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濤高亞東
(1奉賢區廣播電視臺,上海 201499;2榆林市廣播電視臺,陜西 榆林 719000)
新媒體時代廣播直播節目面臨的挑戰
劉鵬濤1高亞東2
(1奉賢區廣播電視臺,上海 201499;2榆林市廣播電視臺,陜西 榆林 719000)
市(縣)區臺的廣播節目如何立足本地,做好本地百姓的服務工作,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16年以來,《959新聞直播間》陸續推出了《春天里的古華》《奉賢名家》等系列訪談節目。當今時代,新媒體快速發展,廣播直播節目如何緊跟時代步伐,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廣播人應面對并不斷思考的問題。因此,不斷學習,努力提高節目質量,與時俱進,主動融入新媒體、自媒體時代,才是未來廣播發展的大趨勢。
廣播;新媒體;主持人
在網絡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廣播節目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發展,這是每一個廣播人應思考的問題。筆者從事縣區廣播工作16年,從事編輯主持工作至今,一直認為平臺不同,受眾的需求也不同,市(縣)區臺的廣播節目如何立足本地,做好本地百姓的服務工作,這是很多廣播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近幾年,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傳統的廣播節目如果不和新媒體結合,是沒有出路的。廣大受眾早已不僅僅滿足于從收音機里收聽廣播節目了。如今的時代,刷微博、看微信、網絡直播等信息傳播模式豐富多元,只有把廣播節目的內容和新媒體時代的各種工具融合在一起,才能做出令大家滿意的廣播節目,才能將廣播節目迅速傳播出去。
奉賢人民廣播電臺,是上海地區的一家縣區廣播電臺,成立至今已經有60年歷史了,調頻頻率95.9兆赫。在老一輩人眼中,我們的電臺是農村廣播,當年家家戶戶外墻上的有線廣播把我們的聲音傳遍了奉賢大地。但那時的廣播人似乎創新意識差了點,節目里整天播放的除了滬劇等戲曲節目之外,可能分量最重的就是本地新聞了。我們的自辦節目非常少,幾乎沒有。這樣的局面持續了好多年,聽眾也被動接收了好多年,然而,近幾年來,特別是2010年以后,廣播人也逐漸意識到如果不改變現狀即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也就是在那一年,奉賢廣播進行了全新的改版,打造全新陽光959頻率,“南上海最美麗的聲音”以全新面貌回蕩在奉賢大地,讓廣播聽眾耳目一新。無疑,這樣的改變是成功的,但如何進一步把節目做得更好,更貼近百姓,這幾年廣播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就沒有停止過?;蛟S其他市(縣)區臺也都曾有過這樣的發展經歷,從有線大喇叭到無線數字傳播,從單純的有稿機械播讀到播音員靈活主持,從單純的收音機收聽到互聯網收聽,主持人直播間幕后主持的同時通過移動設備視頻傳輸走向臺前……
從2015年3月16日開始,一檔全新的廣播直播節目《959新聞直播間》推出。作為節目主持人之一,筆者很幸運地進入了這檔節目,這檔節目每天都會設置一個新聞話題,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直通聽眾,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與主持人展開討論。其實除了主持人,節目編輯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除了每天確定話題、聯系嘉賓外,還要與主持人溝通節目中的細節。而作為主持人,怎樣理解全新的話題,怎么樣與嘉賓更好地溝通交流,怎樣控制節目的直播節奏,怎樣讓聽眾聽得明白、聽得有趣,這些也是筆者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在節目開設之初,筆者確實遇到過許多難題,如對話題陌生、知識面狹窄、溝通技巧欠缺、節目節奏拖沓,千頭萬緒,很難理清眉目。但每天2小時的直播就擺在面前,有困難也要克服,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思考,慢慢領悟和體會才能渡過難關。其實最難的就是開始的那幾個月,這個過程是經驗的積累,是對一個主持人最好的鍛煉。
2016年以來,《959新聞直播間》陸續推出了《春天里的古華》《奉賢名家》等系列訪談節目。如何做好直播訪談節目?又一個全新的問題擺在了主持人面前。主持人的交流對象變了,不再是主持人與主持人之間就新聞話題展開討論,而是主持人要面對一個又一個嘉賓,而這些嘉賓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個的陌生人,如何讓他們在直播室陌生的環境中也能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對主持人是一項巨大的考驗。例如,在《春天里的古華》系列節目中,有一期節目邀請到區市場監管局局長馬金舟做客直播間,區市場監管局是一個新成立的局,職能范圍很大,管的事很多,并且都是與市民百姓密切相關的事。馬金舟局長對這次訪談也非常重視,在上節目前做了大量功課,準備了很多稿件。然而,做直播節目需要主持人與嘉賓互動,嘉賓如果一味地讀稿子,一方面節目的可聽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喪失了訪談的效果。直播前我們與馬局長反復溝通,在后來的直播過程中馬局長幾乎是全程脫稿,與我們聊了很多他們工作上的事情,直播效果也非常好。因此,作為主持人,在直播訪談節目過程中,筆者覺得最重要的是,把嘉賓當成自己的朋友,消除對方的緊張感,與對方推心置腹地交談,這樣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節目效果。再如,《奉賢名家》系列訪談節目有一期來了一位年齡最小的嘉賓,90后的言情小說作家閔靜茹。面對年齡如此小的嘉賓,如何引導她講述自己的故事和創作經歷極為關鍵。節目開始之前明顯能感覺到對方的緊張感,筆者和搭檔侯闊不斷與她聊天,并告訴她,“你們都是90后,而我是70后,我很期待兩位90后和一位70后能在稍后的直播節目中擦出不一樣的火花來”,以此來消除對方的緊張感。最終這樣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90后的閔靜茹在節目中敞開心扉,與我們聊得特別好,從一開始的我們提問到后來可以自己表達觀點,也為聽眾呈現了一期自然流暢的節目,讓聽眾在直播節目里認識了一位90后的言情女作家。其中,節目質量是關鍵,有質量才會有收聽基礎。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不斷發展,新媒體的發展速度更是日新月異。手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是顛覆性的,通過手機獲得新聞資訊、音視頻變得更容易、更輕松。這兩年,新媒體的蓬勃興起讓廣播節目遭遇發展瓶頸,廣播節目傳統意義上的聽眾正在大量流失。面對這種情況,廣播電臺應在鞏固原有聽眾的基礎上,提高車載收音機的收聽率,同時建立微信平臺,將節目引入手機平臺,把廣播節目跟網絡緊密結合起來,重新架設起廣播與聽眾的橋梁。每次節目我們都會以視頻傳播的方式同步在手機平臺直播以提高傳播范圍。每天的新聞話題會在第一時間發上微信平臺,線下的活動和線上的活動相結合。建立微信公眾號,不僅傳播文字資訊,還要讓廣播的聲音可以在微信平臺上同步收聽等,這些都開啟了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新局面。同時,微信平臺的另一個優勢就是提前發布預告、征集素材,把聽眾、網友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態勢,每天粉絲量都有所增長。其實,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形式還有很多,未來,我們還將以多種形式走出直播間,走進企業、商場、校園、社區、養老院等地開展各種活動。在線下活動中營造自己的活動場景,把廣播聽眾帶入團購、公益、戶外等活動中,讓利于聽眾,把廣播節目和聽眾的距離拉得更近,讓主持人和聽眾的距離更近。
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地方臺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如今是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的聽眾大量流失,我們要積極加入全國廣播聯盟,抱團發展,不斷培養和增強主持人自身的素質,提高節目質量,在做好直播節目,與聽眾線上線下全方位互動的同時盡快地融入新媒體時代、自媒體時代,這樣才能讓廣播事業持續發展下去。
[1] 吳郁.主持人思維與語言能力訓練路徑[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139-143.
[2] 應天常,王婷.主持人即興口語訓練[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56-59.
G222
A
1674-8883(2016)21-0117-01
劉鵬濤,國家一級播音員,奉賢區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從事播音主持工作18年。高亞東,國家一級播音員,榆林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從事播音主持工作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