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霖
(吉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淺析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微文學”的發展
蘇 霖
(吉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在“碎片化傳播”的背景下,文學的發展也變得“微”化。本文對信息碎片化背景下新興的文學形式——“微文學”進行討論,著重分析“微文學”的發展情況,探討其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解決方法。
微信文學;微博文學;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產品越來越智能化,大眾獲取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而其所獲得的信息內容卻變得越來越冗余化。將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等有關消息進行綜合,用最吸引眼球的標題、圖片、短消息等信息符號進行傳播,這種擇重點信息簡化傳播的模式即為“碎片化傳播”。傳播媒介圍繞事件發展的所有消息進行“整合處理,零散輸出”的行為,對差異化的信息接收群體在信息獲取、信息解讀、信息再傳播的活動中產生了不同影響。“碎片化傳播”式的信息傳播模式,被多數傳播媒介廣泛追捧。
同時,隨著人們自我表達的欲求漸漸增多,自媒體應運而生,“微文學”正是在自媒體浪潮中出現的新興事物。自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時所追捧的“碎片化傳播”模式與“微文學”,與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時力求達到的簡短化、多樣化和創新化的表達方式不謀而合。但是,作為與自媒體發展有著密切聯系的“微文學”,在其發展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微文學”擁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受眾,對人們閱讀習慣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因此,探討“微文學”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微文學”是網絡文學的一種新興形式,以簡短化、凝練化、表意直接化和多媒體化著稱,以形式簡短的短消息、彩信信息、微博和微信為主。“微文學”不同于傳統文學的文本發布以紙質媒介為傳播載體,其依托各種電子終端為載體,閱讀者多是借助各類電子移動終端進行知識獲取。我們在討論“微文學”時,需明確不是所有短小精悍的消息都可以被稱作“微文學”。“微文學”作品在創作時應達到傳統文學作品所要求的文學水準,創作者應繼承在進行傳統文學作品創作時所堅持的審美情趣和創作傳統文學作品時應具有的文學素養。
電報是現代“微文學”的萌芽,早在電報出現時,人們就開始用一些特定的、簡短的文字符號進行信息交流。互聯網是“微文學”成長的搖籃,2006年7月,位于美國舊金山的Obvious公司開發的新型社交平臺“Twitter”是“微文學”發展的基石。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擁有眾多使用者的網絡公司緊接著推出各類信息分享平臺,這些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新型信息分享平臺是當代“微文學”文本早期的發表場所。
(一)微文學的主要形式
2009年,由新浪網所推出的“新浪微博”,使我國“微文學”發展有了質的突破。使用者在新浪微博平臺上進行文學寫作,這種表現方式是“微文學”形式中主要的“微博文學”形式。2011年,騰訊公司經過長期研發推出手機社交軟件“微信”,同樣,有著字數限制的微信成為“微文學”文本刊載的又一重要場所。在我國,微信軟件有著數以億計的用戶,微信用戶在交流時使用的信息和微信朋友圈平臺上發布的文字信息成為“微文學”文本中另一主要形式——“微信文學”。
微博平臺發表的“微博文學”繼往開來,開辟了獨特的文學表達形式。“微博文學”的文字表達形式如下:優秀的“微小說”作品在很少的字符內,就能講述一個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文章內容抑或警醒世人、抑或抒發情感、抑或褒貶時事,讀者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終端或手機終端等其他方式進行便捷的閱讀活動,從中獲取信息;“話題型文章”以微博特有的“話題”功能為基礎,使用者針對某一熱點時事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行新聞事件評論,眾多的參與者讓焦點新聞回歸事件的本真面目,信息傳播的速度和真實度得以提高;“微博詩歌”不拘泥于固定的詩歌創作模式,利用文圖結合的形式或對文字進行特殊排版,或是文字結合各種標點符號、特殊符號以及字符序號等方式,圍繞同一個詩歌主題進行描寫,增強文章美感,使得閱讀的趣味性增強。
(二)“微文學”的特點
“微博文學”“微信文學”及其他“微文學”的表現形式在傳播時有著共同點,如形式簡短、交互性強、內容碎片化、傳播速度快、獲取手段便捷等。但是基于傳播平臺的功能性具有差異,發布者發布信息的范圍具有差異性,使用者的信息獲取方式不同,使得“微文學”的主要表達形式具有不同的特點。
第一,“微博文學”具有公開性、真實性、商業性等特點。相較于“微信文學”,“微博文學”發表在微博平臺上的公開性更強。在信息發布時,不選擇特定的發布范圍,任何用戶都擁有閱讀、分享、評論的權利。這要求微博平臺上的文學創作者在進行“微博文學”創作時,要有更高的審美水平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更好地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
“微博文學”作品內容都是經由平臺管理者進行審核,確定是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信息才能發布,所以,“微博文學”作品更具有真實性。經由微博平臺發布的信息,任何用戶都有權利舉報,在管理員核實信息真偽后,對虛假信息進行處理。
隨著2014年8月新浪微博平臺“微博打賞”功能的開通,人們在閱讀“微博文學”作品時可對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打賞”。“微博文學”作品被打賞使其更具商業性,其創作者有了寫作的動力。
第二,“微信文學”具有體裁多樣性、格式獨特性、表達立體性、內容私密性等特點。微信軟件的多數功能只能在智能手機、手持平板電腦終端上使用,人們大多是使用手機終端來閱讀“微信文學”作品,基于展示的實體界面局限于手機屏幕及平板電腦的界面大小,所以“微信文學”更加短小。因此,小小說、寓言故事、打油詩等作品,是“微信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
鑒于傳播界面局限性,“微信文學”的行文格式更具獨特性。大多“微信文學”作品在文章的開頭都省去了傳統文章格式的兩字符空格,采取兩端對齊的格式。
“微信文學”的發布平臺所提供的功能更多,加入圖片、視頻、音樂、超級鏈接等其他多媒體性表達方式,使得“微信文學”更具有立體性。當發布者在微信平臺發布一篇新文章時,可以加入音樂進行多維表達,使讀者獲取的信息不僅僅局限于視覺感受,增強了讀者的聽覺感受,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在微信平臺上,“微信文學”的發布者與接受者多是點對點的直線性傳播,相較于“微博文學”而言公開性低,更具私密性。因此,“微信文學”在傳播時更容易被不真實信息以及低俗信息所影響,所以在“微信文學”作品傳播時力求信息的真實性,努力避免低俗文化對文學作品閱讀者帶來的負面影響。
“微文學”的“新”主要在于其傳播工具的“新”,傳播工具的弊端成為“微文學”發展的障礙。作為依靠互聯網和各種通訊工具而產生及發展的“微文學”,使用者在閱讀時主要使用電子化的閱讀儀器,電子化的閱讀儀器會嚴重地影響使用者的閱讀行為。例如,大眾普遍使用手機閱讀“微信文學”,屏幕的大小就限制了文章所顯示的篇幅大小。
除此之外,“微文學”的傳播以互聯網為基礎,互聯網運營商在互聯網的運行上出現的網絡傳送緩慢、網絡中斷等各種問題,會嚴重影響“微文學”的傳播。“微文學”的運營平臺是幾大盈利性互聯網公司為主,這些公司的技術創新水平不高、服務水平不高也是限制“微文學”發展的因素。
2014年8月,新浪微博平臺發掘“微博打賞”功能,作者在人們閱讀作品時能夠得到報酬,從而激發創作熱情,通過讀者的反饋及時調節自己的創作方向,使得讀者提高對文章的喜愛程度。微信平臺的公眾號運營者可以在其推送的新文章中適當進行的廣告創收。
無規矩,不成方圓。“微文學”要朝著有序化、合理化、制度化發展,就必須有完善化的管理制度。對于“微文學”中存在的虛假信息,國家正在逐步出臺各種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通過國家對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與施行,讀者在閱讀“微文學”時能夠盡可能地避免虛假信息、垃圾信息、營銷信息的侵害;“微文學”的創作者也能夠借此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文學的最終目的,是在知識層面豐富人們的閱歷,開闊人們的視野,娛樂人們的日常生活,對大眾的生活而言必不可缺。隨著時代發展,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文學形式“微文學”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微文學”創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使用優雅精致的語言,傳遞“正能量”的新聞,是其在寫作時應銘記于心的。閱讀者選擇合法合理的信息獲取手段、閱讀積極向上的文字內容、遠離落后腐朽作品,防止對自身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負面影響,對于“微文學”的健康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微文學”的發展對于傳統文學形式而言是一種挑戰,傳統文學形式應與其相結合,互相激勵,共同成長。
[1] 程道才.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的碎片化策略[J].當代傳播,2009(4):31-33.
[2] 溫如軍.“網謠司法解釋:打擊與保障”[J].浙江人大,2013(10):39-40.
G206
A
1674-8883(2016)21-0071-01
蘇霖(1992—),女,甘肅白銀人,吉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出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