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倩
(河南法制報,河南 鄭州 450004)
網絡時代法制報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吳 倩
(河南法制報,河南 鄭州 450004)
法制報道所傳播的法制精神以及對法律知識的普及是其他新聞媒體難以替代的。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法制報道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但作為一把雙刃劍,網絡環境給法制報道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法制報道如何更有效地發揮其效用,為法治社會的建設作貢獻值得探究。
網絡時代;法制報道;網絡法制;問題及對策
網絡時代給媒體間帶來了競爭,對法制新聞報道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為博得眼球忽視報道的真實性、稿件質量不高、受眾對報道的深度解讀要求更高等。如此種種導致法制新聞報道的可信度降低,甚至出現娛樂化現象。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對象范圍的擴大
網絡的發展帶增加了多種傳播路徑,使得受眾群體也逐漸增加,法制報道的范圍也因此得以拓展,而且報道的比例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法制報道針對的是社會生活同法制相關的方方面面的事實。法制,概括的來講就是國家的法律和制度。[1]目前,法制報道涵蓋的對象不僅僅是政法部門,也包括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些同法制相關的內容都已經包含在法制報道的對象之中。從我國現實的情況來看,同法律和制度聯系的事務,其范圍不僅僅限于立法、司法等活動,甚至涉及全國人民的生活。大可涉及國家的憲政和社會民主建設以及市場法制,小可以觸及個人的衣食住行等。
(二)宣傳和教育功能的強化
法制新聞在法制宣教上所產生的效果是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首先,法制新聞報道具備廣泛性,其受眾群體廣泛,可以在網絡時代下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隨時隨地進行傳播,對于公眾的輻射面以及影響度是其他手段無法比擬的。其次,法制宣教的目的是潛在的,能夠消除受傳者接受教育的逆反心理。不過嚴肅的法制新聞不能只成為人們飯后的閑聊談資,更應該起到宣傳法律知識、提高法制意識的作用,這也是法制報道新聞人員的社會責任。
(一)新媒體技術帶來的問題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提供海量的資源為傳統媒體創造了更好的發展平臺。但是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風險,由于法制新聞對社會的影響重大,所產生的負面消息較多,在新聞報道中稍有偏差就會帶來不良后果。與傳統的廣播、電視等媒體不同,互聯網所具有的閱讀、收藏、保存等功能有助于受眾準確地找出新聞信息中存在的瑕疵,容易引發法律訴訟。
(二)新受眾需求帶來的問題
法制新聞報道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群眾對法律知識的需求,其具有普及法律知識、宣傳法治社會的職責,如果沒有緊跟這一需求的變化,就會導致法制新聞面臨更大的挑戰。
隨著普法宣傳的大力推廣,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知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群眾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不僅僅是條文,而是轉向更深層次的法律案件,以及對條文立法目的的探索。例如,廣州許霆案中對金融詐騙罪量刑規定的解讀,就體現了群眾獲知法律知識的方式。而在法制新聞領域,就要求新聞報道遵循這一理念,從而改變傳統的法律普及方式,朝著傳遞法律精神的方向發展,實現群眾“知法”到群眾“懂法”與“應用法律”,再到群眾“信法”。
然而法制新聞報道在轉變過程中,對案件的挖掘存在一定的不利影響。過分追求對細節部分的情感刻畫,將導致呈現的故事性有余,缺乏警示性的現象。例如,藥家鑫殺人案就體現了這一問題,某媒體對看守所與女警官合作演出的報道描述中引發了人們的質疑。
(一)轉型理念,滿足受眾更高的需求
當前時代下,法制報道不應該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對案件的深入挖掘不應該過分地為了博取眼球而使新聞的真實性受到質疑。法制新聞報道應承擔社會傳播法律的責任,因為如今公眾對普法需求有了極大的改變,而且大部分的受眾群體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這些群體對于立法規定以及報道案件的理解會更加的深入,這一點從近年來微博、貼吧等對案件的點評就可見一斑。[2]
(二)嚴格控制報道稿件的質量
網絡時代下,人們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得新聞報道,也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對報道的點評。但是,一份質量好的稿件和一份質量差的稿件所產生的影響截然不同。如果稿件本身沒有太多的問題,也就不會引起太多的質疑,其發揮的效應也就會更好。稿件質量控制方面,記者以及責任編輯有著很大的責任。記者作為法制報道的采寫人,應當承擔稿件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要確保報道內容的真實性,確保用語規范且符合法制理念的需求,能夠采寫到具有價值的信息。而作為稿件的責任編輯,不僅要承擔稿件的審查責任,遵循基本的審查要求,還要注意自身的政治責任,堅決抵制單純的新聞觀念以及有聞必錄的問題;要能夠把握正確的政治導向,確保審查的稿件能夠同法制報道的規范相吻合。此外,針對互聯網網站中所發布的法制新聞報道,不僅要注明具體的記者,還應在適當的位置注明責任編輯的名字;從其他媒體中轉發的法制新聞要標注來源,同時最好能轉發首發媒體的新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隨意轉發稿件,轉發的稿件應具備真實性且能傳遞法制知識,此外必須對轉發的稿件負責。
在當前網絡環境下,新聞傳播猶如一把雙刃劍,使公眾便捷獲得各種資訊的同時,帶來了許多負面的信息,由此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并且給傳統的新聞管理體制帶來不利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下,法制報道應帶領整個網絡新聞傳播走向正確的道路,遏制低俗的現象,保證良好的傳播效果。
[1] 程果.新時期我國法制新聞報道的功能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0(01):130-132.
[2] 吳倩.深入探究法制報道面對媒介評論的挑戰及應對[J].法制與社會,2015(16):164-165.
G212
A
1674-8883(2016)22-0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