
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這也使其云教育平臺硬件建設相對不足,不少高校新聞專項經費有限;其云教育平臺建設只是在學校網頁上開辟專欄,放置一些視頻公開課及相應PPT、題庫;其相應的硬件架構仍是為單向的、大眾化的傳播所準備的;基本上仍沿用傳統的報紙新聞學的教育理念,對現代新聞傳播理論的發展缺乏相應吸納。而云教育平臺需要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每個學員的特點及學習進度,一對一的精確互動傳播。這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如工作站、進行硬盤陣列、高速局域網和互聯網接口、高速計算機及物聯網建設等。而目前的西部高校新聞專業還做不到這一點,其云教育平臺硬件是為WEB1.0網頁建設準備的,而不是為WEB3.0的大數據和云計算所準備的。缺乏相應的硬件建設是西部高校云教育平臺發展的硬傷。
(二)云教育平臺內容缺乏特色
云教育平臺具有開放性和競爭性的特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平臺進行學習。而當前西部高校新聞專業的云教育平臺內容建設缺乏特色。首先,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多學科融合內容。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專業學生除了要有新聞專業的知識以外,還應學習經濟知識、金融知識、法律知識、國際貿易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外語知識、文史知識、科學知識等。學校課程設置要使這些知識能系統地組合在學生的接受思維結構里,形成完整的體系,形成有系統、有序列的知識基礎。同時,西部高校的云教育平臺應結合西部地區的地域特色,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設西部大開發方面的課程;開設適應少數民族需要的課程,一方面適應西部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在各種云教育平臺的競爭中突出重圍,占據自己的藍海市場。
(三)云教育平臺與業界互動不夠
云教育平臺需要與業界進行密切的互動,如美國地處中部地區的西北大學,其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發展受到業界好評,原因在于其在云教育平臺上緊密結合業界的需要。例如,西北大學的市場營銷系一直被公認為全美第一,有趣的是,該專業在云教育平臺中卻被建立在麥迪爾新聞學院下。在云教育平臺上,可以學習包括廣告、營銷、公關等多個行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多家廣告,實業界的業內人士也坐鎮該平臺,成為該學院客座教授,其中不乏包括如奧美、萬博宣偉、寶潔、IBM等具有至少十年從業經驗的,且在學術領域同樣造詣非凡的專家。[1]該云教育平臺的核心理念是與業界充分互動,以業界需要為出發點,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其云教育平臺更與全球知名企業合作,學生有機會直接接觸到大量業界信息,在課堂中提出的行銷計劃也將實際用于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而當前我國西部高校新聞專業的云教育平臺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四)云教育平臺課程設置混亂
云教育有其自身特點,如交互性強,開放性強,強調資源共享和自主化學習等。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其特點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兼顧碎化片學習和系統化學習的需要;既要保證課程設置能適應移動互聯時代隨時隨地碎片化學習的需要,也要保證完整嚴謹的課程體系。而目前西部高校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的課程設置,很多時間是為了完成項目或考評的需要,根據每個項目或每次考評的需要疊加課程,沒有進行整體建設。只考慮了單次考核或項目結題的需要,沒有考慮到其云教育平臺長遠發展的需要。云教育平臺課程設置混亂,沒有建立起科學化、系統化的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課程體系。
(一)引入多方力量,加大云教育平臺建設投入
為促進西部高校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的發展,我們應引入多方面的力量進行建設。建立由高校出品牌、出內容,社會力量出資金、管市場的格局,形成由高校負責教學、社會專業機構進行市場推廣和營銷、大數據公司負責數據挖掘和分析的復合化模式。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通過明確“責、權、利”的方式,通過股份制合作推動西部高校新聞專業云教育平臺發展;另一方面也實現了“產、學、研”結合,有利于新聞專業與業界的良性互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而新聞專業本來就是一個需要與業界良性互動的專業。在這方面,上海文廣集團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合作,深圳騰訊公司與深圳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合作,都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二)加強云教育平臺特色內容建設
西部地區的一大特點是地域內少數民族
相對較多,而云教育平臺可以適應少數民族學生,特別是社會繼續再教育學員居住分散、學習時間零碎的特點。關鍵是要為少數民族學員提供有特色、針對性的內容。如不少民族學生漢語水平有限,一些在漢族學生看來非常容易理解的教材對不少民族學生來說非常吃力。有老師在《新聞學概論》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不少民族學生無法準確理解“生產力”“現代化”“經濟結構”等一些基本日常詞語。可見非常有必要依據民族學生在不同年級的漢語理解能力編寫一套有梯度,適合他們閱讀理解能力的云教育平臺內容。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在此方面要重視原創云教育內容的開發,不能照搬相應的專業教材,如《專業采訪報道學》是一本針對國內廣大學生的專業性報道的相關教材,其內容豐富,涵蓋類別廣泛,可謂經典。然而由于該教材的普適性,對“民族采訪報道的論述”僅僅3頁;國內教材對宗教相關問題的報道論述更少,而這兩方面的內容卻是民族地區新聞事業關注的重要內容,因此云教育平臺需要有針對性地開發相應內容,既被廣大學員喜歡,又能針對該地區新聞事業的重點內容和相關問題。
(三)加大與業界融合的“雙師型”隊伍建設
云教育平臺背后是師資隊伍的支撐。一支合格的既有業界經驗,又有理論知識的“雙師型”隊伍是云教育平臺發展的基礎。這支師資隊伍應該是德才兼備的,其首要的基礎是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堅定的信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其次要有厚實的專業知識和業界經驗,精通本行業務,并不斷充實、更新知識,掌握多種新聞實踐經驗。
西部高校應在其云教育平臺建設中對“雙師型”人才在政策、待遇上給予一定的支持。這里所指的政策、待遇并不是重點指經濟待遇,涉及職稱、工作流動、繼續教育。偏遠地區新聞事業相對落后,不少來此工作的人才學無所用,沒有平臺供他們施展才華,“良禽擇木而棲”,日久必棄而遠走。除此之外,高校可加強自身教育的“雙師型”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派教師到業界交流,培養其實踐能力。賈慶強在思考新疆新聞教育現狀時認為應加大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走出去開闊視野,增強吐故納新能力,促進教師的流動與優勝劣汰。[2]新聞學是理念不斷創新、實踐性強的學科,從內地來此工作的教師幾年后便感到知識的匱乏。所以應推動本地教師走出去,借助教師的流動促進新聞教育理念、方法不斷發展,盡量保持同東部中部地區高校的同步,即所謂的“流水不腐”。
(四)科學合理地設置云教育平臺課程
據調查,新聞專業本科畢業生令用人單位滿意或比較滿意的比率雖然近年來不斷上升,但對畢業生的知識面與實際能力仍感到不滿意。這種情況為我們的云教育平臺發展提供了機會。我們必須在培養目標方面進行改革。增加以理論探索、學科前沿研究方法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側重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新聞專業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分流進入理想的職業領域。同時,學生知識結構的調整,不僅要重視專業課,還必須強化文、史、哲、經、法等方面的基礎課,為此應適當增設一些文理滲透、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交叉的課程。在傳播技術不斷進步和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大數據的應用、移動互聯網的掌握等已成為新聞專業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基本條件之一。科學合理地設置云教育平臺課程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1] 吳峰,陳雯琪,章于炎.美國新聞傳播教育的最新進展與改革趨向——基于美國十所頂尖新聞傳播學院的調查統計研究[J].現代傳播,2014(3):135-139.
[2] 金志遠.論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民族教育價值取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1(3):45-47.
G434
A
1674-8883(2016)13-0032-01
本論文為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大數據時代重慶云教育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項目號:15SKG108)的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