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佳
(上海交通大學 媒體與設計學院,上海 200240)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國產電影中一碟開胃的“清粥小菜”
溫 佳
(上海交通大學 媒體與設計學院,上海 200240)
80后導演李睿珺自編自導的《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講述了兩個裕固族少年,同時也是一對親兄弟,他們帶著駱駝在荒漠奇景中穿越千里的故事。草場退化后的土地,只剩大片的沙漠和戈壁。矛盾和隔閡橫在兩兄弟之間,一路沖突不斷、坎坷不止……在長鏡頭的詩意表達下,李睿珺用最真實的表現手法帶給觀眾直擊心靈的視聽洗滌。
李睿珺;長鏡頭;詩意
20世紀90年代末,蘇童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時興火葬的村子里,有一個年邁的老人告訴他的兒女,每天黃昏之時,他都會在水塘邊看見一只白鶴飲水,可是沒有誰真的見過那只白鶴。一天,老人告訴自己的兒孫,他想要乘著白鶴飛向天堂,他不想死在火里變成一股煙,而是想死在土里,能夠被白鶴帶走。于是,孫子在土里挖了一個大坑,把老人給活埋了……這個叫《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的故事,被一個中國年輕導演改編成了一部充滿詩意和悲壯感的關于探索死亡主題的同名電影。
這個80后導演是李睿珺,他的第四部電影《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同樣是他自編自導的低成本電影。因為沒有鋪天蓋地的商業宣傳,而在很多院線被限制排片。2015年底金馬影展期間,這部電影卻在臺北呈現出了異常繁榮的景象:兩岸很多影迷慕名而來,就是為了欣賞這部被稱為“少年阿迪克爾和巴特爾的沙漠奇幻漂流”,擁有少數民族、公路片、信仰和荒漠等元素的佳片。
電影的整個故事情節很簡單:兩個裕固族少年同時也是一對親兄弟,他們帶著駱駝在荒漠奇景中穿越千里。草場退化后的土地,只剩大片的沙漠和戈壁。矛盾和隔閡橫在兩兄弟之間,一路沖突不斷、坎坷不止……在這場未知的路途里,哪里才是他們水草豐茂的家鄉?
因為經費不足,在拍攝《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之時,李睿珺導演找來的演員全是自家的親朋好友。為了讓表演者入戲,李睿珺花了2個月的時間親自訓練他們。在拍攝《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時,李睿珺直接讓2個小演員睡在自己家里培養感情。拍攝前的幾個月里,電影中所有的臺詞對白都是李睿珺手把手親自指導和排練的。除了練習臺詞,還有一件重要的事,便是讓小演員學會騎駱駝。為了訓練駱駝,李睿珺一邊把原本瘦弱的小駱駝養肥,一邊學習如何去馴服兩只并不會“表演”的駱駝。
除此之外,關于李睿珺導演拍片的幕后故事,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小事”。例如,《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的電影海報,是李睿珺一次閑暇時隨手畫出來的,結果卻成了影片的正式宣傳海報。再如,拍攝《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前,李睿珺導演用DV讓一個老者錄下了影片所需的所有古突厥語臺詞,再采用拼音標注的方式,讓兩個孩子把有關古突厥的臺詞都背誦出來……李睿珺導演在幕后總是親自上場,正是他的這種執著認真的態度,才讓他的電影保持了上乘的質量。
不論是在探討電影主題的問題上,還是關于影像本體的表達上,李睿珺都把自己想講的文化和情懷,通過他獨特的視角呈現了出來。不可否認,《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是一部苦悶的電影,但這更是一部需要耗盡耐心、用心品味的電影。它的調性過于藝術,從開篇壁畫動畫的漸漸剝落,到一些記載著裕固族歷史的文字說明,一條條地呈現在銀幕上。讓這些亙古卻被遺忘的文化緩緩述來,隨著音樂隱隱約約糅入凄涼傷感的傾訴……
影片大多數時候都是運用的長鏡頭,它很真實地還原了西北荒漠的場景。“建立在場面調度和長鏡頭語言上的紀實語言,保持了詩意現實主義時期對現實生活的書寫能力,真實而有美感的景深鏡頭依然是作者表現個人激情,投射自己對現實認識的主要書寫方式。”整部電影的鏡頭語言確實很個人化。除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這部電影外,李睿珺的處女作《夏至》以及《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都是在一種從容舒緩的節奏中隨著長鏡頭慢慢展開的。這種真實赤裸裸地投射于整個大屏幕,把那些惡劣的環境直接呈現出來,讓兩兄弟一直隨著道路緩緩前行。這些長鏡頭的使用或許讓人覺得冗長而無味,但這般沉靜的詩意表達,卻更加能考驗導演的調度技巧以及對情境的把控能力。
這部影片包含了很多的東西,是人與人的、人與動物的、人與自然的、人與歷史及民族之間的,甚至是家庭內部排斥與接納相融的。從孩子的視角來講述整個故事,在親情的淡漠和慢融中,讓兩個孩子“愛恨交加”。影片一開始以兩兄弟鬧矛盾開始,讓自幼分居的兩兄弟在產生了隔閡后又不得不踏上“尋找家園”的旅程。在這無聊又無奈的旅途里,分歧不斷、爭吵不斷,在這個矛盾加劇的過程里,兩兄弟的內心深處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這種變化隨著環境變化,也在隨時改變著。而前行的道路,除了一路目睹文化和文明的消逝,他們也在走向探索歷史的道路……以最大的善意來講,現代化(在中國它又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漢化的色彩)意味著傳統生活的枯萎與衰竭。那么當面臨家園的消逝時,民族已經不能延續自給自足的生活時,影片以家庭(情感)價值的強烈認同作為了何去何從的答案。
影片最后,兩兄弟順著河流走到了印象中本該水草豐茂的家,但看到的卻是被無數淘金者翻起的土地,和拔地而起的工廠里那一根根沖天的煙囪。不曾想自己的父親也是煙囪濃重煙霧的制造者中的一員。片子的主題在此刻變得更為沉重,在土地荒漠化以及環保的大主題下,我們看到了層層矛盾的激化,但這種激化根本不會停止,而是愈發地嚴重和惡劣。
回頭談一談導演李睿珺這位對中國觀眾來說并不耳熟能詳的導演。1983年出生的他,現在已經擁有了4部自編自導的長篇作品。而他的新作《有一天,禮物》也很快會與大家見面。他將鏡頭瞄準中國西部地區的農村,關注的群體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談論的主題也與生老病死、人的命運、文明和文化的命運有著深刻的關聯。而《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它像一股清泉,也像一碟開胃的“清粥小菜”,給亟需精神食糧的中國觀眾帶來了一些靈魂的洗滌與慰藉。
J905
A
1674-8883(2016)20-0172-01
溫佳(1991—),女,江西人,廣播電視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