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茂生
(新余市廣播電視臺,江西 新余 338000)
媒介融合下廣播電視的創新發展策略
丁茂生
(新余市廣播電視臺,江西 新余 338000)
廣播電視是黨和國家宣傳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之一,是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文化產業。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廣播電視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媒介融合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媒介現象和發展趨勢,所有媒介都必須進行融合。筆者認為,廣播電視產業要在媒介融合下尋求新的定位,只有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對廣播電視進行創新變革,并對此展開了論述,希望對廣播電視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相應的借鑒。
媒介融合;廣播電視;創新策略
與傳統媒體一樣,新媒體雖有自身獨有的優勢,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要積極參與媒介融合就要大力與新媒體融合,有始有終、善始善終、取長補短,利用新媒體更好地發展自己,鞏固自己主流媒體的地位。
(一)內容和形式缺乏創新
在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中,因為技術、流程、模式、機制等的限制,受眾只能被動地接收它所傳播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受眾或許有諸多想法和訴求,但由于沒有渠道讓他們表達對廣播電視節目的真正理解和需求,因此只能任由廣播電視主導節目的思路和傳播方式講述創作者的思想和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豐富,導致廣播電視也很難表現得如以往那般游刃自如,甚至已經無法單方面地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挖掘不出觀眾的喜好。這就是我們之前常見的不以受眾為中心的媒體平臺不平等的供需關系。
(二)缺乏對受眾體驗的關注
在互聯網思維下,應該以長遠的、全局的和戰略性的眼光去謀劃電視節目,整個廣播電視的設計應該更加完整和完善,同時還應該更加注重細節以及受眾的觀看體驗,從而展現互通效益。而反觀目前的廣播電視,將大部分資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前端,即廣播電視制作和產品營銷上,致力于如何提高收視率和收聽率,如何盡快吸引人們的關注、提高銷量,卻忽略了后一道程序,即如何接收受眾反饋、如何分析和再定位受眾需求、如何完善和受眾之間的互動、如何調整廣播電視的形式以滿足受眾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和物質需求等。在這些環節上確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些工作也必須要做。如此才能時刻保持廣播電視產品能夠動態滿足客戶需求,能夠日久常新,能夠長盛不衰等,這些都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廣播電視要確立實時互動的創新理念
面對海量信息,廣播電視節目要避免與其他節目相似甚至雷同,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到內容和形式的“新、奇、特、精”。在媒介融合的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必須以更為開放和包容的全局性、整體性視域審視節目內容的制作過程,以此打開封閉內核,接受外界的善意批評和意見。更為主要的是,要善于掌握市場需求,善于了解受眾感受,迎合受眾訴求,從而真正制作出得到市場和受眾認可的好節目。其中,媒體融合和網絡互聯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借助互聯思維將節目制作方、投資方、節目受眾三者聯系起來,強化三者的互動。把傳統視域內受眾的“被動接受者”身份轉變為“主動參與者”的身份,將受眾當成節目制作的一部分融合到節目中,實現無縫對接,共同打造節目內容和形式。廣播電視可以利用大數據,不斷吸取受眾的反饋意見,同時對廣播電視節目進行修正和完善。這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也有利于創作者把握觀眾的思想和情感。這種主動迎合觀眾的互動形式是一種傳統模式的逆向思維和雙向互動,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倡導的全局思維和融合思維。
(二)創新廣播電視內容形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大多媒介品牌都是由產品創始人、產品自身價值和粉絲效應三者互動而共同塑造和推動起來的。顯然,如果產品自身沒有較高的內在價值,或者說產品內容本身乏善可陳、毫無新意,那么它也不會受到觀眾的喜愛和傳播,廣播電視節目也就沒有了關注和互動,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媒介融合思維下,廣播電視作品的創作者和消費者同時也是產品生產與傳播的參與者,正是他們具有的獨特創造性思維和價值增值訴求在驅使他們不斷前進,驅動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內容的基礎上展現更高的價值體驗。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如果廣播電視節目不能很好地觸動觀眾的心靈,那么節目的長遠發展就會明顯受阻。對于廣播電視內容產品來說,只有真正引起了觀眾內心的共鳴,才能提升節目的檔次,使電視節目具有人格化的特點,形成“魅力人格體”。
(三)創新廣播電視的人才隊伍建設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媒介融合實踐的加速推進,這些都給電視廣播媒體從業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媒介融合改變了廣播電視媒體固有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它既需要精通各類媒介傳播方式,并擅長整合傳播策劃的編輯人才,又需要能夠熟練運用多種技術工具進行新媒體報道的全能型記者。媒體從業者已經從原來的要求“術業有專攻”到要求成為數字技術和新媒體的通才。不僅要從宏觀上把握廣播電視的戰略規劃和發展需求,還要提高對信息的判斷、選取和統一決策的能力。面對豐富的線索資源、新聞資源,廣播電視內部管理平臺應能夠及時通過高水平、高標準的判斷,迅速作出反應,將高質量的信息呈現在受眾面前,獲得時效性優勢。另外,還需要完善相關技術標準和制度規范。要增強廣播電視的監督管理平臺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制定規范統一的信息數據標準。同時,建立統一的考核體系,通過優化績效制度推動建立內部良好的工作氛圍,切實提高工作者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傳播能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獲得質的飛躍,同時獲得與其能力和貢獻相匹配的收入。這樣才能既提高廣播電視行業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又滿足從業人員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實現媒介融合環境下廣播電視臺與身處其中的從業人員的共榮共生。
在媒體融合的大好背景下,廣播電視人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清醒地認識到新媒體帶來的危機,還需要思考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關系,到底是前者追隨后者,還是前者突破后者的限制。如何在媒介融合中找準自己的定位,仍然是目前廣播電視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在媒介融合時代,媒體人要在正視問題的時候,保持充分的自信,相信經過研究和探索一定可以摸索出一條適合廣播電視發展的新路。
[1] 李三強.三網融合下廣播電視的應對策略[J].現代視聽,2010(05):21-23.
[2] 溫海泉.論廣播電視新聞中編輯的重要性[J].新聞研究導刊,2014(09):124.
G222
A
1674-8883(2016)20-0296-01
丁茂生(1978—),男,江西新余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