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偉鵬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重慶 401524)
淺析韓劇吸引受眾的原因
童偉鵬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重慶 401524)
新媒體發展迅速,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的生存狀況值得關注。韓國電視劇在中國受眾心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幫助我國電視劇爭取受眾。
受眾;韓劇;需求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給大眾傳播時代的受眾提供了多種娛樂選項,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但現實中,受眾仍然將電視劇視為不可或缺的娛樂方式。
從20世紀90年代到今天,我國引進過無數的韓劇,最早的讓大眾耳熟能詳的韓劇,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看了又看》《愛情是什么》等家庭劇,最近的如《來自星星的你》《人生是美麗的》《太陽的后裔》等,在我國播出后都贏得了較高的收視率。韓劇為何能在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媒介生態環境中長期占有一席之地,同時擁有穩定的受眾群體,保持著較高的收視率?本文試圖就上述問題進行淺顯的分析。
電視藝術是視聽藝術,受眾在觀賞電視藝術時,不僅會用“眼睛看”,而且還會用“耳朵聽”,所以電視劇里精彩的人物獨白是吸引受眾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韓劇《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由有韓國“莎士比亞”之稱的金秀賢編劇編寫。劇中有著讓人叫絕的人物獨白。獨白是藝術創作者語言功力的重要體現。編劇對表現人物性格、符合特定情境、最生動精彩,也是獨一無二的人物對白進行了反復選擇、推敲、錘煉。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有各自的特色,如清早將兒子、孫子趕去爬山的爺爺對自己的身體這么形容:“再怎么說我也是熟透的柿子,腿再結實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掉下來摔成兩半!”當孫女相親回來生氣地埋怨相親對象的強壯時,智慧的奶奶回答:“刮大風也不會倒,你看這多讓人放心啊!”而爸爸的態度則是:“要是嫁給他,恩京非得壓成魷魚不可啊,哪能讓女兒變成魷魚啦?”妻子形容日漸老態的丈夫:“臉上像蠶蛹的祖先,肚子像懷了六個月,頭發稀稀拉拉的!”年長的哥哥對妹妹門第不當的婚姻這樣告誡:“松毛蟲就該吃松葉,吃柿子葉就會死的。”這些幽默形象的語言增添了電視劇的喜劇性,同時語言中蘊含的哲理也啟迪著人們對人生的深深思考。出自同一編劇之手的另一部韓劇《看了又看》也因其語言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受眾。
兩部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劇敘述的都是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情節極其平常,但精彩的人物對白無疑真正做到了電視這門聲畫藝術的重要一翼,受眾無數遍地收看,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韓國的電視劇最開始被中國觀眾認知和接受的是充滿傷感與浪漫的愛情劇。愛情永遠是大眾傳播者創作的主題,是受眾永遠看不厭的主題。但現實生活中,愛情觀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韓國愛情劇就根據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以往單一表現青春男女浪漫憂郁的愛情風格,將現實中的受眾愛情觀的變化充分體現在韓劇里。在近幾年敘述愛情的韓劇里,愛情的主角從青澀的少年到年過80的老者都有,它讓受眾品嘗著人生不同階段愛情的滋味,也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的受眾關注、接近愛情的需求。例如,韓劇《拯救高峰室》就以年近五旬的普通婦女作為女主角,敘述了她的第二次情感經歷,曲折但結局美好。而劇中最大的看點是有著豐富人生經驗的總裁在面對愛情時的種種情緒變化:如同年輕人一樣的期待、矜持與熱烈,以及失戀時的沮喪。細膩的情感展現讓受眾從年過半百的總裁的情感經歷中深深感受到青春期一樣美好的愛情而毫無違和感,可見這會給電視機前與總裁同齡的人帶來怎樣的吸引力。另一部劇《美麗的人生》則表現了八旬老翁、老婦重逢后的真實感人的情感經歷。劇中老奶奶對出軌的丈夫從怨恨、寬容到最后丈夫死后的依依不舍的情感變化,讓受眾真切感受到了愛情與親情的微妙,也讓其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索。貼近現實而又美好的愛情,是讓受眾百看不厭的法寶。
現實生活中的人倫關系往往會呈現出冷漠、麻木甚至讓人沮喪的真實的一面,而其中的溫暖卻因人們過于忙碌、過于功利或過于失望而往往被忽略了。但很多備受歡迎的韓劇往往采用電視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段將兩者很好地呈現出來:夸大人倫中的快意恩仇,平衡了受眾日常生活中的不快心理,而細膩地呈現人倫中溫暖動人的一面又感動、啟迪著受眾。在某種程度上,它較好地將通俗和高雅結合在了一起。大多數敘寫人倫關系故事的韓劇在展現仇恨、爾虞我詐時多采用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呈現家庭里溫情的人倫關系時,韓劇則擅長用大量的畫面、聲音、造型、鏡頭等手段細致緩慢地呈現受眾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細節,尤其擅長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來細膩地將內心的愛真切地表達出來。而劇中表達出來的愛正是受眾在生活中忽略的,或者說是渴望得到卻沒被滿足的,電視劇無疑滿足了受眾的相關需求。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20世紀90年代拍的家庭倫理劇《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和《看了又看》至今讓很多受眾反復收看了。
很多電視劇反映的都是生活中主流文化里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在我國近幾年引進的韓劇里,觀眾可以看到對亞文化中同性戀與變性人的愛情與人生問題的探討。韓劇《美麗的人生》較為細膩地展現了一對男同性戀的艱辛情感經歷以及美好的結局;而在另一部韓劇《拯救高峰實》里,則讓受眾看到了變性人的心路歷程、辛酸的感情經歷以及其父親知情后最初的絕望和最后不得已的接受。兩部劇在展現這一邊緣群體時都尊重了現實,也都對其未來的發展態勢給予了美好的期許。但無論怎樣,電視劇這樣的情節安排與細致描寫,都會引起電視機前與主人公接近的群體的共鳴,同時多少也能給他們帶去一些信心和溫暖。另外,也能引導電視機前處于主流文化的受眾以更為理性的態度來看待現實生活中這一邊緣群體。
當今的電視劇最鮮明的特征是通過多集電視劇的藝術形態,容納廣闊的社會生活,敘說漫長的人生命運,滿足觀眾長期收看的嗜好,同時試圖讓活在現實中的觀眾在電視劇里找到共鳴。某些韓劇之所以能讓受眾反復收看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在電視劇里找到了共鳴。縱觀以上分析,韓劇之所以能保持較高的收視率想必是其很好地在電視敘事手段與編劇方面找準了與受眾的共鳴點。
[1] 高鑫.電視藝術:多元與重構[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02-215.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80-188.
J905
A
1674-8883(2016)19-0196-01