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露露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00)
傳統媒體人轉型自媒體創業的策略研究——以“秦朔朋友圈”為例
蔣露露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00)
自2008年廣告商向互聯網媒體傾斜,“轉型”呼聲在傳統媒體行業日益高漲;2015年更被稱為“自媒體投資元年”,作為自媒體最大入口的微信公眾號在這一年超過1000萬個;同年10月20日,微信公眾號“羅輯思維”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元。大勢所趨,加上吃螃蟹的同行們干得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人辭職,轉戰自媒體創業。傳統媒體人自媒體創業該從何著手?本文以“秦朔朋友圈”為例,探討傳統媒體人轉戰自媒體業的策略。
傳統媒體人;創業
“秦朔朋友圈”是前《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于2015年10月16日創辦的微信公眾號《秦朔朋友圈》、與愛奇藝合作的視頻節目《秦朔朋友圈》,以及與喜馬拉雅FM合作的音頻節目《秦朔朋友圈》的統稱,至今已運營一年有余。
傳統媒體人一般在媒體行業耕耘多年,大都是從“跑一線”干起,工作性質的特殊性為媒體人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開闊的眼界。同時,長期專注某一個領域的媒體人,經年累月的報道、研究,常常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秦朔就是一個典型。“秦朔朋友圈”這個名字即發揮了秦朔的個人品牌優勢。創號第二天和第三天,公號刊出了眾多的企業家、媒體人士的祝福詞,包括柳傳志、張瑞敏、馬云、李彥宏等,彰顯公號定位的同時,也顯示了秦朔在這些企業家眼中的個人魅力。
25年的積累,秦朔的核心力量是對財經的觀察、研究和思考。比如公號的“大視野”欄目由秦朔“操刀”,表達對商業文明、商業事件的觀察、思考,凸顯了其內容創作優勢。“內容創業,主要精力還是應該放在內容上。‘秦朔朋友圈’可以說是一個研究驅動型的自媒體。”[1]
在內容制作上,一是秦朔的商業研究心得。例如,創業初期的《企業家精神到底是什么?》《雙創經濟學與中國的未來》《奮斗中國說》,每一篇都至少有3萬閱讀量,《反思中國富豪十大錯,“好人賺錢時代”正在到來》閱讀量達到10萬+。二是緊跟財經時事發聲。例如,寶能和萬科的股權之爭時,發布了《“寶萬之爭”后,讓我們想想金融和好的金融究竟是什么(之一)》《致王石書:當您在說社會主義和國營企業時,您想表達什么?》《膩味了“萬寶”八卦聽聽400位金融行家的理性判斷》以及《秦朔:我的朋友王石,以及善與大意的代價》等從理性和感性全方位展現對這一商業事件的思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秦朔:我的朋友王石,以及善與大意的代價》創下了10+的閱讀量。
秦朔對財經解讀的專業和深度,也使其公號的讀者比較小眾,正如秦朔在接受新榜采訪中說,“從后臺數據來看,其中2/3是iPhone用戶,而且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蘇、浙江等這些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且“有一些文章在特定的階層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企業家群體中”。
傳統媒體人出外采訪,日積月累,會積累相對其他行業從業者更多的人脈資源。“秦朔朋友圈”這個名字本身帶有一定的人脈性,正如取名的財經作家吳曉波說,“你的特長就是人脈啊,大家比較信任你,適合這種在朋友圈尋找話題,深層討論”。人脈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公號文章的撰稿者多,這可以從公號欄目看出。目前,“秦朔朋友圈”公眾號主要設置了“朋友日”“朋友說”“小錢頻道”“新新觀察”“晶晶文化”“商業鏈接”“熱點聚焦”“90后”“80后”“創世紀”“脫口秀”“全球觀”和“大視野”等欄目,除了后3個欄目的內容由秦朔主創外,其余10多個欄目的內容則是其各行各業朋友的撰稿。
“朋友日”主要是周六,“把禮拜六那天叫‘朋友日’,回到在《南風窗》的狀態當好編輯,介紹我的朋友。”這天的公號文章,均以朋友撰稿為主,涉及文化、情感、隨想、詩歌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朋友說”欄目則是其朋友們針對一個問題發表的觀點,截至創刊一周年(2016年10月16日),這一欄目總計208期。“小錢頻道”“新新觀察”“商業鏈接”等則以投資、商業為主,“晶晶文化”“80后”“90后”“熱點聚焦”等內容相對更多樣性,涉及歷史、文化、情感以及社會時事等。
從撰稿內容來看,該公號的“朋友”知識水平相對較高,文章具有廣度和深度。例如,《魔都派對里的現世武俠傳》,作者以江湖武俠描述自己眼中的上海陸家嘴金融圈的夜間聚會,為人們講述了中國金融中心上海金融圈里的百態;《中國互聯網為何頻頻大整合:危機下的自我修復》作者探析互聯網整合,并預測未來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整合蘊含著偉大力量,實現中國經濟真正的超越。
如果說,人脈讓“秦朔朋友圈”實現內容融合性,那么新媒體技術則使“秦朔朋友圈”具有形式融合性。“‘秦朔朋友圈’一定會做矩陣式的發展,這個在創業之前其實就有規劃了”,秦朔所說的矩陣包括將目前公號中的“小錢頻道”獨立出來,單獨做一個投資理財的公號,還打算“做一個跟商業關系更密切的,一個關于思想文化的”。
縱觀“秦朔朋友圈”這一年,微信公號、脫口秀和FM音頻同步推進,翻閱這一年的《秦朔朋友圈》公號,每天6:50左右,2~4條信息準時推送。“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和“功夫不負有心人”是秦朔這一年的感悟,言辭間流露出創業的不確定性和持之以恒。此外,傳統媒體人多重內容,易忽略商業盈利,“秦朔朋友圈”的日常運營和管理主要由秦朔的愛人打理。這啟發傳統媒體人若致力于內容創作,可以找個懂經營的搭檔。熱潮褪去,理性回歸,在自媒體“內容為王”時代下,傳統媒體人自媒體創業唯有發揮內容、人脈優勢,順勢而為,方能實現華麗轉身。
[1] 張恒.“秦朔朋友圈”一周年,感觸可用兩句話概括|新榜專訪[DB/OL].新榜,2016-10-17.
[2] 秦朔.微信“她”怎樣改變了我和我的思維?[DB/IL].秦朔朋友圈,2015-10-27.
[3] 大佬歸來:47歲秦朔新征程,再不創業真老了[DB/OL].野馬財經,2015-10-14.
[4] 曾惠怡.“秦朔朋友圈”昨上線脫口秀成亮點[N].深圳晚報,2015-10-17.
G206.2
A
1674-8883(2016)21-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