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橋
(大足日報社,重慶 400900)
?
淺論中美新聞倫理的差異及啟示
王榮橋
(大足日報社,重慶400900)
摘要:無論是進行新聞理論研究還是進行新聞實踐活動,新聞倫理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尤其是在新聞實踐中,新聞倫理發揮著更加獨特的作用,它是檢測新聞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也是評價一次新聞活動所帶來效益(這里主要指社會效益)的重要標準。美國是世界上新聞理論研究的領先者,美國新聞界關于新聞倫理積累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論。通過將中國新聞倫理與美國新聞倫理進行簡要的對比,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各種揚長避短的措施,促進我國今后新聞理論和新聞實踐活動的發展。
關鍵詞:新聞倫理;中國;美國;比較研究
當前我國進入社會矛盾多發期,而新聞領域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如有償新聞、新聞敲詐等,各種典型的新聞事件也是此起彼伏。2013年有《新快報》陳永洲事件,2014年有21世紀報系的新聞敲詐事件,2015年又有《財經》記者王曉璐因發布不實金融消息,嚴重干擾金融秩序而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事件。這一系列的事件除了指向新聞法律之外,其背后的新聞倫理問題也值得我們關注。
在中國,關于新聞倫理所涵蓋的內容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或者定義。目前新聞業界和學界普遍較為接受的是經歷過多次修訂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中關于新聞記者職業倫理規范的相關內容。通過審視這個文件,涉及記者新聞倫理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包括接受黨的領導、樹立群眾觀點等;第二條,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包括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抵制格調低俗等;第三條,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包括通過合法方式取得素材、不歪曲事實等;第四條,發揚優良作風,包括反對有償新聞、反對不正當競爭、新聞報道與經營性活動分開等。
美國報紙編輯協會提出的ASNE《原則宣言》是被美國新聞界所普遍接受的自律性文件。宣言“鼓勵成員遵循職業倫理六條規范:負責、自由、獨立、真實準確、公正、公平”。[1]另外,美國職業記者協會在1996年新修訂的《SPJ倫理準則》也為職業記者規定了相關倫理規范,內容有四條:尋找事實報道事相;減少傷害;獨立行動;負責任地報道。
(一)新聞體制的差別
中國的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新聞事業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乃至行事方式都是黨和政府規定的,帶有明顯的政治性。因此,我國的新聞事業關注的更多的是新聞活動對于政治經濟活動的影響,新聞報道實行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這在客觀上減少了新聞事業倫理問題的發生。
美國新聞事業與中國新聞事業的性質根本不同。美國媒體是私人商業媒體的代表,媒體較少受到包括政治勢力在內的其他勢力的影響,奉行自由主義原則,更加注重市場和利潤,因此負面報道成為美國媒體報道的主要內容,從而增加了產生新聞倫理問題的可能性。
(二)新聞實踐的原因
中國的新聞事業由于起步較晚,新聞媒體缺乏經驗,相關的理論也不夠完善,一些合理的制度尚未建立起來,在處理一些新聞倫理問題時,顯得不夠成熟。同時,中國的媒體長期處于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尚缺乏獨立的新聞實踐經驗。
美國的新聞業已經走過了數百年的發展歷程,新聞活動的各個方面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體系,整體而言比較成熟。“在美國報業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兩次黃色浪潮,兇殺、色情新聞大行其道。在黃色浪潮中,美國媒體和媒體人深受‘缺乏媒介道德’這類批評之害。”[2]新聞實踐中的這些慘痛教訓,使得美國新聞界對于新聞倫理問題極為重視。
(一)注重人文主義關懷
中共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其中“人文關懷”首次被中央重要文件提及。而當前我國新聞界的人文關懷工作做得還不好,如汶川地震中,媒體記者對幸存者的各種追問事件等都是我國媒體缺乏人文關懷的典型體現。美國新聞界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做法,如報道內容選取、提問方式、寫作手法等方面值得我國新聞界借鑒。
(二)減少外部干預
新聞界要成立自身相對獨立的行業機構,減少政治經濟勢力對新聞界的控制。當新聞倫理事件發生時,應該以專業性的行業組織或者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仲裁者或者評價者,減少政治評價新聞的隨意性和目的性。“既要有關于新聞倫理的原則性規約,又要根據新聞活動的要求將有關規約具體化,以此供業內人士共同遵守。”[3]
“新聞倫理在社會控制方面具有廣泛性和預防性的特點,在預防不良新聞活動方面具有獨到的作用。”[4]中國新聞界乃至全社會必須重視新聞倫理的重要作用,在堅持立足本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積極向美國等新聞發達國家學習,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凈.互聯網時代美國的新聞倫理探索[J].青年記者,2014 (5):27-28.
[2] 李星佺,陳詞,劉南琦.新聞倫理的背影——優秀新聞與道德的拉鋸戰[DBOL].http://news.sina.com.cn/z/xwlldby/.
[3] 丁柏銓.論新聞倫理對新聞活動的制約[J].江蘇社會科學,2007(5):222-227.
[4] 李衍玲.新聞倫理與規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54-55.
[5] 許向波.喉舌本位與自由本位——中西方新聞理論傳統之比較[J].新聞知識,2007(04):31-33.
[6] 張文燦,陳丹.價值理念與新聞表達——2011中美獲獎新聞比較研究[J].新聞傳播,2012(5):46.
[7] 馬少華.新聞評論的倫理責任和倫理問題[J].國際新聞界,2005(3):49-54.
[8] 單波.中西新聞比較的問題與方法[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9):33-49.
[9] 許月溪.中美新聞倫理規范比較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10] 閆景芹.中美新聞采寫的新聞倫理比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5.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221-01
作者簡介:王榮橋(1990—),男,重慶人,本科,大足日報社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