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眾
基層行向成本宣戰路徑分析
□王眾
2015年國有四大銀行的利潤增長率近乎為零,是十年來的最低增長水平,面對不良貸款大幅反彈和互聯網金融引發的競爭日趨激烈的困難局面,各家銀行都喊出了“向成本宣戰”的口號。本文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基層行的成本支出狀況進行分析,探尋降低成本開支的可行路徑。
(一)不良資產大幅反彈,侵蝕銀行利潤。2014年以來,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制造企業經營日趨困難,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3921億元,較年初增加1177億元;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24367億元,較年初增加1278億元。從基層行經營的實際情況來看,銀行成本支出從主要是利息支出和費用支出,轉變成利息、費用和減值損失三者并駕齊驅,并且減值損失近幾年增長較快。以某支行為例,2015年與2014年相比,在利息支出增長9%,費用支出下降6%的情況下,資產減值損失增長78%,甚至超過了利息、費用開支,成為銀行成本支出中最重要的一極,嚴重侵蝕銀行的利潤。
(二)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銀行息差大幅收窄。2015年,伴隨著《存款保險條例》的實施和中國人民銀行放開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利率市場化進入了快車道。對商業銀行來說,存款利率是其成本的硬約束,面對激烈的同業競爭,多數銀行都采取了“一浮到頂”的存款定價策略,導致吸儲成本不斷增加。2015年央行四次降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在貸款利息不斷下降、存款利息上浮放開的情況下,銀行息差大幅收窄,以某行為例,凈息差從2014年的2.76%下降至2015年的2.49%,下降0.27個百分點。
(三)網點轉型力度加大,剛性支出居高不下。
隨著銀行網點轉型升級,資產投入增加,折舊攤銷、水電費、線路和房屋租賃費等剛性支出不斷增加,營運成本不斷攀升。一方面是銀行正常經營發展的必須開支,前些年銀行利潤的高增長,給銀行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和網點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每年幾百億的固定資產投入,必然導致大額的折舊攤銷開支;另一方面是社會化成本的逐年增加,由于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銀行社會化押運的成本居高不下。
(四)同質競爭日趨激烈,營銷費用占比較高。從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來看,雖然近年來金融脫媒已成為大勢所趨,商業銀行的產品品種也日趨豐富,但商業銀行靠息差賺錢的根本方式沒有改變,拉存款放貸款的單一經營模式也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同時,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城市內區域間的發展不平衡,銀行扎堆開立的情況十分明顯。以某經濟開發區為例,方圓2000米范圍內聚集了20余家銀行,伴隨著民營銀行設立的進一步放開,扎推競爭的情況會愈演愈烈。在這樣激烈的競爭背景下,銀行不得不通過加大營銷力度的方式來發展和維護客戶,特別是為競爭搶奪各類“黃金大戶”,還在不惜采取隱性的高檔消費,以某支行為例,營銷費用的開支占到全部業務費用開支的25%。
(五)成本節約意識淡薄,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得益于中國經濟近些年的高速增長,銀行在這些年也是以兩位數的利潤增幅大踏步前進。良好的業績、寬松的費用,使得銀行的從業者覺得費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體現在實際的經營中就是如下一番景象:不管是大白天還是晚上,偌大的集體辦公室哪怕只有一人在辦公,燈具總是全部亮著,無論天氣冷熱還是常溫,空調總是開著;衛生間的開關壞了,水嘩嘩地直流不止無人問津,一大摞一大摞的打印紙被無情地丟棄在垃圾桶;倉庫中堆滿了打印機等各種蓋滿灰塵未開封的電子耗材,新的電子耗材采購已在路上。雖然受八項規定和銀行效益影響,銀行費用開支已大幅收緊,但是上述現象在各家銀行還是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積極防范和化解信貸不良風險,有效控制資產減值損失。從基層行的實際經營來看,資產減值損失在各項成本中的占比是最大的,甚至超過了利息支出和業務及管理費,因此如何確保資產減值損失不發生少發生是銀行向成本宣戰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銀行嚴格把關信貸資產質量。一是從源頭上防范貸款信用風險,發放貸款前要加強借款人的準入把關。二是從管理上嚴控信用風險,管戶經理要認真做好貸后管理工作,了解借款人真實的經營狀況,便于在借款人出現風險時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三是認真做好評級分類工作,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置資產,并在規定允許范圍內適當加快資產處置進度,爭取當年沖抵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
(二)努力調整和優化負債結構,嚴格控制資金成本。銀行存款付息成本是銀行成本開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銀行經營獲利賺取利差的重要一極,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銀行的利潤水平,因此合理有效控制和降低付息成本對銀行來講十分重要。一是要關注總行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簡稱FTP),要按照鼓勵高利差存款、控制低利差存款、停辦負利差存款的原則,不斷優化主動負債結構,確保低成本負債優勢。二是深入推進存款分層定價,控制好每一筆、每一個產品的成本,特別是大額存單等創新型負債產品的發行節奏和總量管理,切實加大一年期以內定期及活期產品組織力度。
(三)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降低營運成本。國有四大銀行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網點多、布局廣,這既方便了客戶就近辦理業務,也為銀行帶來了眾多的客戶資源,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和手機銀行的普及,靠布局網點搶抓客戶的方式正在被逐漸淘汰,因此銀行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優化網點布局,降低營運成本。一是要切實摒棄依靠經驗和直覺來進行網點選址與改造的“拍腦袋”方式,在綜合深入分析銀行戰略和地區特征的前提下,采用科學的網點布局與優化方法進行系統規劃和實施,對于低效網點,切實做好相關撤并工作。二是做好社會化押運等服務的采購談判工作,合理控制相關成本的開支。
(四)提升服務水平和科技支撐力度,嚴控營銷費用。翻開國際一流銀行的發展史,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是依靠用金錢賄賂客戶實現鎖定客戶的,這些一流銀行無不是憑借貼心細致的服務和先進發達的科技支撐力量,以及自身優良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與實現客戶銀行雙贏的本領來獲得長久的發展。當然從現階段銀行的實際經營情況看,服務和管理等“軟實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客戶的營銷維護也不能戛然而止。現階段切實有效的做法,一是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和審批效率,既要做好大堂服務,提高柜臺業務辦理效率,又要優化審批流程,加快各類貸款放款速度,提高客戶的滿意度;二是力爭精準營銷和分層營銷,根據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不同,細分客戶的檔次和層級,劃分不同的營銷開支標準,并做好營銷預算把控工作。
(五)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合理壓降不必要的費用開支。中央八項規定和《關于黨政機關厲行節約若干問題的通知》等文件對壓降費用、節儉辦行提出了明確要求,業務及管理費的壓降重點在業務費用上,尤其是八項規定重點管控的招待費、會議費和差旅費等。一是要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做起,促使全體員工養成自覺節約的理念和意識。二是強化預算約束,從源頭上控制費用開支,將預算編制和監控落實到部門和項目上,嚴禁先支后報、費用下甩。三是加強對會議費、招待費等費用科目的重點單項費用管控,細化標準,從嚴要求。四是要強化費用開支的督導檢查,力求杜絕浪費行為發生,做到上級督導下級,下級督導一線,員工互相督導,從實處減少浪費。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無錫新吳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