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文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廣播電視臺)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探討
方秀文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廣播電視臺)
當今社會,電子技術快速發展,給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媒體從業人員的采編能力和專業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也給廣播電視新聞采編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這種新形勢下,新聞采編人員要積極學習、提升自己的素質水平,更好地適應新環境的需要,實現廣播電視新聞持續、高效發展。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廣播電視新聞的采編技巧。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探討
廣播電視是傳播黨和政府大政方針、傳播新聞和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輿論陣地。當下,隨著電子等科學技術及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帶來新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層出不窮,也給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壓力,廣播電視新聞如何在媒體競爭中守住陣地站穩腳跟,怎樣增強自身的媒體競爭力,是當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對于廣播電視報道而言,采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采訪工作就是新聞記者或相關的工作人員對新聞事件進行調查并呈現和傳播的過程,由于采訪的人物、事件不同,因此,需要采編人員靈活使用采訪方式,提高采編的效率及質量。
采訪需要對受訪者進行提問,記者提出的問題是否合適,直接影響新聞采訪和新聞報道的質量,因此,在實際采訪過程中,要以受訪者的談話內容為線索進行提問,對受訪者進行合理引導和啟發,從而獲得自己需要的新聞內容。
新聞內容的細節之處,通常更具感染力,因而,在采訪過程中,需要記者有具備“一心多用”“耳聽六路,眼觀八方”的能力[1],這就需要記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積累,強化自己的應變能力,增強新聞洞察力、科學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在新聞采訪中,真實性最為重要,如果新聞不真實,其意義和價值也就無從體現。因此,在采訪過程中,采編人員需要辯證看待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對事件進行準確報道。
當前,隨著國家對民生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更注重民生,因此,有效處理與人民群眾最為密切的問題,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應成為當前廣播電視新聞播報的主要內容,因此,廣播電視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民生新聞報道的采編制作力度。
廣播電視新聞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堅持為人民群眾服務,嚴格按照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處理問題,做好民生問題的播報。隨著和諧社會不斷推進,在民生問題的播報中,應積極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中國夢的實現[2],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使新聞報道與老百姓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了解百姓所關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多更好的新聞線索,采制更多受眾歡迎和喜愛的節目。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最為重要的就是采訪、編輯,這二者沒有明顯的時間順序,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良好的傳播效果。將采與編有效結合,需要新聞采編人員具有較強的策劃能力。做好新聞的采訪以及策劃,有助于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正確正面引導社會輿論。新聞策劃就是挑選具有新聞價值、真實的事件,以獨特的視角對新聞事件進行策劃、研究,通過圖片、特寫、評論等方式,將新聞事件充分表現出來,凸顯新聞事件的思想,增強新聞報道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受眾,從而促進媒體的影響力與傳播力的提高,進而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廣播電視新聞采編過程中,需要新聞采編人員明確新聞采編的切入點,明確新聞報道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科學全面地對受眾進行調查分析,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使用人民群眾喜歡的方式,對事件進行報道。社會各階層的人民群眾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關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而且,由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們對廣播電視的關注也不同。這就需要新聞采編人員科學把握采訪過程,對于農村受眾,要注重新聞內容的通俗易懂,強化其真實感,提升農民群眾的收視興趣,使其關注廣播電視新聞。
在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影響下,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是,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優勢,為了更好地報道新聞信息,為受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新聞信息,傳統媒體應不斷強化新聞采編人員的采編技巧,提高新聞采編的質量及效果,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報道水平。
[1]陳臻.淺談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及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4(13).
[2]孫麗華.有關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的幾點思考[J].新聞傳播,2014(12).
[3]黃霞.探析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J].通訊世界,2015(20).
[4]秦宏.新形勢下廣播節目中的采編技巧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2(10).
方秀文(1976-),女,湖北棗陽人,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