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南昌廣播電視臺,江西 南昌 33 0000)
淺析培養新聞記者采訪技巧
劉 欣
(南昌廣播電視臺,江西 南昌 33 0000)
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對新聞記者的采訪能力和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掌握相應的采訪技巧日益重要。通常采訪技巧包括采訪前期準備工作、采訪中的提問方式、采訪后做好相應的記錄等。新聞記者只有使用好采訪技巧,才能獲得富有價值、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才能順利、圓滿地完成采訪任務。為此,要求每一名新聞記者注重新聞經驗的總結和積累,恰到好處地運用采訪技巧來解決新聞采訪中的矛盾問題,以保證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和真實性,為新聞事業乃至社會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記者;培養;采訪技巧
新聞采訪是新聞記者采集新聞材料、訪問采訪對象等一系列工作的總和,是要去發現問題、挖掘線索、呈現事實,從而實現有效傳播。新聞采訪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專業性,需要記者突出自身特點,與團隊密切配合,能體現作為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同時,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至關重要,新聞采訪是保證新聞真實有效的關鍵環節,掌握采訪技巧能夠讓采訪對象又好又快地進入角色,記者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因此,在進行新聞采訪時,記者要巧妙地運用采訪技巧,搜集和整理相關新聞素材和事實,引導采訪對象適應并進入角色;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提高自身采訪水平,努力挖掘事實、不斷拓展業務,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高質量、高水平地完成新聞采訪工作。
新聞采訪環環相扣、有機統一,新聞采訪你問我答、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新聞記者要與采訪對象真誠地交流和溝通,及時掌握信息、深入挖掘素材,才能出色、圓滿地完成工作和任務。
當前,少數新聞記者由于準備不足、經驗不夠、盲目行動、隨波逐流、素養不高等,與采訪對象缺乏真誠溝通,也沒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提問,造成采訪主題與實際不符、雙方陷入矛盾尷尬、歪曲了客觀事實等不良后果,導致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蕩然無存。同時,少數記者只是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去開展采訪,其往往是自我感覺良好,對現實狀況估計不足,遇問題就馬虎了事;把“道聽途說”當成事實,把“閉門造車”當成采寫,根本沒有核對事實、多方求證、詢問了解等,從而無法全面掌握信息的事實、了解新聞真相,致使新聞采訪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這種做法勢必會阻礙新聞工作,給新聞事業造成損失,無法保障新聞真實性、時效性。
因此,要求新聞記者掌握一定的采訪技巧,避免采訪前準備不足、采訪中缺乏溝通、采訪后馬虎了事等問題,并準確地撰寫稿件、迅速傳遞信息。
(一)方向目的明確,方案步驟周全
新聞記者采訪前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如果盲目實施,可能會“一無所獲”。因此,采訪的目的要明確,采訪的方案要詳細,采訪的步驟要周全,以保證采訪順利進行。
新聞記者應積極做好準備,制定詳細的采訪計劃。一方面,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工具、虛心請教前輩同事等方式,全面查找采訪對象的背景及資料,進行甄別和挑選,列好采訪提綱來規劃和統籌事實內容、采訪流程,使接下來的采訪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可行性。尤其是要準備好有深度、有意義的問題,盡可能地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地掌握事實和動態,這是新聞記者應當掌握的最基本的技巧。另一方面,新聞采訪環環相連、層層相扣,只有經過充分準備和精心設計,才能保證新聞采訪順利完成。新聞記者要遵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基本政策,在堅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大局意識、堅守職業道德的前提下,通過理論學習,理順采訪思路、搜集線索素材、保證采訪的平穩可控等;適時靈活地選用的信息和動態,避免出現新聞采訪主題偏差以及重大差錯,從而有效傳遞新聞信息、廣泛傳播社會“正能量”。由此可見,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何等重要。
(二)掌握提問技巧,善于傾聽觀察
提問,是記者采訪時使用最多的技巧之一,也是新聞采訪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采訪中一定要采用正確的提問技巧,循序漸進地對采訪對象加以引導,巧妙地設置問題,做好前期鋪墊,讓被采訪者能夠主動配合、積極參與,讓采訪活動變得有計劃、有步驟、有意義。如果提問技巧運用不當,則容易激化矛盾、引發沖突,導致正常采訪無法進行,從而成為新聞工作的“絆腳石”。因此,新聞記者要時刻保持警醒,適時提出問題、掌握被采訪者的心態,一旦出現拒絕回答等突發狀況時,能夠迅速打破僵局、化解尷尬,將采訪引回軌道,從而保持良性的互動溝通,營造寬松的環境氛圍。
同時,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要善于傾聽對象的訴求,觀察對象的反應。一方面,傾聽訴求能夠幫助記者找到被采訪對象的“軟肋”和閃光點,找出事件和線索的真相,以便隨時調整采訪技巧,更好地完成采訪工作。另一方面,新聞記者在采訪中除了傾聽,還要用眼睛看,要觀察對象的情感反應和現場的細微變化;更要了解當事人的真情實感,把握當事人細微情感變化,從而采集更為豐富的場景素材。
(三)做到多管齊下,準備有效記錄
做好相應的記錄,是整個新聞采訪工作的關鍵。新聞記者對采訪中的事實要核查、情況要問詢、問題要澄清,如果不能客觀、完整地記錄,所有采訪工作就無從談起。記者采寫的記錄方式包括腦記、筆記、錄音、錄像等多種方式,而錄音、錄像是最普遍的。
在采訪過程中,記錄工作是新聞記者積累資料的重要手段。記者的記錄工作不能影響正常的訪談,其必須講究適當的方法,把握記錄的準確性,能夠及時、有效地記錄新聞事實和采訪信息,特別要強調的是不能遺漏采訪的要點。因此,記者要合理、巧妙地運用記錄技巧,將腦強記、筆速記、錄音像等方式有機結合,保證采訪重點和關鍵信息不出偏差、避免紕漏,從而不斷提升記者的采訪業務水平,切實增強新聞事實的傳播效果,進一步增強新聞報道工作的正面力量及社會影響力。
新聞記者肩負著推動新聞事業騰飛、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必須努力學習理論知識,提升新聞采寫業務水平。更為重要的是,記者在新聞采訪中要學會運用一定的采訪技巧,讓新聞稿件更加生動活潑,讓新聞事實得到更好的體現,讓語言文字能夠通俗易懂,從而為新時期新聞事業的日益蓬勃添磚加瓦,為經濟社會的平穩、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1]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311-313.
[2] 高國營.網絡新聞編輯業務的辯證法[J].新聞記者,2009(10):36-39.
[3] 張志剛.淺析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J].大觀周刊,2012,10(50):85-86.
G214.2
A
1674-8883(2016)22-0257-01
劉欣(1977—),女,江西南昌人,學士,記者(中級職稱),南昌廣播電視臺廣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