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光
(青島農業大學 動漫與傳媒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網絡段子視頻的傳播研究
李 光
(青島農業大學 動漫與傳媒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近年來,網絡段子視頻的傳播似乎在觀眾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從興起到爆發的全過程,在影響新媒體時代年輕人的同時,更是逐步向其他的階層滲透。本文通過探討網絡段子視頻的產生,分析其創作者的生產過程,思考其存在的意義。
網絡段子;視頻;傳播意義
隨著自媒體的加速發展,網絡娛樂化功能越來越受大眾推崇,人們經常會通過網絡看到一些幽默、無厘頭或惡搞的網絡段子視頻。這些網絡段子視頻貼近民眾生活,就像人們閱讀小說一樣會使讀者產生一定的聯想。然而這種聯想又是短時間的,在想象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娛樂需求,這種快餐式的文化傳播體現出當今社會的一種文化傾向——“速食文化”。
一種文化的快速傳播往往代表了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就像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現在流行的小球化風格一樣,以快速的跑位和大量的空切快攻為主,并夾雜一些漂亮的傳球和絢麗的扣籃,以此來迎合觀眾的口味,從而達到吸引球迷關注的目的。目前,從整體上看世界經濟尚未復蘇,人們都在為滿足物質文化需求而在不斷打拼,無暇顧及精神文化的發展。同時,網絡應用及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使得人們對于那些短小精悍并帶有娛樂成分的網絡視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觀看者往往只需花一點點的時間便會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正因如此,帶有娛樂成分的網絡視頻便開始落地開花、枝繁葉茂起來。網絡段子手也逐漸將自己的文字轉換成視頻,形成了人們所說的網絡段子視頻。
說起網絡段子視頻,不得不提一下“段子”。“段子”本身就是相聲中的一個藝術專業術語,指的是相聲作品中一節或一段藝術內容。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也很喜愛“德云社”的作品,看“德云社”的表演基本已經成為大眾追求的一種新時尚。聽上一段表演藝術家們給大家帶來的相聲段子,大家樂樂呵呵且將白天學習工作中的煩惱事暫時拋于腦后,這是何等的舒心。如今,隨著相聲的沒落,其藝術表現形式也逐漸開始與脫口秀融合,很多喜歡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人便開始自己創作段子,并且在自己表演的同時利用手機等簡單的攝像工具拍攝成視頻放到網絡上供大家欣賞。由于創作者的文化程度、生活現狀和思想狀態不同,這些段子也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例如,正能量、純搞笑以及搞笑中帶有諷刺意味等。當前,網絡段子視頻做得比較成熟的有《萬萬沒想到》《大姨媽星座診斷報告》,還有最近兩年興起的《papi醬》和《陳翔六點半》。一方面,其幽默風趣的內容諷刺了當下社會存在的一些偏見與執著;另一方面,也在給予我們正能量的鼓勵。這些網絡段子視頻受到關注者喜愛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為,其說出了我們普通老百姓想說但又不敢說、不能說的“心里事”,也在某種程度上替我們伸張了正義,鼓勵普通的我們樹立起只要努力去做就有可能獲得成功的信念。
社會網絡段子作為新媒體寫作家族的成員,因其短小精悍、發表無限制、娛樂性強的特征,契合了當下“速食文化”生活的快節奏,迅速成為大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段子視頻龐大的點擊量和超高的觀看頻率表明目前我國進入了一個“全民段子時代”。
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網上的“段子”大多都是各位網友親身經歷的事情,而創作出它們的人只是更加善于觀察、積累和總結而已。他們比普通網友多了一雙善于觀察事物的眼睛和一個善于總結的大腦。而大量的“網絡段子”其實大多取材于大眾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QQ等社交軟件發布的內容。由于生活、學習及工作的壓力,人們的交際圈也越來越小,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利用這些社交軟件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在抒發感情的過程中,風趣幽默的言論或評論則演變成了“段子”。創作者們將這些言論、評論記錄下來,或者利用翻唱熟悉度高的歌謠或者選取“諧音”進行傳播,其目的在于針砭時弊,以此來弘揚社會正能量。
隨著網絡段子視頻點擊率的提高,廣告商們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紛紛邀請那些有點知名度的寫手們來編寫特定的“段子”,這些“段子”的廣泛流傳也給他們帶來了不菲的收益。由此,段子寫手們也逐漸增多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針對網絡段子視頻的高點擊率,相關機構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網絡段子視頻的高收視率在于它反映了普通群眾的心聲,幫他們發出內心的吶喊。這種“吶喊”其實使用的是暗諷的手法,網絡段子視頻主要使用了否定評價、陳述描摹、回聲提述、戲仿、反說、對比、雙關或者夸張等策略實現了諷刺效果,同時從語言形式、語言意義、常識、社會文化這四個方面來實現幽默效果。而營造幽默效果則利用了不同的修辭手法,如刻意曲解、曲說、岔說或者歧解常識,表現為對常識的無知和對常識的故意違背,或者對交際禮貌原則和道德規范等的違背,這樣觀看者才會覺得好看、好玩、搞笑。其實,創作者們比較擅長欲擒故縱,抓住人們那顆時刻觀察生活的心,說出了人們想去評論又不敢公開發表的“閑言碎語”。往往創作者們隨便尋找一個線索就能推動故事情節逐漸深入,并設置懸念以致最終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令觀眾恍然大悟且印象深刻。當看完網絡段子視頻后,觀眾除了隨同表演者一起抒發了壓抑已久的情感外,還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積極向上的信念,呈現了一股傳播正能量的新風尚。
如今,網絡和手機的廣泛普及,讓人們在情感抒發上逐步由外放型轉變為內斂型;由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轉變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暢所欲言;網絡抒發又從最初的單純文字表達,到后來摻雜圖片、音樂,直至現在使用視頻直播或插入視頻段子等方式表達。傳播形式的多元化造就了使用社交軟件的人數逐年遞增的局面,同時也增加了網絡段子視頻的受眾人數。很多網絡段子視頻出現在同學群、親戚群、社團群、就業互助群等目標明確的微信群里,當群內成員看到喜歡的視頻后再將其轉發至其他群內,繼而網絡段子視頻被不斷地點擊觀看和傳播,通過這種傳播方式造就了網絡段子視頻的高收視率。
關于網絡段子視頻作品制作,首先一定要以劇本和內容為主。選擇一個幽默風趣、故事情節豐滿的故事,由寫手進行改編,將故事改編成短小精悍且具有戲劇色彩的劇本。其次,選擇表演者。一部再好的劇本,如果沒有一個表現力強的表演者,最后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要根據劇本選擇合適的表演者。表演者在表演前期一定要把劇本吃透,因為這種網絡視頻段子一般是由一名或者兩三名表演者飾演多種角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人分飾幾角。這就需要表演者根據不同人物的內心活動,選擇不同的語言、腔調和形體動作進行表演,力求將人物性格準確地展現在觀看者面前。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才可以制作出有內容、有訴求,有思想高度且耐人尋味的視頻,否則就是一壺白水,索然無味。
網絡段子是一種廣泛存在的語言現象,視頻短小,信息量大。有時幽默詼諧、一語中的,有時懸念重重,往往是講得起興卻峰回路轉來了一個180°大逆轉。網絡段子視頻現在基本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讓人們隨時、隨地看視頻成為可能。人們在上下班途中,坐公交、坐地鐵的途中,甚至聚餐娛樂時,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拿出手機瀏覽各種文字、視頻。可以說,這幾乎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段子”的內容涵蓋了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也通過這些視頻看到了當今社會存在的各種正面或負面的現象。人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利用輿論弘揚正能量、抨擊負能量,才會讓我們的社會更文明,人們的生活更幸福,創造出更加和諧的生活環境。
網絡段子視頻雖然是一個新興的傳播手法,但其傳播的速度和廣度不容我們忽視,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作為一名教授影視傳媒方面的教師,如何創作并制作出優秀的網絡段子視頻的道路還是任重而道遠的。
G206
A
1674-8883(2016)21-0014-01
本論文為2016年青島農業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大學生題材正能量網絡段子視頻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01610435070)成果
李光,男,山東平度人,碩士研究生,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影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