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帆
(首都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48)
?
淺析網絡出版
齊曉帆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48)
摘要: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深刻地改變了公眾的閱讀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從另一方面來講,也深刻影響并改變著傳統出版業。網絡出版,或者說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出版,也逐漸受到廣大公眾的喜愛。
關鍵詞:網絡;出版;編輯;媒體
對于網絡出版概念的界定,學界有各種說法:網絡信息傳播就是網絡出版,網絡出版不等同于網絡信息傳播,網絡出版不是“出版”等。根據最新發布的《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網絡出版服務是指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網絡出版物;網絡出版物,是指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的,具有編輯、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數字化作品。2002年制定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指出,互聯網出版,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按照《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的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規定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依據以上規定和條例及相關資料,網絡出版的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出版商為個人的自行出版、網絡公司為主體尋求代理權出版電子圖書、出版商自行出版發行電子圖書、POD模式和電子書籍。
2014年,習近平在十八大會議中提出要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遇此機遇,國家開始鼓勵網絡出版服務,以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但是相對于網絡出版的蓬勃發展來說,針對網絡出版的法律法規卻不多,尚在逐漸摸索發展過程中。2015年8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過了《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于2016年2月4日公布,自2016年3月10日起施行。這個規定以《出版管理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為根基,是針對網絡出版服務的專門法規,也表現出國家對于網絡出版的管理日趨成熟。法律法規的演進也代表了網絡出版發展的一個過程。2000年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內容、備案審核等作出規定;2001年發布的《出版管理條例》中,規定了從事互聯網等出版物發行業務的單位或個體工商戶需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2002年發布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對互聯網出版的定義、內容、監督管理作出規定,其中關于互聯網出版的定義是對出版物劃分的一大界定;2016年公布的《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進一步對網絡出版服務和網絡出版物作出界定,對從事網絡出版服務的資質作出限定,要求從事網絡出版服務必須取得《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這四部規定、條例和辦法,對網絡出版的界定和規定逐漸明確具體,更加具有專門性和針對性。
相對于傳統出版,網絡出版依托于互聯網,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因此更加新穎、活躍、現代化。
(一)產品數字化
網絡出版的產品依托的介質是網絡、計算機和移動設備,這也是網絡信息及其傳播的一大特征。網絡出版產品脫離紙張等物質資料,以數字形式傳播。
(二)出版主體多元
相比傳統出版對于出版主體的限定,網絡出版主體更加多元。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的個人、組織、團體或機構等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網絡出版。
(三)出版過程簡化,并且資源節約及高效利用
出版過程的簡化主要體現在產品載體上。由于網絡出版的產品呈現電子化特征,因此,傳統出版需要的印刷紙張選擇、加工以及運輸等程序不再成為負擔。并且網絡出版節約了紙張等物質載體,同時減少了印刷、運輸等環節,對于物質資料的消耗大大降低。
(四)信息多向交流
在傳統出版中,信息往往是單向流通,由出版方傳遞給受眾,有些出版方會接收來信、電話等信息反饋,但實效性差、互動性低。而網絡出版則可以與受眾直接交流,接收受眾的即時反饋,可以實現信息的多向交流。
網絡出版首先改變了傳統出版對于紙的依賴,實現了無紙化出版。對于社會來說,大大節約了物質資源消耗,是一種綠色出版方式;對于出版方來說,網絡出版對于物質資源、人力成本等節約意義重大,這極大地降低了出版成本,也因此促使價格降低,銷量增加,沒有傳統出版需要面臨的庫存問題,為出版方帶來了更大的利益。
網絡出版刺激信息多向交流,使得溝通更加便捷,信息流通更加活躍,對于文化的傳播和繁榮具有促進意義。
在紙媒逐漸唱衰的時代,網絡出版為很多組織、機構、團體提供了另一條出路。
網絡出版面臨的困境,首先是來自傳統閱讀的競爭。網絡出版物對應的是新的電子化閱讀方式,與傳統閱讀差異較大。因此,網絡出版首先面臨的就是傳統閱讀對受眾的分割。
其次是政策方面的困境。事關網絡出版的政策法規按照時間順序為《出版管理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和《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但是,在這些條例、辦法和規定中,對網絡出版的要求和約束居多,而關于網絡出版方權益受到侵害應當如何維護則不成體系。
另外是版權和著作權問題。網絡出版要征用內容信息,這一部分有明確的作者,同時網絡出版也要應用到網絡技術,在這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版權和著作權問題劃分并不清晰,也影響到后期的利益分成問題。
網絡出版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深刻改變著受眾的閱讀習慣,形成了綠色出版方式,對物質資源節約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其所面臨的來自傳統閱讀的競爭和版權著作權問題,也應得到重視。網絡出版產業自身應審時度勢,應對競爭,尋求拓展之道;國家也應該在政策方面加強對網絡出版的保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參考文獻:
[1] 張珊珊,嚴潮斌.我國網絡出版研究現狀[J].出版與印刷,2006(1):14-18.
[2] 李文明.網絡出版產業化內容建設與優化路徑[J].重慶社會科學,2013(6):120-126.
[3] 徐麗芳.網絡出版及其類型[J].出版發行研究,2000(11):21-22.
中圖分類號:G23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268-01
作者簡介:齊曉帆(1991—),女,北京人,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