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蔓 宋晨露
(安徽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媒體政治傳播價值的探析及思考
姜 蔓 宋晨露
(安徽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不僅推進了政治傳播的進程,還起到了塑造政府形象、加強政治參與等作用。當然,在政治傳播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信息失真等。本文對新媒體的政治傳播價值進行了探討,發現了新媒體所具有的優勢。本文指出了新媒體在政治傳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政治傳播的健康發展進行思考,以期為我國未來的新媒體政治傳播提供一些發展路徑。
新媒體;政治傳播;政府
(一)新媒體為政治傳播提供了新的傳播媒介
在傳統媒體時代,政府部門擁有信息和話語的壟斷權,是公眾信息和輿論的守門人,民眾獲得政治信息的渠道比較狹窄,更沒有表達自身意見的途徑。新媒體的出現擴大了政治信息的傳播范圍,也促進了民眾討論,形成表達渠道。新媒體帶來的變化,使政府充分認識到新媒體作為政治傳播媒介的威力,怎樣利用新媒體開展政治傳播也是政府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政務微博、政府微信等的出現,體現了政府對新媒體這種傳播媒介的重視。政府利用新媒體積極開展政治傳播,使得新媒體在政治傳播中的作用日益擴大,成為政治傳播中的重要媒介。
(二)新媒體促進政治傳播內容的多樣化
在傳統的政治傳播過程中,政治信息單一,大多是符合傳播者意圖的信息。新媒體使得信息的內容更加豐富、信息渠道更加暢通。民眾可以獲得更加多元的政治信息,也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可以關注和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以接觸到以前不知道的政治內容。例如,“表哥”楊達才事件,新聞圖片原來是想傳達官員在事故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體現官方對事故的重視態度。但圖片中的楊達才面露微笑的表情,引發網友對其進行“人肉搜索”,繼而發現他佩戴多款價值不菲的手表等昂貴首飾,引發熱議,最終楊達才被撤職。這充分體現了新媒體帶來的政治信息多元化,一些政府沒有傳遞的信息,也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三)新媒體增強了政治傳播的互動性
在傳統的政治傳播中,政府一般是信息的傳播者,而公眾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傳統的主流媒體報紙、電視等的反饋渠道不完善、不及時,傳播者已經養成立足自身立場發表信息的思維習慣。新媒體的出現為廣大民眾提供了表達意見的渠道,而且新媒體的使用門檻低,相對自由的傳播環境也提高了公眾的政治參與熱情。公眾積極地利用新媒體這一媒介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政治話題,并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政府微信、微博等的開通也增強了政府和公眾之間的交流,增強了政治傳播的互動性。新媒體時代,民眾比以往更積極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去。
(一)新媒體的運用使政治傳播中產生流言
新媒體的使用門檻低,有些民眾的媒介素養比較低,他們利用新媒體傳播的政治信息可能存在不實問題。新媒體的使用人數眾多,每個人都可以在新媒體渠道上傳遞自己了解到的政治信息,這樣容易造成政治傳播秩序混亂,人們不知道哪些政治信息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此外,由于用戶的素質不一,對政治傳播的針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政治傳播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新媒體上的政治信息龐雜,民眾接觸到的政治信息日益增多,但往往他們所看到的政治信息存在著片面性,使他們看不到事情的本來面目。新媒體用戶有時會接觸到流言,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新媒體散布流言。
(二)新媒體的運用使政府的公信力遭遇危機
在傳統的政治傳播中,政府往往掌握著信息和話語主權,他們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的主流媒體發布政治信息,營造并引導輿論。廣大民眾也只能通過傳統的主流媒體接觸政治信息,可見政府擁有很強的公信力。但新媒體的使用將打破政府的話語壟斷,廣大民眾可以在新媒體上接觸到很多的政治信息,并積極參與到政治信息的傳播中,進而發表自己的看法。人們通過新媒體能夠獲取大量的政治信息,這樣一來,他們對政府所傳播的政治信息也開始抱有懷疑態度,不再相信政府的一家之言。“人肉搜索”的出現,體現了民眾的不斷探究精神,有些政府沒有傳播的政治信息,他們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發起討論,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去曝光一些鮮為人知的政治信息,對此政府的公信力遭遇危機。
(三)新媒體的運用使政治傳播的監管難度加大
我國對傳統媒體主要是通過制定政策和監管機制來進行管制,但對新媒體的管制難度較大,體系還不夠成熟。新媒體中的政治信息龐雜,流言泛濫,有關部門很難對新媒體上的流言進行有效的管制。而且新媒體的市場化程度很高,迫于生存和競爭的壓力,有些會通過傳播一些虛假的信息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獲得點擊量。傳統主流媒體上的政治信息大多是政府發布的,準確性較高,而且傳統媒體受到很好的管制。新媒體的使用人數廣泛,而且人們一般是匿名發言,所以有關部門很難追查誰傳播了虛假的政治信息,進而很難對新媒體進行有效的監管。
(一)提高新媒體用戶的媒介素養,促進健康的政治傳播
民眾的政治傳播素養直接影響著新媒體政治傳播的效果,只有提高民眾的新媒體媒介素養,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政治傳播效果。一方面,要加強政治理論教育和法制教育。民眾要參與政治信息的傳播,就必須對我國的政治理論有基本的了解,進一步養成政治敏感和較強的分析能力。其實,只要民眾對我國的法律有一定的接觸和掌握,就能文明健康的使用新媒體,不隨意傳播虛假的政治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民眾在政治參與中的態度。增強民眾的思想道德,使民眾積極健康地參與政治傳播。
(二)政府應善用新媒體,不斷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政府要積極利用新媒體來傳播政治信息,從而提高自己的影響力。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要提高和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了解新媒體信息傳播的規律和受眾特性,積極的在新媒體中傳達政府的聲音,展示政府的良好形象。當政府部門的一些工作出現問題時,要虛心接受民眾的批評,努力解決問題,同時,也要通過新媒體讓民眾看到政府的努力,不斷提升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目前,我國政府開通了政務微博、政府網站、部門微信等,為民眾提供了與政府進行良好互動的渠道,這有利于政府有效的傳播政治信息。但我們也要看到政府利用新媒體傳播政治信息的缺點,他們所傳遞的信息大都具有宣傳色彩,不是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應不斷改進,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三)加強對新媒體政治傳播的監管
目前,我國對新媒體進行管制的法律還不健全,缺少根本方法。而且我國對新媒體的立法比較滯后,新媒體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找不到法律根據,很難進行有效的管制。我國要具有超前意識,站在新媒體發展的前沿,加強立法,促進新媒體政治傳播的健康發展。政府也要督促從業者自律,讓他們行動起來,自覺維護健康的政治傳播環境。新媒體傳播政治信息的速度很快,且信息呈現碎片化,有時很難掌控信息的發展趨勢,主流的聲音被流言淹沒,民眾受到迷惑,不利于我國的發展。因此,我國要不斷加強對新媒體政治傳播的監管,營造良好的政治傳播環境,為民眾提供準確及時的政治信息。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創新和普及,新媒體為民眾的政治參與提供了更廣泛的渠道,也提高了民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我們要看到新媒體的政治傳播功能,充分運用新媒體進行政治傳播。新媒體在政治傳播中具有很大的優勢,政府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僅要運用傳統媒體,也要運用新媒體進行良好的政治傳播;政府要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把握新媒體在政治傳播中的話語權,借助有效的政治傳播,塑造政府形象,傳播主流價值觀。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新媒體在政治傳播中的局限性,進行良好的規避。目前,我國已經開始利用新媒體進行政治傳播,如政務微博、微信等。在未來,政府的政治傳播不僅要依靠傳統的主流媒體,更要依靠新媒體,只有有效的發揮兩者的優勢,不斷促進我國健康的政治傳播環境的構建,才能保證我國和諧、穩定的發展。
[1] 白楊.從政治新聞變化看新媒體對政治傳播的影響[J].傳播與版權,2014(10):92-93.
[2] 山轉轉.淺析新媒體在政治傳播中的作用——以“阿拉伯之春”為例[J].開放世界,2016(1):36-37.
[3] 邵培仁,張夢晗.全媒體時代政治傳播的現實特征與基本轉向[J].時事觀察,2015(2):57-60.
[4] 簡藝,鄧理峰.全球化電子媒體時代的政治傳播[J].國際新聞界,2000(4):22-26.
[5] 韓娜.社交媒體對政治傳播影響的研究——基于批判的視角[J].傳媒新論,2015(8):81-86.
[6] 董菲菲.新媒體視野下政治傳播的變革與調適[D].四川:西華師范大學,2015.
[7] 張小靜.網絡時代的政治傳播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2(3):110-112.
[8] 陳麗芳.網絡問政:網絡時代的政治傳播新范式[J].現代傳播,2012(2):150-151.
[9] 劉遠亮.網絡政治傳播對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影響——基于政府與民眾關系的分析[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3,15(4):32-37.
[10] 賈哲敏.網絡政治傳播模式及其優化[J].理論探索,2015(3):67-70.
[11] 黃婷玉.新媒體政治傳播功能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3.
[12] 劉欣,羅彬.新媒體環境下的政治傳播淺議——以政務微博微信為例[J].東南傳播,2016(5):103-104.
[13] 彭鴻雁.政治傳播學視域下的新媒體政治傳播管理研究[J].編輯之友,2013(12):78-80.
[14] 鞠麗華.治理語境下我國政治傳播的現代轉型:理念、話語和模式[J].政治學研究,2016,37(5):61-67.
G206
A
1674-8883(2016)21-00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