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滋昂梁丹丹
(1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2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13)
淺析網絡語言的特點及影響
陳滋昂1梁丹丹2
(1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2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13)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影響,網絡語言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走進了人們的現實生活,隨著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多,其影響也日益擴大,網絡語言日益在新聞媒體中得以廣泛應用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本文將結合網絡語言自身的性質,對其特點及未來發展進行淺析。
網絡語言;互聯網傳播
互聯網作為信息時代的偉大產物,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等多個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包括人們的語言生活。網絡語言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步入人們的生活。隨著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多,使用網絡的群體日益龐大,人們在網絡空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從而使得網絡語言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網絡語言已不再拘泥于虛擬空間,而向現實生活進發,媒體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網絡語言就是最好的例證。
所謂“網絡語言”,就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新聞媒體上使用的書面語和日常生活中的交際語言,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的新的語言形式。
廣義上,網絡語言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與互聯網用戶生活息息相關的互聯網伴生新事物,如“水軍”“O2O”等;二是本身和網絡有關的特別術語,如光纖、瀏覽器等;三是互聯網用戶在網絡上進行信息交流傳播使用的常用詞語,如“青蛙”“帥鍋”“醬紫”等。我們更多提到的往往是狹義上的網絡語言,指第三類。本文主要便是對這一類網絡語言進行淺議。
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交際的重要媒介工具。網絡已經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網絡傳播的特點包括傳播內容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受眾互動及時等。以上媒介特性都要求一種語言變體以滿足人們的交際需求。為了適應新的傳播方式和媒介特性,網絡語言應運而生。
網絡語言正是適應互聯網及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語言變異現象。不只是漢語,英語、德語、日語等多種外語中都存在網絡語言。網絡語言與現實語言本質上區別并不大,都是人們的交際工具。但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使用環境有所不同,網絡語言是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使用的,用于網絡空間中網民的日常交流,現實語言則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日常使用的語言。
(一)詞匯豐富多彩
詞匯是語言系統中最靈活的部分,在各種語言的發展和演變中,詞匯的變化最為顯著。網絡語言最大的特點就突出表現在詞匯上,舊詞新意、漢語新詞、網絡符號的出現,給網絡語言披上了華麗的外衣。
(二)語法打破傳統
語言是一個體系,它的構成要素之間不是彼此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語法便是維系這些成分要素的紐帶,網絡語言的語法打破甚至顛覆了傳統語言的語法結構。
(三)表達方式口語化
網絡語言的輸出是通過網民的手指在連接互聯網的各種終端上編輯出來的,而接收又是通過網民瀏覽終端屏幕實現的,因而其不同于以往的語言交流方式,它是通過“看”的方式進入交流領域的,是以書面形式表現出來的。但用網絡語言的表達方式實際上也是一種口語,類似兩個人的日常對話,只是看不到對方,也沒有聲調而已。因此,網絡語言具有口語化、句子簡短、通俗易懂、結構松散的特點。另外,它雜糅了天南地北的方言和大量的語氣詞,賦予了自身獨特的趣味性,受到了廣大網民的青睞。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的交際用語,雖然更多的還是流行于特定的網絡環境和網民群體中,但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高度融合,其對我們傳統的、規范的新聞媒體語言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網絡語言在更新、補充現代漢語方面,作出了不容小覷的貢獻。很多網絡語言都是在本意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延伸,如“鮮肉”,原來指代新鮮的肉品,而在現在的網絡用語中,其更多用來指代年輕、帥氣、有肌肉的新生代男偶像。在詞性上很多網絡語言的運用方式也頗為新穎,如“贊”原本是動詞,現在卻多作為形容詞被廣大網友熱烈追捧,來表達對某個事物或某個事件的肯定。網絡語言的運用,使現代漢語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活力。另外,與傳統語言相比,網絡語言更具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大蝦”“青蛙”。如果直接說“你真是個高手”,或是“XX真是個丑男”,就明顯少了幾分趣味。此外,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必須與社會的發展步伐相協調,網絡語言的簡潔、有趣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日益加快,網絡語言成了體現人類生活變化和觀念更新的載體。
(二)負面影響
網絡語言的某些詞顛覆了傳統意義,與現代漢語發生沖突,如“果醬”即過獎,“稀飯”即喜歡,“蛋白質”即笨蛋、白癡、神經質等。這些詞將原有的意義進行曲解,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明顯帶有挖苦和諷刺的意味,對于非網民來說,極易產生誤解甚至無法理解的情況。此外,還有諸如使用不符合正常的構詞規律和語法規則,亂用字詞諧音,使用錯字、怪字以及類似“不明覺厲”“喜大普奔”這種簡化用語的走紅等現象,造成了現代漢語語法的混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對傳統文化帶來了沖擊,潛意識里給分辨能力差的青少年及漢語言學習者灌輸了錯誤的漢語印象,對漢語言、漢文化的傳播造成了不良影響。
近年來,網絡語言雖然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但較之傳統語言漫長的發展演變歷程,其仍是一種新興事物,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對于它,我們不能一味濫用,使其泛濫成災,要注意使用尺度,加強引導,促進其積極健康發展,為文化 傳播以及文明發展注入新鮮活力。總之,讓網絡更好地為人們的生活服務,規范網絡用語、凈化網絡空間,提高網民的網絡修養等是今后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G206
A
1674-8883(2016)22-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