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龍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淺析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的發展階段
王志龍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發展歷程,大致分為萌芽期、成長期、規范期和改革調整期四個階段。本文通過對節點性事件進行梳理,概括出四個階段的基本特征。
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發展階段
我軍部隊內聯網是“總參通信部進行基礎建設,由總部和各大單位具體組織建設的,與國際互聯網物理隔絕,僅供中國軍隊內部使用的互聯網,包括信息網系列網站、軍訓網系列網站、政工網系列網站、各類論壇等。”[1]軍隊內部網絡在網絡架構、網絡協議、使用方法上與國際互聯網基本相同,但由于軍隊的特殊性,內聯網與國際互聯網又有諸多不同。這也決定了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的發展具有其特殊性。具體而言,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的發展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998年2月25日,部隊第一個政治工作局域網——“海軍政工信息網”正式上線運行,官兵可以通過政工網訪問對方的文字、數據、圖片、聲音等多媒體文件。隨后各單位紛紛仿效“海軍政工信息網”組建網站,但受當時網絡帶的寬限制和流媒體技術的影響,內聯網以圖文內容為主,音視頻內容屈指可數。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官兵們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圖文信息,音視頻內容開始出現在部隊內聯網上。2000年,《軍人道德組歌》推出后,全軍宣傳文化信息網將《軍人道德組歌》音視頻內容推送到網上方便官兵觀看。
這個階段的特點有:一是軟硬件處于快速普及期;二是內容構成相對單一,以文字、圖片為主,音視頻節目較少;三是受眾需求相對較弱。
2005年10月21日,全軍宣傳文化信息網和原總政治部政工網合并成全軍政治工作網,政工網擁有豐富的軍事音視頻資源,官兵足不出戶就能上網看電影、玩游戲。全軍政治工作網的建成,標志著我軍信息化建設邁出重要一步。這一時期政策性因素對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的推動作用明顯,主要呈現以下特征:
政策“紅利”助推視頻節目品種多樣化。這一時期,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的品種,由單一的音視頻資源向視頻公開課、談話類節目、微電影節目等多樣化品種發展,節目制作質量明顯提高。從2006年起,根據原總政治部統一要求,由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攝制的“新兵入伍教育電視系列授課”節目,在中央電視臺七頻道播出的同時也在全軍政工網同步推出,活動持續6年,廣受官兵好評。
政策“紅利”推動節目傳播平臺快速發展。受益于總部政策的支持,這一時期視頻節目播放平臺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2009年5月15日,原總政治部宣傳部下發《關于推進全軍政工網建設科學發展的意見》,要求將政工網建設到團級,全軍6級政治工作網系統初具規模,視頻節目資源在這些平臺上逐步得到豐富和發展。另一方面,基層部隊政工網開始創辦“網絡電視臺”,為總部級視頻平臺的創辦積累了經驗。
政策“紅利”推動視頻節目創作活動開展。這一時期,政策因素對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的貢獻,體現在下發文件和組織競賽活動兩方面。下發文件的方式顯示出強制性的特征,而組織競賽活動的自由度更高,政策推動的方式更為含蓄。2009年4月,首屆全軍業余DV短片創作大賽掀起視頻創作熱潮,DV作品逐漸成為激勵官兵訓練熱情的重要途徑之一。
2011年11月,全軍政工網改版,推出“全軍網絡廣播電視”頻道,共發布央視、衛視、部分省會城市共187套廣播電視節目,并提供一周視頻回看和精品節目點播功能,深受部隊官兵歡迎。這標志著內聯網視頻節目正逐步走向規范化。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有:
全軍各級政工網初步建立規范化的視頻節目傳播平臺。規范化的視頻節目傳播平臺,對節目質量、用戶體驗以及內容把關等方面的要求更為嚴格,對技術支撐的要求更高。在總部級視頻節目傳播平臺中,除了全軍政工網外,中國軍網規范化的視頻節目傳播平臺“八一電視”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運行。這一平臺定位明確、原創視頻節目比例較高,基本符合規范化的視頻節目傳播平臺的要求。基層部隊視頻節目傳播平臺發展較快,最為典型的是新疆軍區某師在2011年創辦的“鐵騎電視臺”,在它的帶動下,全軍基層部隊都開始創辦和規范視頻節目播放平臺。
各級積極創辦視頻創作培訓班,加強人才建設。隨著視頻節目傳播平臺愈發規范,人才匱乏成為各級政工網視頻節目傳播平臺建設遇到的普遍問題。由于原蘭州軍區率先在各大軍區中創辦網絡電視臺,首先表現出“人才荒”。伴隨著全軍視頻節目傳播平臺走向規范化道路,各級政工網對人才的需求愈發強烈。2012年2月開始,全軍業余DV短片創作骨干培訓班和全軍網絡電視主持人培訓班相繼開班,分別培養視頻節目創作人才和網絡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這些做法大大緩解了視頻節目傳播平臺快速發展帶來的“人才壓力”。
帶寬擴容和移動傳輸成為硬件優化的趨勢。視頻節目傳播平臺走向規范化后,對網絡傳輸技術要求更高。一方面需要提升網絡傳輸速率,滿足官兵瀏覽視頻節目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則體現在上網的渠道要多元化,滿足官兵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
部隊內聯網中原創視頻節目比例偏低。這一時期,大多數視頻節目傳播平臺只能提供電影和地方廣播電視節目的點播服務,原創視頻節目比例仍然偏低。新興起的視頻節目傳播平臺與過去的影音下載、談話節目、DV等網絡視聽欄目之間缺乏有效整合。
近年來,在媒體融合和改革強軍的大背景下,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進入改革調整期。隨著軍隊改革逐步推進,調整總部機關、劃設戰區、成立陸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設立聯合保障基地和聯合保障中心,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傳播平臺隸屬關系發生變化,但仍有一些新現象值得關注。2014年10月30日,“軍報每天讀”上線,軍內版全軍政工網移動客戶端、解放軍報軍內版客戶端和藍信相繼上線運行。這標志著移動內聯網技術又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此外,部隊內聯網視頻節目傳播平臺的服務意識不斷加強。
這個時期,部隊視頻平臺逐步認識到獨家內容的重要性,原創內容增多;受軍隊改革調整影響,規模較大、層次較高的視頻節目傳播平臺或停播或轉隸新部門,而基層部隊視頻節目傳播平臺相對穩定;智能手機進軍營給內聯網視頻節目傳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1] 劉永昶.軍隊應對媒體指南[M]. 北京:藍天出版社,2011:286.
G222.3
A
1674-8883(2016)21-0110-01
王志龍,湖南益陽人,南京政治學院新聞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