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春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剖析
袁小春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新聞媒體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信息來源渠道,人們通過新聞報道提供的信息形成一種對外界社會的自我認知,對整體的社會輿論走向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當今社會的新聞報道中普遍存在一種文體問題,那就是人文關懷的缺失,這是今后新聞媒體行業發展中應該重點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新聞報道獲得健康發展的一大前提條件。
新聞報道;人文關懷;人文精神
人文關懷主要就是以人為中心,對人表示尊重。但是具體的概念界定還比較模糊,這也是當代文化界一直在探討的一個問題。人文關懷與人文主義以及人文精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要在新聞報道中體現的人文關懷,就需要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否則,缺乏人文關懷的新聞報道則吸引不了受眾的注意力,也體現不出新聞的價值。因此,在新聞報道的編輯中應該突出“人”的主體性。
人文關懷中的“人”不僅僅指被報道的人,還包括與之相關或可能受到影響的受眾群體。在當代新聞傳播過程中,人文關懷的實現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失重與偏差。[1]
首先,從被報道者的角度來看,縱觀新聞報道的整體受眾群,涉及的關懷范圍仍然是比較狹隘的,媒體為了提升自己的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將關注的焦點更多地轉移到了網絡熱點新聞上,而對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則缺乏足夠的關注度。通常在報道弱勢群體的相關事件時,媒體對外展現的也普遍是他們生活上的不幸與艱辛,對他們比較滯后的生存狀態進行重點的突顯,而對于這部分人群所具備的人性上的真、善、美的發掘與弘揚卻非常不足,沒有看到他們努力生活背后的頑強不息的精神。其次,從受眾的角度去看,媒體比較注重突出平民化追求的特點,使得新聞的娛樂化傾向逐漸加重,新聞報道只追求對受眾造成一定的感官上的刺激。但是,實質上平民化的新聞報道需要體現在行為方式上與普通百姓的靠近,應該更多地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從而達到受眾群體的共鳴。
(一)新聞報道的選題突出人文關懷
在新聞報道中要想體現人文關懷,就應該讓人民群眾成為主角,包括弱勢群體、普通百姓,各個階層都要涉及,應該遵循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將“生活在人民中”這一理念進行貫徹。在新聞題材的選擇上,以及主流新聞或者熱點新聞的報道上,也應該從當前的社會發展實際來考慮,對百姓在現代化建設中的生活進行反映,對其中出現的英雄模范人物、取得的成就與業績、先進精神等進行熱情的贊揚,讓廣大的人民群眾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角。新聞報道也才會充滿親和力,體現一種人文關懷的精神。例如,江蘇電視臺推出的《南京零距離》,就是對百姓身邊發生的各種新聞故事進行報道的一檔節目,城市中相關的政府活動、會議新聞等會及時地以滾動字幕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下方,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
(二)新聞報道的題材應該具備健康性的特點
新聞報道上題材的貼近性以及多樣性容易讓人們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題材越瑣碎就越可以滿足受眾的實際需要,其體現的新聞價值也更大,在新聞報道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這樣的誤解。[2]新聞報道中體現的人文關懷需要對人的精神狀態加強關注,引導人們進入健康、積極的生活狀態之中,這也是人文關懷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新聞報道如果只是單純地去呈現煽情性新聞,如兇殺、搶劫等,在寫作時過度的渲染,追求一種震驚的效果,片面的注重眼前利益與經濟效益,對一些不健康的內容進行持續的報道,這樣就容易造成社會道德滑坡以及價值觀的淪喪。所以,應該更多地關注積極健康的內容,從人文關懷的角度進行標題立意,讓人們從中體會到更多的理性層面的關懷。
(三)突出新聞報道的平和心態及受眾意識
現代社會,新聞報道發揮的輿論監督的作用逐漸得到強化,人民群眾也更加愿意通過媒體去反映身邊的事情,人們的維權意識以及新聞報道所具備的公信力都加強了。[3]在實際的新聞采編中應該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新聞工作人員應該遵守基本的職業準則,站在一種公正的角度,不能太過感情用事,為新聞事件的另一方留出發表意見的機會。在山東電視臺的《小溪辦事》節目中,很多新聞事件中受訪的群眾表現出情緒激動,其中不乏出現夸大的情況,此時新聞記者則需要保持冷靜,對事件的前后因果了解清楚后再進行呈現,對每一個人都表現出足夠的尊重,這才是新聞報道應有的面貌。
另外,在新聞采訪過程中不僅有受訪者與采訪者,還應該考慮到受眾的看法,將受眾的感受也考慮在內,這也是新聞報道中人文關懷的一種體現。[4]比如在新聞中可以直接采訪普通受眾,請他們對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采訪一些人物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揣摩受眾的心理設置相關問題去進行提問,這樣,才能得到受眾的喜愛。想受眾所想,問受眾所疑,是人文關懷的一種重要體現。
當代社會,新聞行業及大眾的觀念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受眾本位意識得到了不斷的強化,新聞報道中體現出的人文關懷也更加的突出。但是這種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傳統的新聞報道觀念仍然在發揮作用,再加上人們對人文關懷內容存在誤解以及商業利益方面的驅使,人文關懷的缺失及錯位的問題還是經常發生。在新時期,新聞報道的發展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同時借助外部力量,使人文關懷滲透進新聞報道中。
[1] 王海柳.新聞報道的人文關懷研究[D].河海大學,2004.
[2] 于小雪.我國社會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問題[J].新聞愛好者,2011(03):8-9.
[3] 任雅仙.論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與生態關懷[J].學術論壇,2011(07):170-173.
[4] 胡云霞.淺談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5(01):22-25.
G212
A
1674-8883(2016)19-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