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珍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網絡社區對受眾信息選擇的影響
張麗珍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媒介環境學代表人物麥克盧漢1964年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即訊息”,闡述了媒介本身的存在改變了人類認知世界、感受世界和以行為影響世界的方式,而媒介傳遞的內容信息與媒介本身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相比,則是相對次要的。隨著電子媒介的出現和普及,互聯網改變生活已經是一個十分大眾的觀點,通覽網絡媒介對受眾生活的滲透,SNS的廣泛應用更是在各個方面深入影響使用者。本文以新浪微博為例,著重分析了網絡媒介中的SNS社區對受眾的信息選擇的影響。
SNS;網絡傳播;受眾;信息
區別于傳統媒體,網絡傳播有其獨特特性。歸納來說,網絡傳播在傳播形態和形式上具有復合性,多媒體的整合讓網絡傳播的手段更加多樣;網絡傳播的格局和過程具有開放性;網絡傳播中的信息流動和信息作品以及消費過程具有多級性;網絡傳播在網絡結構、網絡信息、受眾與傳播者乃至受眾間存在著連通性。SNS作為網絡傳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國互聯網龍頭企業新浪公司所推出的微博為例,微博2009年8月內測,是提供微型博客服務的類Twitter網站。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AP頁面、手機客戶端、手機短信、彩信發布消息或上傳圖片,截至2013年活躍用戶達1.291億人,成為中國SNS的第一社區。
就新浪微博來看,網絡傳播中SNS除了存在網絡傳播的媒介屬性之外,還存在其他幾大特點:
(一)以使用者為中心
較其他網絡傳播模式,SNS是以使用者為中心點組織和傳播內容的,SNS的重心是滿足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用戶的行為思想是SNS社區關注的中心內容,用戶在網絡傳播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和傳統的網絡傳播不同,以使用者為中心的SNS能讓受眾更好參與再傳播、信息把關和議程設置。例如,新浪微博中的話題主持人功能,用戶可發#話題#成為該話題的主持,其他用戶可以及時參與討論。這便是用戶在SNS上的自我議程設置,使用者“轉發”其他用戶的信息則是一種再傳播和信息把關的過程。除此之外,使用者關注其他用戶也是一種自我選擇的過程,即新浪微博中的“粉”。新浪微博只會推送用戶所關注的信息,完全以使用者的個人喜好為中心。
(二)傳播形式的多樣化整合
現代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推進多樣化的傳播形式的整合,SNS則是一個多元化的傳播形式,融合傳統的blog、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其他形式,還添加各種各樣的新的應用程序,如團購、微群、游戲等,在繼承傳統網絡傳播的優勢的同時,形成了SNS的獨特文化特點。例如,新浪微博,140字以內的一句話博客、好友間的相互評論、轉發和私信,以及對某些機構官方微博的關注、獲取信息和意見表達都能看出這是一個多元互動的溝通平臺,不僅能滿足用戶體驗,還能更好地促進網絡的信息增值。
(三)RSS訂閱機制和分享機制
除了SNS的用戶互動,RSS訂閱機制使SNS為用戶打造了一個及時高效的溝通交流反饋平臺,新浪微博用戶通過訂閱和鏈接,能在第一時間對關注的人發布的信息進行評論、轉發、點贊以及私信。而分享機制則促進了網絡信息的共享和擴散,用戶可以對信息進行自我把關和自主控制,新浪微博的轉發功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尤其是在公益事業中,某些公眾人物幫忙發布的尋人信息都能得到數以萬計的轉發,使信息得以擴散,不過網絡信息的紛繁復雜也產生了很多謠言。
(四)從匿名性走向實名制
匿名性是網絡傳播的特性之一,但是,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和傳播的便利導致了大量的謠言出現,SNS便經歷了匿名性向后臺實名制的轉變,促進了網絡SNS用戶的媒介素養培養和網絡信息把關的嚴謹度提高。新浪微博自2012年3月16日實行微博后臺實名制,要求用戶后臺注冊實名、前臺昵稱自愿,網上發言使用真實身份注冊,有利于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也是SNS能和諧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
(五)黏性社交工具
SNS是一種基于社會網絡關系系統思想的網站,是一種極具黏性的社交工具,牢固的現實交際圈和SNS網站社交圈能夠將絕大多數的用戶牢牢留在SNS網站上。堅持黏性的溝通往來,交互性的社交網絡不僅能在虛擬網絡交朋友,也維系著現實生活中的社交關系,是其他網絡傳播形式無法實現的,也是SNS迅速流行的原因之一。
目前,SNS已經深入大眾生活,對受眾信息獲取產生巨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熱門話題引導關注重點
SNS的熱門話題成為受眾關注的焦點,SNS的快人一步也遠超任何一種大眾媒體包括傳統的門戶網站,所以SNS上的熱門話題也往往隨后出現在各大報紙、廣播、電視以及門戶網站的頭條上,受眾根據SNS的熱門話題來獲取信息,快速而準確。2014年3月8日,發生的馬來西亞航空飛機失聯事件當天成為新浪微博話題榜首位,并連續占據了話題榜首,隨后的4月韓國“歲月號”沉船事件發生后也數天都位于新浪微博話題榜榜首??梢姡P注SNS的熱門話題即是新聞關注重點。而在SNS上熱炒的話題,如“幫汪峰上頭條”也引導著其他大眾媒體的新聞熱點。
(二)分類關注優化篩選信息
SNS社區的信息分類靈活性體現在很多方面,新浪微博的關注和分組能幫助用戶高效優化和篩選信息。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和門戶網站也對自己的信息進行了分類。比如報紙存在國際國內板塊,廣播有音樂、養生等欄目,電視媒體更是有各式各樣的節目,而門戶網站的分類更是細致入微。但是大眾傳播的趨勢就是從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再到小眾傳播,慢慢地演變為“私人訂制”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SNS的信息分類便是一種“私人訂制”。以微博為例,用戶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關注對象,一名高三學生可以關注一些學習類、減壓類微博,而一名大四女生可能關注的就是求職招聘、時尚裝扮類微博,年紀更大點人可能關注更多的是養生食譜、家庭教育類的微博。這樣分類后,媒體自動推送,方便信息的優化篩選,受眾獲取信息的效率隨之提高。
(三)好友互動了解身邊信息
SNS在信息傳播上獨有的優勢,就是用戶可以通過關注自己的親人、朋友等身邊的人,通過網絡人際傳播得到一些身邊的動態信息,也是SNS作為社交工具的主要作用之一。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以及門戶網站等都無法細致到能關注到身邊的信息,但是更多的時候,相比各種大新聞,我們更愿意得到的是身邊的新聞、我們熟悉的人和事的新聞,所以SNS的出現填補了這一個空缺。例如,在校大學生通過關注新浪微博中的學校、學院官方微博或者老師同學的微博,可以獲取考試周的時間安排、學校的課余活動情況等。而公司上班族也可以通過關注公司、同事的微博得到公司檢查時間、公司年會安排等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信息,這遠比大眾傳媒帶來的信息更有吸引力。
網絡時代中SNS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受眾到門戶網站的海量信息中獲取信息的舊模式,受眾在使用SNS中可以從好友(通常為同一年齡層次、同一文化程度)以及感興趣的大眾傳媒的官方SNS接口最快獲取到自己所樂意關注的信息,通過搜索引擎進一步對信息深度了解。
例如,2014年4月11日,中國電子商務領域人物、京東商城CEO劉強東通過微博承認了與國民校花、清華大學網絡紅人“奶茶妹妹”章澤天的19歲差距戀情。隨后,劉強東躍升至中國第一搜索引擎“百度搜索”上的熱門人物搜索關鍵詞首位,同時也登上了各大門戶網站,如新華網等的頭條。同月14日,中國臺灣言情教母瓊瑤通過其作品《花非花霧非霧》的官方微博發布了《寫給廣電總局的一封公開信》,將前日著名影視編劇、制作人于正和《宮鎖連城》的女演員戴嬌倩的罵戰推上了一個高度,#瓊瑤舉報于正抄襲#迅速成為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第一名。同時,于正、瓊瑤在百度搜索上的熱門人物搜索關鍵詞的第二和第四位,百度搜索中關于“盤點編劇于正爭議作品”“于正抄襲證據”“于正挖角瓊瑤演員盤點”也都成為搜索的熱門詞匯。
由此可見,SNS普及在受眾中催生了一種新的信息接收模式,“SNS微信息/熱門話題+搜索引擎”模式,使受眾能更快更便利地獲取信息。這一模式在SNS使用者中廣泛存在,受眾不再受到門戶網站海量信息的影響,而是從網絡社區中快速而準確地得到最熱門、最感興趣的話題。由此,大眾媒體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的模式上也必須隨之更改,利用SNS高效轉變網絡傳播模式。
G206
A
1674-8883(2016)19-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