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可
(河南省水利宣傳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3)
媒介融合與新聞傳播教育“融合”探究
彭 可
(河南省水利宣傳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3)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媒介融合儼然成了當今時代的潮流。其對新聞傳播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促進了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革新。其次,兩者之間的融合,也對我國培養(yǎng)本專業(yè)的綜合型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本文就媒介融合與新聞傳播教育“融合”展開分析,希望對我國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專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
媒介融合;新聞傳播教育
新媒體是當前數字化信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對傳統(tǒng)媒體形式的優(yōu)化和補充,尤其是網絡媒體的興起,其憑借多樣的信息傳播方式,大大地拓寬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渠道。同時,隨著傳媒行業(yè)的不斷革新,媒介融合在給新舊媒體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所以,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于當前的新聞人才培養(yǎng)模式,應當更加注重兩者之間的融合,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新聞傳播教育事業(yè)的革新。
媒介融合主要是指不同類型媒介的結合,也有學者定義為傳播文化的融合。但它們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前提,將不同媒體信息在同一平臺互換統(tǒng)一。國內學者認為,媒介融合分為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的融合,并將媒介融合形式劃分為新聞內容融合、傳播網絡融合、終端融合三種類型。美國學者總結出了五種媒介融合形式,即媒介所有權的融合、媒介傳播策略融合、媒介結構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聞表達融合類型。另外,媒介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人皆為媒體、新聞傳播方式多元化、新聞媒介信息管理實現了革新這幾方面。
(一)策劃能力
在當前的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媒介市場的競爭對象也逐漸往品牌效應趨勢發(fā)展,而受眾也成了某個媒介品牌的獨立受眾。由此可見,媒介融合提升了市場的競爭力,新聞媒介就要加強自身的多媒體策劃能力以及市場定位,對受眾人群進行專業(yè)化、個性化的產品推廣,將新聞工作精細化,從而更好地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信息整合能力
媒介多樣化首要就是要挖掘受眾喜歡的信息,根據受眾的實際需求在保證信息真實性的基礎上進行解讀、整合、加工和再傳播,繼而提升受眾范圍。在當前的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專業(yè)人員更應當具備獨特的思想,以及了解受眾需求、信息整合、選擇解讀信息等能力,繼而提升自身多媒體信息“搬運”價值。
(三)信息傳播能力
在當前的新媒介融合背景下,更需要一些知識復合型人才,而不是以往媒體的文學愛好者。同時,對媒體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時代的媒體從業(yè)者,要能夠靈活地實現多媒體操作,繼而才能更好地保證有效地傳播信息。
當前,我國新聞教育仍存在很多弊端,不僅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并且還忽視了提升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其教學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注重學生文字規(guī)范編輯的教學;第二,教育理念與社會教育觀念不符;第三,重理論教育忽視實踐教育;第四,新聞媒介教育較為單一。為了更好地改善學校新聞傳播教育的效果,使其符合社會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筆者提出了媒介融合與新聞傳播教育融合的對策,并對其展開了詳細的分析。
(一)教育與媒介行業(yè)的聯合
學校教育既離不開生活也離不開社會,由此可見教育事業(yè)的特殊性以及綜合性。為了更好地保證學生學習到更多、更精、更全、更加實用的新媒體行業(yè)的知識,以及提高實踐能力,就要注重兩者之間的聯合,將教材、教學方式、教學觀念等進行有效的調整,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原則,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價值觀念。例如,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社會新聞素材等進行教學,讓學生展開討論,或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任務探究,繼而更好地實現三個教學目標。
(二)積極打造專業(yè)特色
當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應當積極調整專業(yè)設置、知識整合建設等,繼而形成具備獨特魅力的專業(yè)特色,提升學生日后的工作競爭力。例如,學校可以積極創(chuàng)建新聞評論、民族新聞、民生新聞等不同專業(yè),并打破各個專業(yè)的知識壁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以選修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新聞素養(yǎng)和理論素養(yǎng)。
(三)不同專業(yè)的融合
學生不能只限制于本專業(yè)的理論實踐教學,更要打破不同專業(yè)之間的限制,讓新聞專業(yè)與其他專業(yè)進行有效的融合,這有利于培養(yǎng)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專家型人才。例如,學校可以采取雙學位課程的學院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全面精準地解讀新聞知識,繼而達到教學目的。
(四)新聞教育與媒介教育的融合
將新聞認知成媒介是一個錯誤的看法,其并沒有意識到新聞的本質。積極融合新聞教育、媒介教育,如在新聞傳播教育中融入數字網絡技術等,并以此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技能水平等,還能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專業(yè)的教學目標。
通過對媒介融合與新聞傳播教育的“融合”分析,發(fā)現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帶動的關系。對此,教師在展開專業(yè)教學的同時,首先要全面掌握當前對媒介融合的定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等,在此基礎上運用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日后的工作競爭力。
[1] 張宏樹.媒介融合與新聞傳播教育的知識體系重構[J].求索,2011(06):210-211+172.
[2] 王君超.融合新聞傳播教育的理念、實施與對策——香港公立大學新聞傳播教育的經驗[J].國際新聞界,2011(11):81-87+95.
[3] 鄭素俠.媒介融合下美國新聞傳播教育變革的經驗與啟示[J].編輯之友,2012(09):120-123.
[4] 高曉瑜,孫華.媒介融合背景下中美新聞傳播專業(yè)碩士教育模式比較[J].中國高教研究,2015(08):82-86+97.
G206
A
1674-8883(2016)20-0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